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的SST系列是其空氣動力學系列,這一點從外觀上就能輕易看出。這次到達我們評測室的就是SST系列第三級車款,SST2.1。FUJI的車線條一直都是非常柔美,但是柔美之中卻極富力量感。
這款車架的頭管較短,S碼,上管51.7版本的車架頭管僅為110mm。這為喜歡低把位的車手提供了不錯的選擇。車架采用內(nèi)走線的設計,但這款車架上管內(nèi)的內(nèi)走線槽使用了全走線的安裝方式,我們不知道FUJI是否有提供分離式的內(nèi)走線設計,這一全走線的內(nèi)走線方式在實際騎乘過程中,線管會因為震動撞擊車架內(nèi)壁而產(chǎn)生異響,這會影響到整車的騎乘體驗。
下管采用了圓管設計,得益于BB86五通86.5mm的寬度,下管非常粗壯,這也讓這個車架的踩踏剛性非常好
立管的設計上,這款車使用了破風的管型,并且從五通到上端采用了漸變的設計,從圓管逐漸變?yōu)槠骑L管型,過渡得很自然。這款車的后下叉采用了非對稱的設計,左后下叉要比右后下叉略粗,這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下盡可能提供更強的后下叉剛性,以獲得更高效的動力傳輸。后上叉部分,三角形的纖細后上叉為吸收地面震動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為什么這里我只是說做出了一點點的貢獻呢?那是因為這款車確實很硬,破風型的坐管和立管對于騎乘舒適度從來都只會帶來負面影響。這款也并不例外,超強壯的后下叉和立管以及坐管能將地面震動不經(jīng)過濾地傳導到你的屁股上。我想這也是你為高傳動效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了。
后叉腳處,因為這款車架并非頂級,因此使用了鋁合金鑄件以降低加工難度
這款車的前叉和車身一樣采用粗壯的外觀設計,實際使用起來的效果也與外觀相符。這款前叉的抗扭剛性和剎車剛性表現(xiàn)都很不錯,大力搖車完全不會出現(xiàn)轉(zhuǎn)向不足,強力制動的表現(xiàn)也是穩(wěn)穩(wěn)當當,感覺非常不錯。只是同車架的問題一樣,超強的剛性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舒適度的下降,騎行時車身前部的感覺是生硬的。
五通底部的那個灰色孔塞是為電子變速準備的出線孔
這樣的內(nèi)走線系統(tǒng),自己穿線的時候需要一點小技巧
套件上,這款車采用了SHIMANO Ultegra 6700的變速系統(tǒng),飛輪采用105的11-28T飛輪,牙盤則使用了Rotor 3DF曲柄配以50-34T的齒比。要注意的是,這款車并未使用Rotor知名的Q-ring橢圓盤片,而是配備的No Q的Rotor圓形盤片。雖然不得不說Rotor 3DF+No Q盤片的踩踏剛性和變速效果并沒有6700牙盤來的優(yōu)秀,但毫無疑問,Rotor的牙盤絕對可以讓整車外觀有很大的提升,至少我會更喜歡這樣的配置。
輪組是這款車的亮點之一,這款車配備的是一對低框鋁刀輪組,起初這對輪組的外觀并未引起我太大注意,但是當我騎上它之后,我卻被花鼓巨大的聲音深深地折服了!我從來沒聽過這么響的花鼓,即使是當年以響聲出名的CHOSEN,也不及這款花鼓巨大的響聲。因為這款花鼓,我們在鬧市中騎行甚至都不再需要鈴鐺了。雖然這款輪組還可以,但是其快拆并不太好,使用外置凸輪的快拆本身就需要精細的做工和選材來保證使用效果,但可能是也受限于成本原因,原配的這款快拆非常不好用,操作阻力非常大。此外后快拆似乎是使用的135mm山地開檔,后快拆軸心居然在安裝完后會露出來,這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問題。
言歸正傳,這款輪組的特點還是高速的巡航。前輪不出意外地采用了直拉編法,后輪則是雙側(cè)的2X編發(fā),這保證了這對輪組會擁有不錯的驅(qū)動性能。但是受限于鋁刀本身的重量,加速并不凌厲,只是速度上到35KM/H之后的再加速和巡航的效果都非常不錯。
整車配備了Hutchinson Equinox 23c的外胎,這款外胎胎紋非常淺,基本屬于光頭公路外胎。其胎質(zhì)較軟,并且因為有23c的胎寬,這款外胎的騎乘感受相當?shù)氖孢m。過彎時也能感受到到其出色的抓地力。
把組座桿坐墊方面,依然采用了FUJI旗下OVAL品牌的產(chǎn)品。把組均為鋁合金制,剛性表現(xiàn)很出色。但是對于把立的配色我會建議改成磨砂黑,因為對于全車磨砂黑的配色,亮黑的把立實在是有些突兀。座桿方面,整個座桿區(qū)域FUJI拋棄了上一代ISP的設計,可能是因為上一代產(chǎn)品容易出現(xiàn)鎖不緊的問題。
新一代的SST系列均采用了傳統(tǒng)的設計,頂部夾具采用了穩(wěn)定的單釘緊固設計,雖然相對于老款Ritchey的夾具少了些調(diào)節(jié)空間,但是結(jié)構(gòu)更加簡單了,調(diào)節(jié)也更為方便。
坐墊其CRO-MO/TI的標識確實讓我沒看懂到底是什么材質(zhì)
總的來說,這是款不錯的沖刺車,并且在配備低框鋁刀的情況下,其總重量著實讓我們有些吃驚。整車不含腳踏僅為7.6KG,這比起大部分使用UT套件全碳整車8KG左右的重量好了不少。這輛車的操控感非常好,這是因為這款車各個部分都有著良好的剛性表現(xiàn),此外其幾何設計也是非常經(jīng)典的。配置上Rotor 3DF曲柄為這款車增加了不少亮點,至少對于性價比和外觀上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最后,這款車自然也是有些缺點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其路感比較生硬,對于這一點我覺得大家買回它后升級一款碳刀就能解決,碳刀對于路面震動的過濾作用非常明顯。此外希望在內(nèi)走線的設計,把立配色以及輪組快拆的問題上FUJI都能在下一代產(chǎn)品上做出改善。
責任編輯:Kenn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