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便宜有好貨嗎?邁金T300能不能扛起騎行臺的“新國貨”大旗呢
于是我又將校準流程跑了幾遍,并且在每次騎完之后都校準一次,得到了一些數據。
數據稍微好看了一點,但依然感覺強度不夠,騎下來并不覺得怎么累,奇了怪了。
為了搞清楚為什么,我又仔細地研究了一下數據曲線,然后發(fā)現T300的曲線不僅沒有完全貼合兩個功率計的曲線,同時還很神奇地偏差不一樣。在間歇訓練中,T300在低功率區(qū)間的數據低于實際功率,而在高功率區(qū)間又高于實際,在高低功率相差大的課程中尤甚。
訓練效果打折扣的原因大概似乎應該就是這了吧。
雖然咋一看最后三個設備的數據差不多,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舉個夸張例子便于理解,這相當于本該給你10分鐘低功率100瓦恢復,實際卻有120瓦,而本該在高功率10分鐘200瓦的訓練實際只有180。雖然最后都是150瓦的平均功率,但T300的誤差其實是被兩個誤差給抵消了,實際誤差應該是兩個誤差相加才對。
如果是單純的偏高或者偏低都還可以用改FTP這種土辦法湊合用用,但這種不穩(wěn)定的偏差存在也沒法湊合用了,也不知道哪些區(qū)間偏高哪些偏低,訓練效果有點薛定諤。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邁金官方在算法上耍的滑頭,有意通過算法掩蓋功率不準的缺陷,雖然虛標數據也是“新國貨”們的老傳統(tǒng)了,從手機到電腦比比皆是。而這個價位騎行臺的大部分用戶對于正確的功率是缺乏感知的,又是很難感知的低功率區(qū)間,不知道這個強度是否是正確的功率強度。他們中能在車上有塊準確功率計得以從數字上分辨準確功率的也不多,何況T300這種隱蔽性極強的“誤差”也很難從最終的幾個數據中看出端倪。
如果是真的,屬實不太厚道。
除了高低功率差,T300訓練效果打折扣的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功率動態(tài)響應不太行,T300的功率曲線相對正常功率曲線那種鋸齒狀已經接近于直線了,我猜測是T300并做不到該有的功率變化響應,讓效果打了個折扣。
▲局部放大圖,T300功率曲線波動明顯少于另兩個,且在高功率區(qū)間明顯高于真實功率
更有意思的是,T300還有一個“數據平滑”開關,號稱能讓數據和目標功率有更高的耦合度,如果說沒開“數據平滑”曲線是沒開美顏的安卓手機拍出來的那種自帶80%的美顏,那么開了“數據平滑”的曲線就是200%美顏效果了,他直接就是一條直線。
數據與目標功率有高耦合度那應該是實際功率與目標功率有高耦合度,不是隨便給個假數據貼過去就完事了,要不是我車上還有兩套功率計就被蒙過去了。
總結一下,邁金T300的使用需要分兩個場景,在你不騎的時候,T300的所有細節(jié)都很到位,人性且易用,唯一的缺點就是它根本做不到宣稱的業(yè)界領先的性能,不管是準確性還是反應都差點意思,加上不太靈敏的校準,沒有其他功率計輔助的話,有幾率得不到準確的功率,加上疑似在功率曲線耍的滑頭,把它當騎行臺用的時候不能當個準確的訓練工具,也就圖一樂。
如果你只是想偶爾在家騎騎臺子保持一下狀態(tài),或者就是消耗點肥肉減減肥,不想花太多錢,買個邁金也行,但如果是想認真訓練想有所突破,建議還是選擇更好的產品,相比于浪費的時間和精力,節(jié)約的那點錢根本不值一提。
其實這個結果倒也并不太讓我驚訝,畢竟一個三千多點的機器你不能指望他真的有宣傳的遠超萬元旗艦機的水平,況且邁金功率準確性問題的傳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剛發(fā)布時,就有人測出來在高功率長時間騎行后會因為皮帶過熱而導致功率不準,我自己還買過一只邁金貼片功率計裝在代步折疊車上玩,那功率常年偏高,還沒使勁就100%功率輸出了,一個小時的城市平路休閑騎,就100瓦出頭的功率能高10瓦左右。
這些年,隨著自行車運動在國內的發(fā)展,國產裝備也得到了長足進步,品質和設計不輸國外騎行服的GRC們,在重量和價格彎道超車的一些國產碳刀都有可取之處,只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國產不是原罪,傲慢才是。
