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浪騎滇藏(11)七十二拐上的摔車
美騎車友“沉疆”在疫情期間騎行滇藏線,回來后整理成了很長的一篇游記。雖然字很多,但滿滿的心情與故事值得分享。美騎網(wǎng)每周連載,歡迎點贊、轉(zhuǎn)發(fā)和評論。
2020.6.15 邦達——八宿
翻越業(yè)拉山(海拔4670m),途徑怒江七十二拐
騎行95公里,爬升1000米,天氣:晴
清晨我依舊是最磨蹭的那一個,即使我昨晚早早地將行李收拾利索,為的就是趕上一早的行程,可是還是拖在了最后面。昨天聽老板娘講過隔壁的早餐鋪子豆?jié){和粥不限量,對于我這種餓死鬼投胎的這簡直就是今天的福音。
鋪子里已坐得滿滿當當,我看到沸騰的熱油中翻滾著金黃酥脆的油條,頓時起了食欲。一口氣要了四根油條,兩個煎蛋和不限量的豆?jié){。我起初以為不限量的話,店家應(yīng)該會把豆?jié){稀釋的很清。但當我掀開沉重的桶蓋時,迎面撲來的卻是沉重的豆香味。我不由感慨店家的實在,也怨不得人頭攢動,想必都已被這豆?jié){所吸引。盡管油條的價格頗貴,要三元一根,但高海拔地區(qū)運輸艱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海拔過高,氣壓不足以使煤氣充分燃燒,所以油條也很難炸熟。未炸熟的油條里外裹著厚厚的一層油,形狀也沒有平時在家時吃的蓬松。飛宇吃過一個便忍不住油膩放棄了,我大口大口地喝著豆?jié){,才得以沖淡油條的油膩感。而人眾卻吃得津津有味,他講道:“蕪湖的油條就是這個味道,油而不酥,我從小吃到大早就習(xí)慣了這個味”。
果然,即便是油條這個簡單的早餐,在不同的地域之間也會迸發(fā)出不同的色彩與味道。不得說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而精深。就算是《風(fēng)味人間》也只能管中窺豹。吃過早飯我又遇見了昨日的那個姑娘,與她打過招呼便告別了,我們便開始翻越今天的神山——業(yè)拉山,以及令我充滿期待的怒江七十二拐。有關(guān)怒江七十二拐,我已經(jīng)在初中時的地理課上就初知它的名字,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的聽曾經(jīng)騎行過的朋友講過。昨夜人眾對我們講道:“他的爸爸的朋友就永遠的留在了這里,他是摩旅過來的,在邦達的一夜沒有休息好,擔(dān)心第二天下怒江七十二拐時出現(xiàn)問題,為了穩(wěn)妥起見他便決定跟著貨車下去,可誰知意外來得突然。貨車在載著摩托拐彎時沖出了道路,人被打撈起來時已經(jīng)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痹诼飞嫌致犜绲念I(lǐng)隊哥們講去年他帶了一隊人進藏,一個妹子就在他面前剎車,騎的很慢,但被暗坑一跌,巧合間摔到了腦袋,搶救無效,永遠的留在了這里。
▲業(yè)拉山
巧合偏多,一年到頭來很多的騎行者入藏,留在這里的是極其少數(shù)的,但留下傷痕卻是很稀疏常見的。一轉(zhuǎn)彎便開始了爬坡的路線,我望向不遠方仍是廣袤的草原,與昨日峽谷間的農(nóng)田不一樣,這里仿佛望不見邊際。近處看過去有圓柱體的房屋似的東西,我定睛一看層層疊疊的又不太像是房屋,便疑惑的問道:“那是什么咋還有黑不溜秋的房子?”
▲黑不溜秋的房子
人眾笑道:“哪里是什么房子,那是牦牛糞堆積而成的燃料堆!痹趦(nèi)地人眼中牛糞是骯臟的,但在藏民眼中,它卻是被當作珍寶一般的存在。在高原上木頭的燃點是很難被點著的,但牛糞晾干后的燃點卻極低,所以牦牛糞是高原上重要的燃料。同時牦牛糞中又有豐富的草物質(zhì),是天的肥料,因為牦牛們長期吃草,即便糞便曬干后也并沒有臭氣的味道。得知了這個稀奇事以后,我便覺得西藏高原上有太多不同于我生長的土壤之上。
一個彎道過后我便開始了今天的追擊之旅,把前方一個又一個的騎友當做追趕的目標,會降低自己內(nèi)心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們稱之為這種現(xiàn)象為競逐心理。終于追趕上另外一個隊伍里最前面的人,此人盡管包裹的嚴嚴實實,但我仔細看過去像是一位中年大哥,他踩踏均勻且不急不躁,但速度卻毫不緩慢,把大集團遠遠的甩在了后面。定睛一看,原來也是一位裝了電機的騎友,即使上坡路段電機會省太多力,但速度并不會太過的夸張。我瞅準機會提起雙腳,俯下身子,慢慢地調(diào)整急促的呼吸,眼睛隨時看著前方的他“沖!”我如箭弦一般倏地一下從他一旁經(jīng)過,雙腿緊接著加快踩踏的速度與頻率,搖動著車子奮力甩開他。他先是一驚,而后冷靜下來,調(diào)整好姿勢擺正了頭盔,一場業(yè)拉山拉力賽開始了。
他一擰車把瞬間我便被反超過去,我咬著牙死咬住他的后輪,精神上不敢有絲毫的松懈,緊繃的神經(jīng)仿佛能聽到劇烈的心跳聲與脈搏的張弛。就這樣一老一少在不知覺間就到達了業(yè)拉山山頂。
微博名:刺毛二踢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