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折疊車自行車,車友們第一個想起的品牌是什么?作為一輛內銷龍版JP8(騎了三年爆改了一番)的擁有著,筆者腦海里自然就會浮現大行的名字和LOGO。韓德瑋博士作為折疊車技術的關鍵創(chuàng)新者,他所創(chuàng)立的大行折疊車行銷全球,SP8、SP18、412等經典車型直到現在也是折疊車市場上熱銷款,上圖就是大行創(chuàng)新的高性能折疊車CLINCH。
大行在1982年創(chuàng)立于美國加州,在風云激蕩的自行車行業(yè)里,保持了長達三十年的興盛,他的核心優(yōu)勢是舒適的幾何、堅實的折疊扣和扎實的做工等優(yōu)點。為了一探大行折疊車工藝背后的秘密,筆者參觀了大行深圳總部的車間和實驗室。
在走進車間之前,先暴露一個重磅消息,就是大行即將更新經典的14寸折疊車,也就是大家俗稱412,這也是大行旗下最熱銷的產品。有多熱銷?只要站在一個城市的馬路邊仔細留意來往的折疊車就知道了,在廣州還成立了412的車友會。新款412在外形上還是保持以往簡潔的風格,但會新增一些涂裝,如上圖的這款白色涂裝。
新款的大行412在多個位置做了大修改,如牙盤和中軸方面,以外置培林中軸和中空一體式牙盤的組合取代了以往的方孔中軸和方孔牙盤,不但減重,而且更容易清潔、維護,后續(xù)升級時,在牙盤的選擇空間也更大。在后下叉方面,大行在后叉片上面做了一定的鏤空處理,減輕車架重量。為了在外觀上更為簡潔,大行將新款412的后剎車線改為內走線。由于在車頭前部留有充足的線管長度,筆者在實際操作后發(fā)現,內走線并不會影響到折疊的流暢性。內走線作為運動自行車的潮流,在未來幾年里應該會在折疊車領域有各大的戲份。
在多處改進后,大行新款412最大的特點就是輕量化,整車連腳踏的重量不足7.3kg,無論在便攜性,還是后續(xù)改裝的可玩性上都有了不錯的進步。據悉,新款412預計在今年發(fā)售, 412的狂熱粉絲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走進大行的生產車間,在門口就看到了一堆堆的鋼管和鋁合金管材。大行自己并不生產管材,他們會訂購適合的管材到工廠進行加工,車身上不同的部件所需要的管材也大不相同,所以工廠里各種管材都需要分門別類地安放。
管材處理的第一步就是根據要求切成不同長度,因為鋼材的硬度和剛性更強,所以切割耗時更長,圖中飛濺的是切削專用的液體,用于給管材降溫
在截取合適長度后,不同的管材就會通過液壓機床擠壓成合適的形狀,如上圖就是將圓管打扁,用于制造折疊車的后三角
車架由多個管材焊接而成,為了更好地與其他管材結合,所以就需要特定的截面。圖中這個工序就是用機器切去管型的一角,為后續(xù)的拼合和焊接做鋪墊。
在進入到焊接工序前,管材都需要經過清洗,洗去表面的灰塵和金屬碎屑。除了圖中的水洗外,管材還需要進入“焗爐”里烘干
進入到焊接車間,不同的管材有序地安裝在模具上,拼湊成整車的模樣,然后技師會在各個連接處上焊一到兩個點,用以固定整個車架的外形,再進入下細致的焊接處理過程。雖然工具相似,但下一道焊接的強度大很多,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發(fā)出的光非常強。由于下面的魚鱗焊和折疊扣安裝涉及大行的高度商業(yè)機密,筆者也無法參觀。
焊接完成(包括折疊扣)的車架被堆放在一旁,上面有著均勻、齊整的魚鱗焊痕跡。雖然在碳纖維車架盛行后,鋁合金和鋼車架都迎來了平焊風潮,如碳纖維版平滑的焊道讓許多車友著迷。不過魚鱗焊如果工藝精湛,仍然是非常具有美感的,這是一種傳統工業(yè)生產衍生出來的藝術感,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情懷吧。
成型后的車架需要經過多重的打磨,首先用大型砂輪將車架上大的毛刺清理干凈,再由工人用小的電動砂輪將車架表面磨得光亮,經過此工序后,車架就呈現出金屬光澤。
為了達到目標強度和足夠的耐用度,金屬車架都需要經過熱處理,大行的車間外部就矗立了幾座大型的T4和T6熱處理機器,車架們需要經過先T4后T6的雙重“升華”。
完成熱處理后的車架
