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值否|小試“牛刀”,FAR方遠S3碳纖維輪組
值(zhí)否(fǒu)是美騎優(yōu)選頻道的導購類欄目,致力于為讀者提供中立客觀的產品購買意見,除了騎行相關產品還包含數碼產品、生活周邊等,全面覆蓋讀者的騎行生活。本期投稿來自LMH,全文六千余字,收藏再看。
【前言】
前幾周看了FAR方遠2020新品的直播發(fā)布會,發(fā)布會的具體內容已經有主任等圈內大V發(fā)文詳細闡述,我就不班門弄斧了,簡要說兩句,方遠“基礎款”C系列輪組全面更新;推出了針對Gravel或CX方向全新的X系列輪組;推出了更輕的AIR系列車圈,并可選擇不同花鼓進行廠家編圈;憑借AIR系列的技術,S系列增加一條更高端的S-EVO產品線。
而作為FAR方遠旗艦的S系列,由于年初發(fā)布,間隔時間并不久,此次并沒有進行更新,這就意味著,S級(包括S-EVO)還是方遠的老大哥。
【印象中的方遠】
我其實一直默默關注著國產品牌輪組(主要是碳刀輪組),但早些年確實沒有什么太讓我心動的選擇,在我的腦海里,國產輪組始終逃不過“退而求其次”的概念,說通俗點就是買不起國外大牌輪組只能買國產輪組。
在過去,國產品牌輪組最大的特點是便宜(相比較于國外品牌)、能騎(滿足從無到有從零到一),設計要不就是中規(guī)中矩毫無特點,要不就是異想天開缺乏市場的檢驗,因素綜合讓我一直持觀望態(tài)度。
直到幾年前方遠推出了第一代C系列輪組,貼吧等平臺很多人在討論,話題度很高,頗有一只黑馬的感受。
現在復盤一下,第一,在5000到7000的價位區(qū)間,方遠的切入點很巧妙,和普通的國產輪組做出了區(qū)分,但價格仍在合理的范圍。
第二,和CeramicSpeed合作,推出陶瓷軸承版本輪組,且不論陶瓷軸承是否有作用,至少在普通消費者看來方遠可以和“高端”二字沾邊。
第三,C系列比較少見的大花紋,具有外觀視覺的獨特性,和其他品牌做出了區(qū)分。
第四,坊間口碑不錯,這對國產品牌來說難能可貴,這和方遠本身的產品力以及售后服務都密不可分。
第五,品牌營銷手段比較靈活,并不死板,和incolor合作、和各種大V合作,用年輕人習慣、喜歡的方式傳遞品牌信息。
以上種種,使得方遠慢慢成為了國內輪組的代表品牌之一。
【方遠里的S級】
扯遠了,回到這對方遠S3輪組,如果你了解奔馳的車系命名,你自然而然會將S系列視為方遠的旗艦,當然,它的售價也很“旗艦”,8000元的起售價已經可以追平某些國外大牌輪組的折扣價了。
S3輪組的配置也當得起旗艦的名號,35毫米UltraSmooth碳纖維車圈、陶化鍍層剎車邊、速降線性排水槽、可調節(jié)的碳纖維幅條、創(chuàng)新的膨脹幅條接頭、全新設計的花鼓等等,共同打造出了這樣一款兼具輕量化與不俗性能的輪組,說實話,用“眼前一亮、腳下一爽”來形容并不過分。
S系列輪組的包裝箱很有質感,隨輪組附帶快拆、剎車皮、十速飛輪墊圈(現在還會有人用這個墊圈嗎?)和一組顆粒胎墊。包裝內并沒有發(fā)現很多成品輪組常見的那張神秘數據圖表,出廠數據如幅條張力、偏擺、跳動等都未可知。
不過除了少數數據愛好者或是車店技師,可能廣大消費者并不太在意這些,買對輪組也不是為了上數學課。
官方建議使用原裝的“陶瓷剎車塊”或是瑞士停的黑王子剎車塊。我短暫體驗了一下原裝剎車,制動力足夠,噪音幾乎沒有,急剎或長距離剎車的發(fā)熱在可接受范圍,如果對剎車皮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原裝剎車皮就已經夠用。
我的車配備的是瑞士停黑王子剎車,所以下文關于剎車方面的體驗均以黑王子為前提。
顆粒胎墊在國內還算新鮮,長得一看就和澳大利亞的Veloplugs胎墊有些淵源。相比于傳統(tǒng)條帶狀胎墊,這種“粒!碧|重量更輕,對于后期調整幅條也更為方便。方遠輪組支持原生真空,如果你是真空胎用戶,需要自行配備真空胎墊。
如果你擔心這種“粒!碧|不靠譜,你也可以自行安裝常規(guī)胎墊,不過你舍得讓人家辛辛苦苦減下來的重量又加回去嗎?我不舍得。
快拆重量中規(guī)中矩,方遠并沒有像一些品牌那樣使用超輕快拆,還是以耐用、穩(wěn)定為主,快拆撥桿造型與Campagnolo快拆類似,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什么鈦合金快拆還是省省吧,正經人誰用鈦合金快拆(手動狗頭)。
