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車友評測:小太陽接班人,捷安特TCR CCC隊版公路車詳細評測
捷安特在2019年將原有的小太陽車型拋棄,改用小CCC車隊版代替。業(yè)界一代神車從此不再,細想一下這也是歷史的必然。但小CCC車型是否能取代神車的地位,相信許多車友心里都沒底。
加上新車的測評真不多,是時候做一次測評了!
通過5個多月的實際使用,才將體驗小心地一一托出,車壇高手如云,不對與未盡之處,各位海涵。
▲精致的后上叉LOGO
一、前言
買車前,大量車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車輛到底與身體的匹配度如何,我也是經(jīng)過各種曲折折騰到此(此處省略一萬字),總結如下:FITTING是正解,請一定拋棄云FITTING,照片F(xiàn)ITTING,人眼FITTING,腦補FITTING。到正規(guī)車店做測量。
車輛配件尺寸的對應,永遠大于套件和技術帶來的優(yōu)勢!如果資金有限,寧可將預算縮減。
▲車店中的設備
▲車店中的RETUL設備
本人174CM,測試結果需要54碼的車輛搭配100MM把立及400MM寬車把,市面上這樣尺寸的整車還真不多,關鍵還糾正了許多身體上和習慣上的錯誤。
各種腳內(nèi)旋外旋;腰部腿部柔韌性問題;哪些核心肌肉力量薄弱;一眼便知。真是不飛不知道,一飛嚇一跳。
一定要說優(yōu)缺點的話,F(xiàn)ITTING的缺點除了價格以外,真心都是優(yōu)點。而且現(xiàn)在價格也比以前親民多了。
相信許多車友自以為自己的車車輛設定合適,騎乘感舒適,但當你做了FITTING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那只是你自以為的舒適,原來配件尺寸一點點變動后,剛開始可能不習慣,但慢慢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舒適,適合。
你會發(fā)現(xiàn)疲勞來的更晚,時間更加持久,效率有所提升。對,你沒看錯,不用吃藥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訓練目標明確,事半功倍。
二、測評
直奔主題,既然是詳細測評,就需要填補一些其他文章的空白,于是盡量細致。本測評分為9個部分,分別從:車架、輪組、套件、操控、自帶功率測評、實際使用測試、性價比、綜合評價、不足、進行測評。
已經(jīng)公布的配置不做過多說明,請參見下圖,主要對其他細節(jié)以及不多有公開的部分進行測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該車型到底能不能替代它前輩的位置。
▲以上為官方公布的配置清單
配置中規(guī)中矩,次頂級車架搭配UT大套,SLR1輪組,除了套件外都是捷安特自家產(chǎn)品。
1、車架
▲捷安特自家次頂級車架
本臺車已使用5個月有余,為什么選這款車呢,直接了當,因為窮。本車車架剛性十足,21款改款后剖面又有部分優(yōu)化,不過對于均速過不了40的人(主要是指自己)來說,區(qū)別不大。
21款新款車架進線位置調整,上管涂裝LOGO也變小了,輪組涂裝更加內(nèi)斂,把立墊圈造型調整啦。
不論涂裝的話,個人覺得老款進線還是美觀些呢,前后桶軸設計,OD2頭管無變化,相比較我原有的DEFY車架,剛性提升實在太明顯。
車架綜合比較,與原有小太陽可以說是一致,甚至有一些細微提升的。
2、輪組
▲捷安特自家次頂級輪組SLR1
▲搭配自家真空胎
公路車輪組作為除車架外最重要的配件,該車直接搭配了碳輪,42mm的框高,相比較我之前使用的底框鋁制輪組,巡航以及提速那真是快很多,當然,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風大對時候會有一些影響,不過個人拙見,40mm左右框高的輪組以后將成為公路車主流。
21款已經(jīng)改為無鉤框,優(yōu)點肯定是很好的性能,缺點就是對于兼容性來說不是很友好。
外胎的話一樣是捷安特自家真空胎,前85后90的胎壓下,對于公路中高速過緩沖帶毫無影響,該胎紋中央光滑,兩側有胎紋,極限壓彎時目前未出現(xiàn)打滑等現(xiàn)象。
輻條為破風扁輻條,捷安特自家花鼓,直拉編法,花鼓為DTSWISS的棘輪結構。