在處理中,車架可能會發(fā)生形變,所以大行安排了多個工人對完成熱處理的車架進行檢測,如上圖的工人正在檢查剎車座,另外也有工人用標尺檢測車架各個部件有沒有發(fā)生形變。據悉,大行在車架進行T4和T6處理后都會進行檢測,確保車架的質量。
經過熱處理后的車架還需要“洗澡”后才能進入到涂裝工序
和其他工廠一樣,為了確保油漆更完美地附著在車架表面,車架需要先經過人工吹灰。大行為了防止在噴涂時,油漆會進入螺紋,影響精度,在進入涂裝車間前,都會在五通、頭管上塞防漆套,體現了嚴謹的生產態(tài)度。
在工業(yè)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涂裝這個刺激性味道濃厚的工序已大幅降低了對工人的需求,圖中的自動噴頭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噴漆工序,工人只需做后續(xù)的補漆和噴亮光漆就可以了。
水標是目前車架上最常見的添加車身LOGO的方法,而且暫時沒法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操控
大行折疊車里大部分的輪組都是工廠自己制造的,在筆者走訪時,技師正式正在編制內變速輪組,一堆SHIMANO內3速花鼓讓人產生“它好像很便宜”的錯覺。
為了提高編輪的精準度,大行采取工人穿輻條,機器鎖緊的辦法,有效防止人為錯誤造成張力的不平均,并且避免不同技師調出來的輪組表現不一致的情況出現,最關鍵的是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當然,在機器編輪后,還需要工人用調圈臺檢查輪組是否有偏擺,以保證每個輪組出廠都是合格的
在各方面零配件都準備妥當后,就進入到組裝流水線,這是操作臺上等待組裝的D9車架
豎管由于有復雜的折疊扣,所以還需要技師人工裝配,最后才在組裝線上和車架“合體”
在組裝流水線上,工人們分為多個工位,借助氣動及扭力扳手等工具,將車架、前叉、頭管、傳動套件等部件組合成一輛完整的折疊車
最后筆者有幸走進大行的研發(fā)部和實驗室,一探大行今年最為重磅的發(fā)明——安全線。
安全線是韓德瑋博士對折疊車安全性的新創(chuàng)造,它是一條連接折疊車大梁底部和五通前部的金屬線,因為安全線是由一束多條的鋼絲構成的,所以具有不錯的彎曲能力,并不會阻礙橫向折疊車架的正常折疊。安全線的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分散地面震動對車架大梁的沖擊力,增強車架整車的耐用度。
大行總部里有齊全的測試設備,這時正在為安裝了安全線的車架做震動強度測試。大行在車架的頭管、五通和座管上都加入上配重啞鈴,模擬人騎行時對車架施加的壓力,然后通過器械制造的震動,測試車架的使用強度。根據現場器械的數據,震動的次數目標高達10萬次。
據韓博士介紹,大行在市場中采購了一些其他品牌、質量較差的折疊車架進行震動測試,結果不到3萬就出現車架斷裂的情況,但是加入安全線后,就能將震動的耐受次數提高到10萬以上,最高甚至50萬次,在使用強度上有質的飛躍。
大行作為折疊車領域的領軍企業(yè),希望將安全線推廣出去,不但未來會在自己的高端系列中加入安全線,而且還會以成本價出售安全線組建(線和安裝座)給其他廠商,將安全線打造成折疊車行業(yè)的新標準,也能夠保障消費者的騎行安全。
除了安全線之外,大行還會對其他新車型進行詳細檢測,也會定期抽檢一些正在生產的車型進行質檢。圖中是通過機器模擬踩踏對車架五通、前叉和后叉的作用力,以10萬次標準,測試車架的使用強度。
類似的測試還出現車把上,模擬日常騎行時,雙手對車把和豎管的作用力
總結:
在大行的車間和實驗室參觀了一圈后,筆者感觸最深的是大行對折疊車質量上的執(zhí)著。無論是在生產時每一個工序過后技師們的檢測,還是實驗室里車架、豎管正在進行的10萬級強度測試,甚至是創(chuàng)新的安全線設計,都是消費者買車后安全的保障,這可能也是大行在競爭越發(fā)激烈的折疊車市場依然能出類拔萃的核心競爭力吧。
文中工廠鳥瞰圖由大行提供
責任編輯:h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