和前后不等高的C系列輪組不同,S系列輪組前后框高一致,S3作為S系列中框高最低的“小刀”,前后框均為35毫米,定位于綜合偏爬坡輪組。由于我經常跑市區(qū)線路,路口眾多,走走停停頻繁,因此這個框高對于我來說正合適。
當然,如果你并不是瘋狂爬山愛好者,而是集團騎行控或是巡航狂魔,那么框高更高的S4、S6可能更適合你。
受限于有限的框高,S3的圈型并沒有什么亮點,外寬26毫米,在當下這個胖圈橫行的時代并不算突出,現在沒個29、30毫米的寬度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氣動優(yōu)勢了。
不過話說回來,低框輪組有必要搞一個巨胖的車圈嗎?我那對C40算胖了,除了每次換輪都要調一遍剎車外也沒有什么太明顯的氣動體驗。
得益于方遠長期的技術積累,S3車圈運用了Ultra Smooth技術,外觀看上去非常平滑,連接處也不像ZIPP那樣“老美粗獷”。在光線下,最外層碳布呈現出金棕色的質感,雖然視覺效果相比C40輪組的“迷幻紋理”還相去甚遠,但也屬于耐看的類型。
盡管碟剎車大行其道,但方遠依舊堅持對圈剎輪組的研究,對于圈剎、碟剎,最大的爭議點還是在于制動效果,而制動效果主要來自哪里呢,當然是剎車邊。
剎車邊是各品牌研究的重點,這里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研究方向,一個是將剎車邊和外胎卡槽視為整體,研究車圈結構;一個是減少熱量積累,提升制動力與耐用性,研究材料以及涂層;另一方面是優(yōu)化雨天剎車效果,研究排水凹槽。
在ZIPP、Campagnolo等品牌相繼推出排水槽剎車邊后,國內很多輪組廠家(特指某些你懂的)也跟著推出了風格各異的帶排水槽車圈,一時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家都挖空心思研究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沒有硬度作為支撐,再花哨的剎車邊,也逃不過被磨平和瘋狂啃剎車皮的命運。
S3輪組使用了第二代陶化鍍層,剎車邊表面硬度達到了莫氏硬度9度?赡艽蟛糠秩藢δ嫌捕葲]有直觀的感受,舉個例子,指甲的莫氏硬度為2.5,黃金為3,鐵為5,不銹鋼為5.5,牙齒為7,鎢鋼為9。更
硬的剎車表面意味著耐用性的提升,同時,蝕刻在鍍層表面的速降線性排水槽也意味著它不會被輕易磨平。
所以我對S3這個剎車邊還是要給高分的。第一它保證了剎車的制動力,第二它剎車很安靜(對比我的303NSW輪組),第三它并沒有過快消耗我的剎車皮,不亂花錢就是省錢,這對輪組能讓我換黑王子剎車皮的時候少吃幾天饅頭。
氣嘴位置貼有表明型號的貼紙,這個貼紙也可以起到固定氣嘴的作用。當然對于我這種窮人用戶來說,這個貼紙最大的作用還是讓便宜內胎的氣嘴固定螺絲不會劃傷車圈。
在我看來,S系列更為精髓的地方在于花鼓和幅條。如果你只想要一對價格適中,輕快好騎的輪組,那方遠C系列就足夠了,但如果你對重量、騎行的感受有更高的追求,那S系列才是更恰當的選擇。
S3搭載了全新設計的花鼓,和C系列那個又像臺產昆騰、又像纖細ZIPP的“粗條”花鼓不同,S3的“啞鈴”花鼓外觀具有極高的辨識度,搭配上那圈仿佛來自Lightweight又明顯不太一樣的貼紙,你大可以安慰自己:反正我幅條也是碳的。
S3前輪16根直拉碳纖維幅條呈1:1放射排列,和很多鋼幅條輪組相比,碳纖維幅條重量更輕,數量還少了兩根或四根(以1:1放射直拉18、20根幅條輪組為例),所以又有一定的減重效果。
S3輪組不帶胎墊、快拆實稱1289克,方遠二代C3 CeramicSpeed陶瓷軸承版本實稱1388克,輕了約100克左右。安裝內外胎(非輕量化產品)后,與管胎版C40相比也輕了約30多克。
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一克少、騎得好,S3在重量上很討喜,如果你使用真空系統(tǒng),或是選用更輕量化的內外胎,還能往玩電子秤那個方向發(fā)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