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1984年,他騎一輛永久走了3000公里(二)
美騎編輯按:首先要跟大家說聲抱歉,因為最近小編忙于統(tǒng)計上月數(shù)據(jù),導(dǎo)致拖延近一周才放出本篇的第二集。接下來的內(nèi)容大概會分成三篇左右,并于近日發(fā)布完畢,各位追連載的朋友請放心等待。順便碎碎念一下,老先生的拍照水平和字跡都杠杠的!
十一、煙雨漓江
到桂林、陽朔旅游,不可不游漓江。它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風(fēng)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qū),也是我心儀已久的旅游勝地。趁著昨天桂林市區(qū)的游興,今天一大早匆匆趕往桂林到陽朔的漓江游船碼頭,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踏上游船,開始了60多公里水路的漓江之行。
漓江的游船是無動力的,一般是幾艘游船連起來由最前面的一艘動力船牽引著前行,這樣游客坐在船上,感覺不到一絲噪音,耳邊偶爾傳來的只是潺潺的流水聲和岸邊快樂玩耍的孩子們的歡笑聲,這樣輕松愜意的旅行,讓幾天來的疲勞一掃而光。稍感遺憾的是離開桂林不久,天氣轉(zhuǎn)陰,下起小雨,江上泛起了薄霧,漓江的水和兩岸搖曳的鳳尾竹,再也不是那么的碧綠,不過換個角度看,煙雨朦朧的漓江,猶如中國傳統(tǒng)的潑墨風(fēng)景畫,倒也更加迷人呢。不管怎樣,還是用相機拍下這難得一見的美景吧。(這些照片,是自己親手拍攝、沖洗和放大的,有些還留下了我的指紋呢,雖然時間已過28年,效果也不怎么好,但感覺挺珍貴的,畢竟是那段刻骨銘心的旅游經(jīng)歷啊。)
漓江兩岸,山形奇特,給人以無盡的遐想,這張照片就拍攝于漓江的著名景點“老人峰”,從這個角度看去,倒有幾分神似吧。
游船行到距桂林約60公里的地方,在游船導(dǎo)游小姐聲音的指引下由五座山峰組成的大山映入眼簾,臨江的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仔細端詳,似有神駒奔騰,這就是漓江上最著名的景點“九馬畫山”了 。面對大自然這鬼斧神工的杰作,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贊嘆:“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备忻裰{唱到: “畫山壁,天馬壯,不知到底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見了九匹狀元郎!甭犞@民謠,我跟船上的游客一樣,不由得指點著畫山,細細地數(shù)了起來,不幸的是,怎么數(shù)都只有五六匹啊,哈哈,這下我仿佛頓悟了:難怪我只考了個大專呢,數(shù)了幾遍都看不出有七匹以上啊。說笑歸說笑,有個關(guān)于九馬畫山的傳說倒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有一個小伙子,聽說九馬畫山的風(fēng)水特別好,有祖墳埋在那兒,后代不是做官就是發(fā)財,就把他母親給殺了,埋在山下,結(jié)果當(dāng)晚天降暴雨,電閃雷鳴,山體崩塌,把那不孝的兒子給壓死在了山下,這就叫報應(yīng)吧。
船過了九馬畫山,再行進幾公里,遠遠的好像能看見陽朔縣城了,天氣也慢慢轉(zhuǎn)晴,太陽從厚厚的云層里鉆了出來,碧綠的漓江水托起幾座山峰,導(dǎo)游小姐清亮的聲音再次傳來:前面就是漓江上的又一著名景點“碧蓮峰”了。
碧蓮峰,山腰峭壁如練,平滑似鏡,故又叫“鑒山”。游船行到漓江大橋,回首遙望此山,環(huán)列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周圍群山又如片片荷葉襯托著它,因而得名“碧蓮峰”,F(xiàn)代大詩人沈彬有詩贊曰:“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怎知陽朔好,碧蓮峰里住人家”。郭沫若先生1963年游此山后,也曾賦詩:“奇峰八面玉玲瓏,深感吾身只二瞳。忽見觀音千手眼,料應(yīng)生自碧蓮峰。”碧蓮峰現(xiàn)在已成為陽朔的象征。它是漓江游的最后一景?匆姳躺彿澹旖我簿退憬Y(jié)束了。
十二、重游陽朔
從“漓江游”的船上下來,重新踏上了陽朔的土地。前幾天騎著自行車從陸路進入陽朔,今天坐船從水路進入陽朔,想起來都覺得挺有意思的,這算是從不同的角度再欣賞陽朔的美吧。
這是重游陽朔拍的第一張照片: 陽朔碼頭
在游船上就聽導(dǎo)游小姐隆重介紹了“碧蓮峰”,現(xiàn)在置身于碧蓮峰下,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匆匆踏上登山石階,茂密的樹林遮擋著陽朔7月的驕陽,頓時涼爽了許多?赡苁翘魍旖那,或是年輕氣盛,幾十級沿山崖的石階很快被拋在身后,不到一個小時就登上了碧蓮峰頂。站在峰頂,放眼南方,漓江繞過重重山峰緩緩流來,在午后陽光的映照下營造了“日躍群峰霞光艷,萬朵芙蓉層疊出”的絕美景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