輪組輻條張力使用PRAKTOOL的張力計測量后出廠誤差均在0.5以內(nèi),偏擺均在0.3MM以內(nèi),未發(fā)現(xiàn)正圓度不足。
3、套件
▲SHIMANO UT含剎車全套大套
其實作為廣大車友來說,這里才是最不值得測評的,SHIMANO套件的使用感受,沒試過也應當看過大量文章。不過捷安特大廠在這些地方還是很厚道對,總體沒有混搭現(xiàn)象,但鏈條使用了KMC的11速鏤空鏈條,建議后期跟換為UT或者DA的鏈條,靜音效果更佳。
另外,原車使用的是Jagwire的線管,建議還是更換為SP41的線管,變速體驗會有所提升。需要額外說明的是,原車搭配的是前160后140的魚鰭散熱碟片。
▲魚鰭散熱碟片,前后桶軸設計
實際使用中,前后碟片不一致導致剎車手感略有細微區(qū)別,捷安特應該也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如果你是小白或者剛進階車手,就不建議更換了,同時也保證了后輪不易抱死,油壓剎車配合桶軸,高速下坡時,剎車點可以更晚,感覺也更清晰,極限壓彎從未蹭碟,可以說下坡時讓人信心倍增。
20款桶軸還是沿用原有設計,但21款已經(jīng)融入了快拆設計,不過只有一個快拆,其中一個還是沒有,希望捷安特后期能改進這個設計。
價格漲了,多了功率計,也算合理。網(wǎng)傳21款會有同配置圈剎不帶功率計的非隊版涂裝tcr adv 1,價格比之小太陽還便宜些。如果是真的就爽歪歪了。
21款都上了,不用網(wǎng)傳了,tcr adv 1一直也比小太陽便宜
+1
22作為21款adv1騎行了兩個月的車主我想說有錢還是上ccc吧換了40的碳刀整車重量八公斤整而且搖車還是有蹭碟的問題還有在涂裝上很ccc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
兄弟外行啦,計算精確的坐高,膝關節(jié)角度以及把立橫把后,會有一個腰部角度范圍值,主要是根據(jù)腰部的柔韌性來調節(jié)墊圈高低,TT車要求最高,其次是大組車,再來是爬坡車以及山地。也就是說把立高低是一個范圍值,而不是固定值。這個設定是在區(qū)間內(nèi)的,只能說明自己腰不好
墊圈多那是因為tcr的str值小嘛,終究是競技傾向的,想要墊圈少,可以選擇偏耐力向的車型。確定車架后,最重要的是確定坐墊位置,再然后腰部角度是有一個建議范圍的,而有個人在這個范圍內(nèi)的最適區(qū)間又不同。另外職業(yè)車手不太用考慮路上的人和車,普通人還是要講安全的,腰部角度不要太小的好,不然腰下去了,老要看路脖子又受不了。
為何短軸距的tcr會比長軸距的DEFY下坡穩(wěn)?
+1
22第八點綜合評價揶揄又貴又重的就是Trek的新款emonda,我就幫你明說了吧。 想比Giant更便宜更輕,瑞豹的知更鳥頂級款應該是之一,7kg還是上鋁輪。 有資格白嫖的人就別說窮了,
最新款一體把,SL級別車架,CP半人馬套件,CP鋁輪,UCI&CP車標,willer式樣字體,我也想看美騎編輯怎么吹
哈哈哈哈看著看著發(fā)現(xiàn)是昆明的同城騎游,我現(xiàn)在的車子是2016款的DEFY ADV 雖然現(xiàn)在懶了很多 但是偶爾參加個競速或者刷小河自己成績的時候發(fā)現(xiàn)DEFY是真的軟,一直想換車子,目標還是捷安特不過不想要DEFY了 換成TCR應該剛性會好很多~想問問你的FITTING是在艾維做的么~還有就是昆明買捷安特在哪里比較好嘞~~
+1
22看來,大家還是對fitting十分有興趣的,有必要在這里科普一下,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測試后的配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你的年齡,柔韌性,核心力量,騎行風格等有所變化,對于大多數(shù)車友來說,第一次fitting 的最大意義在于它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基準數(shù)據(jù),為你今后的設定劃上了標準線。fittinger也會在事后對你的情況進行回訪。千萬不要理解為完美結果。
據(jù)說帶功率計的整車就不帶速度踏頻傳感器,是不是這樣?
+1
22桶軸無快拆?胖導鬧過這個笑話,評論區(qū)被群嘲。一根kmc的sl鏈條能買兩條DA,幾乎可以做到和齒盤飛輪同壽命
+1
23廣州美騎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