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新手入門 公路自行車如何握把最高效?
通常來說,自行車車把的形態(tài)決定騎行姿勢。不過即使是同一車把,騎行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騎行姿勢,這在公路車上的體現(xiàn)最為明顯。作為剛剛入門公路車的新手,你可能聽說過公路車是最適合在平整路面上長距離騎行的自行車,因為公路車的車把可以提供多種騎行姿勢。這里,咱們就來簡單聊一聊公路車三種最為常見的握把位置——上把位、下把位、橫把位——以及三種把位所對應的適用場景。
上把位(Hoods)
坐在車座上,雙手前伸,自然地抓住車把上橡膠套的位置,這就是上把位。上把位是公路車騎行中最為常用的握把方式,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最符合人體工學的握把方式。上把位也是最容易進行剎車和變速的把位,在交通狀況復雜的城市內(nèi)騎行時,最好使用上把位,以最快地應對變化無常的交通。與下把位相比,上把位提供上半身相對直立的騎行姿勢,勻速巡航時也更加舒適。搖車爬坡時也建議使用上把位,因為此時身體重心前傾,雙手與肩同寬可以保證更大的平衡性。
需要注意的是,上把位的騎行姿勢沒有下把位的騎行姿勢氣動,即風阻會更大,通常來說在保持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上把位的騎行姿勢比下把位的騎行姿勢每小時慢3km。另外上把位也并不適于高速下坡(時速大于55kmh)。
▲上把位示意圖
▲ 日常訓練或大集團騎行時,通常使用上把位
▲上把位是搖車爬坡的最佳搭配
下把位(Drops)
顧名思義,即握住公路車彎把的下部。下把位是最容易控車的握把姿勢,在職業(yè)車手中尤為常見;一般公路車愛好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也可以熟練掌握。下把位提供最為氣動、最為激進的騎行姿勢,追求速度的話一定要使用下把位。不過光是下把位還不夠,還需要整個身體進行協(xié)作才能提供最佳的氣動效果。具體來說,雙手持下把位,同時小臂盡量與地面平行,肘部成90度,肩部放松并不要縮肩;兼顧這些要素的話,背部也會很自然而然地盡可能與地面平行,達到最佳氣動姿勢。
下把位適用于高速下坡,切記雙手要握住車閘。根據(jù)杠桿原理,下把位握住車閘時力臂最大,用同樣的力剎車時,下把位剎車的效果最佳。注意多彎下坡時要預判路況提前剎車以防止側翻。下把位的另一個適用場景是平路沖刺,最為常見的是平路搖車沖刺。自行車比賽中最后200米左右的沖刺都使用這種騎行姿勢。
▲下把位示意圖
▲下把位是職業(yè)車手最喜歡的握把姿勢
下一篇:返回列表
他們喊我休閑騎了,嗯,雖然沒有抓上把位和橫把位,然而也沒有抓下把位,而是用胳膊肘支在把橫上,應該也是橫把位的一種變化吧,這樣我就放心了。
光哥戴上護具,然后在車輛稀少的地方,試試;求直播
+1
22我也想瞅瞅
+1
22下把位手指夠不到剎把
+1
30這翻譯不太好啊,不是上把位、下把位和手變位嗎?
+1
23這標準是怎么來的?至少我之前看到的文章都不是這樣翻譯的?吹健皌ops”你直觀的想到對應的中文不是“上把位”嗎?tops——上把位,drops——下把位,hoods——手變位這樣對應不是更自然?
+1
22上把位通常都是指握手變。這個稱呼沒有什么嚴格的標準,有時上把位也會指彎把的整個上部,或者出現(xiàn)你說的情況,但比較通行的還是文章中的說法。
如何握把以前真未考慮過,學習了
+1
22學到東西了
+1
22+1
22騎過28大永久,大鳳凰,大飛鴿的,都會適應下把位~
+1
22籍貫天津,暫居歐洲,現(xiàn)于德國漢堡大學醫(yī)學院攻讀認知神經(jīng)科學博士學位。熱愛騎行、徒步、咖啡、啤酒。熱衷公路自行車運動,曾參加環(huán)漢堡60km業(yè)余組比賽、挑戰(zhàn)環(huán)法賽段HC級爬坡。致力于推廣公路自行車運動、普及公路自行車知識和歐洲騎行文化。
廣州美騎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