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自行車2016年趨勢—更豪更年輕更多元化
近3、4年,中國的自行車市場始終徘徊在低增速之中不景氣環(huán)境下,隨著中國總體經濟在2016年會有進一步放緩的預期,如果從宏觀角度上來看,2016年中國的自行車業(yè)界應該也不會有太明顯的起色。不過在美騎第二屆自行車行業(yè)峰會上,一些車店主和品牌商都表達出樂觀的預期,畢竟平靜的湖水里,找對路的人仍然能蕩起一陣陣的漣漪。2016年,自行車行業(yè)里依然會暗潮涌動,如果能把握住市場風向,可能就不僅是風口的“豬”,而是杠桿的“!绷。對于車友來說,行業(yè)的變化,帶來的也可能是更多新鮮有趣的玩法或者騎車好去處:
運動市場的進一步擴張
中國人對于健康和運動越發(fā)看重,市場經濟下體育產業(yè)受到更多的重視這些觀點早已不新鮮。筆者將其列在2016年自行車行業(yè)趨勢第一條(雖然排名不分先后),并不是老調重彈,或者給自行車從業(yè)者們灌“心靈雞湯”,因為如果體育市場的崛起以前還是停留在政策層面,或者政府畫出來的4萬億“大餅”上,那么從2015年的勢頭看來,2016年將是大企業(yè)們真刀實槍地在體育市場擴張的時間了。
作為中國投資和經濟發(fā)展風向標的萬達、阿里巴巴在2015年在體育領域頻頻出手,淘寶入股恒大,成立阿里體育公司和企圖參股新浪體育,而萬達先后花重金買下瑞士盈方、世界鐵人,萬達體育也成為了全球最大體育公司。可見馬云和王健林這兩位站在中國財富頂尖的人也明白現(xiàn)在的體育產業(yè)是一塊不得不搶的肥肉。
和這些動輒數(shù)十億的收購相比,車友們感受最深的當數(shù)是樂視非常闊綽買下了UCI World Tour比賽的版權,讓頂級公路賽事從央視午夜延播、翻墻代理和YY平臺拉到黃金時段,用超清畫質展示自行車比賽之美。這個對自行車行業(yè)的帶動非常大,畢竟YY公路車比賽直播平臺在線人數(shù)高峰只有數(shù)千人,但樂視的正版直播的觀眾卻有了幾十倍的增長,其中就有非常豐富的潛在消費力。
由此看來,再說體育這門生意偏或者體量小,顯然是片面的,因為體育,或者細化到自行車來說,都還是有朝陽行業(yè)的屬性,因為受眾群體還在上升,如樂視這種科技大鱷和智能單車背后的風險資本也會更大規(guī)模地涌入自行車行業(yè),只不過業(yè)內還需要思考如何使“看熱鬧”的人真正掏錢買買買。
自行車受眾的年輕化
根據(jù)美騎行業(yè)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從2014年~2015年,中國運動自行車群體有著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在參加美騎問卷調查的用戶中,年齡在25歲及以下的人占比高達36%,即使還沒成年的車友都有6%的占比,遠比2014年的調查高。學生的占比也超過20%,可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觸并喜歡上了自行車運動。
除了年輕人變多了,年輕人的高消費力也是讓筆者挺驚訝的一件事情,學生群體
有近60%的人傾向購買5000元以上的自行車,更有3.6%的土豪學生花費10萬(以上)在自行車上。這比例是所有職業(yè)里名列前茅的。有良好家庭環(huán)境,而且并無太多生活壓力的學生群體身上的高消費力,在未來的一年里仍然會十分強勁。
公路車的逆襲延續(xù)
中國運動自行車的銷售一直由山地車,特別是入門硬尾山地車獨領風騷,公路車由于價格門檻較高,還有騎行路面的限制,一開始備受冷落。不過隨著自行車運動和文化的普及,還有公路車產品價格門檻的下降(當然還有大家錢包鼓了的原因),公路車的銷售逐漸跟上來,2016年這個勢頭可能會更加明顯。
通過各大展會的走訪觀察,公路車的亮相機會越來越多,位置也越發(fā)明顯,可見廠商們的心思也變化了。在筆者參加的幾次經銷商會議上,公路車往往是發(fā)布會的主角(歐美品牌更加明顯),作為品牌頂尖科技的載體進行宣傳,而展覽車型甚至多于山地車。其中在Cannondale的經銷商會議上,公司負責人就預測2016年Cannondale的公路產品會有一個爆發(fā),銷售成績有望超越山地車,“左撇子”的魅力也蓋不住公路車的速度快感。
價格戰(zhàn)的演變
降價或者同一價位不斷升配可以說是國產自行車品牌近年的一個主旋律,即使壓低利潤率也要造出超高性價比的車型。從市場環(huán)境來說,自行車銷售市場的停滯和新興品牌的跑步進入,還有歐美和臺灣品牌先行占據(jù)高端車市場,是導致車企低利潤賣車的一個原因,不過隨著喜德盛、烈風等品牌的低價產品橫空出世,在2015年自行車市場的價格變得更加誘人。(更多評論可以點擊:自行車價格戰(zhàn)專題http://www.1gmeiykl.com/s/2015pricewar/)