國人的信任被一次次的斷曲柄、掉棘輪、裂法蘭給消耗殆盡了,賣的時候都是拳打老王腳踢Zipp,一出事就外國的屎都是香的,一出問題就往階級對立上引,還有名言“是你不會用”,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那也怪不得大家用腳投票了。
都說不要看他說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打著民族品牌旗號干著倒爺事的大把大把,我們不缺想改變社會的有志之士,更不缺到處找風口的投機之人。
作為入門騎行臺,一個三千多的騎行臺不需要吹得比貴幾倍的競品還強,專注中低端市場沒什么丟人的,讓消費者抱著花3000得到一萬的心態(tài)購物是劑慢性毒藥,豐田不需要吹噓卡羅拉有寶馬M5的性能也能做到世界第一。
彎道不僅容易超車,也容易翻車。
責任編輯:CC
T300用戶表示:對得起價格。 這么說吧,我住不起幾萬一平的房子,也用不起掃地機器人,看劇也只能用小小的手機,但是有了邁金,我可以在北方的寒冬保持我最喜歡的方式——騎行來鍛煉身體,還可以線上和千里之外的騎行愛好者一起鍛煉,三千多的價格,非要拿來和上萬的東西做對比?難道用sora的人不配享受用dura-ace的人騎行的樂趣? 打擾了,上等人,恕我玷污了你們的愛好,告辭。
+1
23我覺得吧,現在國內但凡是個二線城市房價都是幾萬一平,掃地機器人也就是一兩千的東西,怎么都算不上是上等人吧,何必這么自卑呢。
況且通篇看下來人說的不是這個臺子賣三千有什么問題,而是明明是個低端非要吹成高端,夸張點可以說是種商業(yè)詐騙,這是在為消費者說話啊,你咋就破防了呢?不會是邁金的人吧?
+1
24剛剛準備入手邁金300,看完這個帖子之后,說明買它沒錯,因為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我就是騎行鍛煉保持狀態(tài),T300在價格上非常合適。 順便說一句我非常喜歡作者的文章,從技術角度分析非常的理性客觀,浮躁和虛夸是國產品牌最容易犯的錯誤,實事求是多好。 我覺得你錯誤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作者能使用高端設備也是人家的能耐,咱們物盡其用也是咱們的本分,沒必要酸溜溜的做無腦批判。
國產不是原罪,傲慢才是。這句話說的真好~
+1
29講真,看不出國產哪里傲慢了。就邁金而言,歡樂計名聲在外,但售后態(tài)度也是公認的
+1
22X7最大模擬坡度數據造假,被歐洲消費者被測出來了。后來thinkrider把英文官網X7產品坡度模擬參數改到8%,中文官網依然標稱16℅
邁金前代受害者前來幫頂。現在換了進口產品,訓練體驗有質的飛躍。 邁金不足的部分不僅在于性能不足造成的體驗差,而且他們產品參數部分可以隨便虛標
去年底有一個cycplus t2,現在開始在宣發(fā)上發(fā)力了,也是直驅虛擬飛輪的騎行臺,大佬有沒有意向測試一下?
+1
22多少錢的產品,都應是嚴謹的產品,更是一個企業(yè)的價值觀與態(tài)度?梢詷硕ㄕ`差,但不應虛標,不然早晚要還的。
花多少錢辦多大事,3000來塊錢的騎行臺就是保持狀態(tài),趕上天氣不好在家能鍛煉下就可以了,說白了就是給業(yè)余人士用的
+1
22為什么我選擇邁金: 我邁金2代,三代也用過,對我來說,差那幾個百分比跟10瓦8瓦的數據與功率對我區(qū)別不大。 其實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是菜腿,買這種3K多的騎行臺說能跟wahho,taxc在性能上掰掰手腕的,大家都心里都有譜,就是價格便宜,性能過得去,不方便出門就保持一下狀態(tài),什么提升一下ftp功體比那當然最好,只要不當晾衣架就是最大勝利。
+1
23用一年了,在zwift騎了八千多公里全是課程,ftp從260來到307,感覺還挺穩(wěn)定的,對得起這價格。只要功率夠穩(wěn)定,并且能在每次訓練表現出一貫性,那就能夠用來作為訓練的參照了,不用非得多接近“真實的功率”才能練
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