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外媒評測:現(xiàn)代頂級公路車VS經(jīng)典鋼架公路車
▲第二個測試:Leith Hill爬坡測試
著名的Leith Hill爬坡路段,長度大約為2km,平均坡度為 8%。在這條賽道上,輕量化比空氣動力學更重要,至少西方記者的均速是在16km/h,但無法保持十分穩(wěn)定,有一段坡度達到32%。
在Master Olympic這臺車上以7分53秒完成了爬坡段,平均功率為 280W。而在C68上,280W功率成績?yōu)?分39秒,這次對比西方記者盡可能保持了功率的穩(wěn)定輸出。總用時的差距?14 秒。
至于騎乘感受,外媒表示不太喜歡騎Master爬坡。當處于最低檔時,39x23T不夠用,感覺腿部很疲憊。而且手變與最新款Dura-Ace對比,手變握持感覺太小,只有抓握才感覺舒適。在低速情況下,這臺車實在是太顛了?吹缴巾敃r噩夢結(jié)束了,因為這臺車爬坡感受太差了。
與Newdigate計時單圈一樣,在C68上感覺更輕快、更舒適。外媒很好地控制住了功率輸出,這樣就不會超過在Master上輸出的功率。
在丘陵路段上慢速騎行,這次測試并沒有顯示出這兩臺車之間的速度差異有多大,這需要更多更嚴謹?shù)臏y試來確定真實差異。
至于更陡峭的爬坡路段,這14秒差距更為重要,但感覺并不是多么大的差距,大約一年的技術(shù)進步就是提高了半秒。
但是,C68的騎乘質(zhì)感比Master Olympic要領先了一個世紀,外媒雖然很喜歡鋼架的騎乘感,但是它無法與現(xiàn)代的頂級碳架這個競爭對手相提并論。
所以在30年的進步中,我們獲得了14秒的優(yōu)勢。這聽起來并不多,但換取回來更多的是整體的騎乘質(zhì)感。這就是讓騎行變得快樂的原因,如果以業(yè)余車友的標準來看,那么這兩臺車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但對外媒來說,每輛自行車都有不同用途。如果我想要一輛復古、穩(wěn)妥、快速的鋼架公路車,無論騎到哪里都能吸引很多注意力的,那它必須是Master。
但要獲得頂級騎乘感、最新變速及制動性能以及一輛仍會吸引大量注意力的公路車,無論走到哪里,它都必須是C68。
無論哪種方式,這兩者都是贏家。
責任編輯:Avalon
Bicycles and Industrial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