雖然自行車車架生產成本,還有零配件的OEM價格外人難以得知,但是自行車成本也不是一個可以無限壓縮的無底洞。2016年國產品牌的性價比風暴應該還會延續(xù),只是不會再有“干它一半”這樣的猛藥。價格戰(zhàn)陰影下,國產自行車同質化嚴重,不敢“叫價”也是一道難題,這還得國內品牌在設計和品牌宣傳上下大功夫,畢竟自行車還是一個傳統(tǒng)行業(yè),暫時還不能像智能手機那般,依靠風險投資、配件銷售和付費軟件來發(fā)展(詳細評論:價格戰(zhàn)并不容易打:自行車和手機行業(yè)對比)
智能單車的轉型
2015年是智能單車的元年,有多款智能單車以及APP誕生。在張向東、樂視網(wǎng)和其他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助推下,智能單車只能說有了一個閃亮的登場,但是遠說不上大紅大紫。首先智能單車的硬件設計和用戶體驗一般的電子功能收獲吐槽聲一般,而且除了眾籌平臺的首發(fā)外,智能單車團隊對于自己的銷量成績一直三緘其口(樂視一直宣稱大賣、供不應求,但是聽聽就好),銷量不樂觀的傳言四處流傳。
面對2015年不太靚麗的成績單,智能單車團隊們在2015年下半年已經埋下了轉型的伏筆,如基本概念團隊逐漸將工作重點由Bici小輪徑車轉向了行者APP,張向東宣稱會從700bike會增加服務層面的內容,而樂視的李大龍在美騎行業(yè)峰會上宣布樂視2016年會進軍自行車租車市場。他們這些動作可能都是一些變通,甚至無奈之舉,畢竟單純銷售智能單車,從目前看來是難以達到盈利的,而且車手的接受能力一般,在推廣上也是困難重重。
自行車電子部件降價
踏入2016年不久,國內創(chuàng)業(yè)團隊Final11推出的PICA功率計在業(yè)內刷了一次屏,敢于向功率計這種被外國公司掌控的高端配件發(fā)起沖擊,的確是勇氣可嘉的事。幾乎和PICA功率計發(fā)布同一時間,功率計領頭羊SRM宣布旗下產品大幅降價。在此之前,Garmin、Powertap等功率計的價格也有所下滑,功率計的價格“神話“不在。
雖然結構復雜、科技含量高,但是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到了自行車電子產品領域,充分的競爭無疑會促使的價格的下降。除了功率計外,電子變速也由SHIMANO和CP兩家爭斗變成了和SRAM的三國殺,而且還有FSA在暗暗發(fā)力,2016年可能電子變速也會一并掉下神壇。Final11放話要讓車友在2017用上自家的電子變速,我們也可以期待一下。
自行車賽事贊助的大洗牌
今年冬歇期,國內業(yè)余自行車隊出現(xiàn)了大地震,戰(zhàn)績彪炳的Specialized中國車隊解散,崔克中國猛將流失,而國內品牌贊助的幾大車隊迅速地囊括好手,如集齊侍宗康、曾慶龍、余光偉等名將的烈風中國車隊,還有“大神”胡浩和GC好手吳云飛領銜的森地客-鑫元鴻車隊。
除了車手的大幅度流動,更值得注意的是贊助商的國進外資退的趨勢。在國內自行車市場的停滯背景下,之前最為慷慨的崔克、Specialized等外國品牌都收緊了對車隊贊助支持,稍顯保守。其中Specialized對美騎記者表示,他們已經在國際賽事上投入極大的贊助力度,達到出色的知名度,所以經過考慮停止了中國車隊的運營,不過還會繼續(xù)贊助戰(zhàn)車給森地客-鑫元鴻車隊。
與歐美品牌形成反差的是國內品牌努力向上走的決心,烈風在拋出“干它一半”戰(zhàn)略之后,也有成立車隊征戰(zhàn)國際賽事,這次將車隊從國外延伸到國內業(yè)余賽事,也足見它不僅想彰顯低價,還想樹立高質量的品牌形象。森地客、鑫元鴻、高士特等品牌一直都是賽事贊助的?停瑹o論是業(yè)余還是職業(yè)。在歐美品牌萌生退意時,它們仍選擇堅持,可見它們很注重賽事這個平臺對于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
責任編輯:hzh
下一篇:返回列表
筆名hzh,資深自行車業(yè)界評論員,擁有多年玩車經驗,熱衷于折疊車和公路車組裝和騎行。曾在美騎任職多年,跑遍了全國的多個展會,并走訪了各大廠商,深入了解自行車行業(yè)風雨,并結合深厚的財經知識,文章視野寬廣,目標是寫別人想不到的,講別人不敢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