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說走就走?獨自上路?出境騎行硬攻略
作為一個偽濱海平原城市的居民,對高山和大海永遠懷著無限的憧憬和向往。所以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出國旅游基本都會去騎車或者潛水。
厭倦了FXF555和HQM630,一到周末就想要去攻山,到了假期更希望能帶著單車去到更遠的地方,像當地人一樣騎車,體驗不同地方的騎行文化總是好的。
(備注:FXF555和HQM630都是上海騎行圈傳統(tǒng)活動簡稱)
多數人如果不愿過于折騰,可以留意各大俱樂部車店的騎行活動;ㄥX買省心,還有人幫忙拍照,騎不動還能上后援車。畢竟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心安。
但本人比較頭鐵,不擅長社交,窮(重點),只是運氣不錯有幾個喜歡騎車的朋友,所以三次出境騎行的經歷都是自由行。于是經常會有人詢問關于出國騎行的各種問題。就此次國慶日本騎行,我打算詳細寫一篇攻略,希望對熱愛旅游騎行的朋友有所幫助。
一、路線規(guī)劃
這次日本騎行的起終點都是東京,因為想去箱根泡溫泉,基于這樣的前提,我咨詢了兩位資深日本騎友:小藥水和cloud,初步定下了東京——富士山——箱根——東京的路線。路線規(guī)劃我最喜歡用的是strava。使用方法如下:(多圖警告!如果大家有任何想要和我交流的,歡迎通過strava聯(lián)系~)
▲在網頁版Strava登錄后,點擊控制面板(賬號如圖,歡迎互粉)
▲下拉菜單中選擇我的路線就會進入以下頁面
▲點擊創(chuàng)建新路線后就可以添加路線了,strava的路線規(guī)劃相當智能
▲路線里的爬升累計海拔時準時不準,但是海拔圖還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
地圖數據基于@OpenStreetMap,所以不用翻墻也可以操作。
另外,如果對于路線規(guī)劃沒有把握,可以參考strava的另一個功能。
▲首頁中找到搜索,點擊路段探索,就可以看到strava上的賽段
首頁中找到搜索,點擊路段探索,就可以看到strava上的賽段,如果有賽段的路段,那一定是本地老司機經;顒拥膮^(qū)域。那就可以安心地去騎車玩耍啦!
▲可以清楚地看到富士山三上三下的路線
其中Route B Fuji Azami HC Course,11公里平均坡度10.1%,這次日本騎行沒有挑戰(zhàn),有點遺憾。
▲上賽道這條特殊的賽段當然也在strava上可以輕松找到,年紀輕輕追什么吳云飛啊。
二、車包托運
首先,要明確車包選擇主要是有兩方面的考量因素:超規(guī)托運&組裝。
先說超規(guī)行李問題,關于自行車托運各家航空公司都會有不同的規(guī)定和標準。
譬如:
曾經的東航:只要不超20(±2)kg,就不會被收費。
現(xiàn)在的東航:只要是車包,一次1000RMB。
日本航空:重量不得超過23kg,三邊總長不得超過203cm。
▲日本航空托運規(guī)定截圖
這次去日本,買的是日航的機票,我的車廂選擇的是尺寸比較小的B/W硬殼“梯形”車廂,如果以最長邊計算,那我的車箱就超規(guī)了,以中位線長度計算正好卡在日航的標準內。
▲右下角就是我這次帶的車廂
也許你覺得理所當然是以長邊計算,從上海出境被收100美刀超規(guī)費用。但恰恰碰到了,回國時成田機場的日航地勤小姐姐認真測量后,以中位線計算,沒有收取額外的超規(guī)費用。我???算了,我很高興。只能這么想,幸虧沒用軟包車包,不然妥妥的收雙份錢。
關于自行車托運的話題,總結:
1)買機票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航空公司官網的相關政策;
2)去日本的話,能買全日空就不要買日航;
3)不要買廉航,廉航的政策一般很苛刻;
4)盡量直飛,不然往返轉機得收4次行李費;
5)如果買的航班托運規(guī)則苛刻,盡可能選擇尺寸小的車廂。
三、車包選擇
講清楚托運問題,其實就會發(fā)現(xiàn),多數航空公司對自行車的要求除了重量外,還有尺寸的要求。我的經驗是,如果有尺寸要求,軟包必超規(guī),但硬箱大概率不超規(guī)(除非碰到國內日航地勤)。
撇開尺寸因素,影響車包選擇的最大問題就是組裝的難易度,這也是軟包車包最大的好處,而且軟包的拆裝不需要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完成。另外軟包的一大優(yōu)勢是可以兼容鐵三車(需要拆除休息把延伸把)和碟剎公路車(打包碟剎車的時候需要插入碟剎墊片)。
▲之前去澳洲和臺灣都是軟包出行
相比之下,硬箱裝車需要拆除,1)座管;2)彎把;3)剎車線;4)電變電池;5)腳踏;6)后撥。需要使用到的工具有,8mm腳踏扳手,4/5/6n扭力扳手組合工具,長桿5號后撥扳手,特殊規(guī)格螺絲工具。(我:@##%#¥%...但說實話,多練習幾次其實不難)
不管使用軟包還是硬箱,建議出發(fā)前自行練習一到兩次。
▲此處日本騎行的另一位伙伴用的是軟包,從臺北出發(fā)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總結:自由行出國騎行需要騎行者對自行車要有一定了解和基本的操作能力,建立在這樣的基礎認知上,我個人更加推薦使用硬箱,而軟包更適合在國內比鐵三的時候用。另外,無論是軟包還是硬箱,都不要在車包里放電池,還有車胎的氣都需要放光,記得帶好氣筒!
四、自行車配件
出門定妝照,除了香蕉出門五分鐘就顛沒了,其他裝備陪伴我度過了全部三天的騎行。這次出行的日常狀態(tài)如圖,除了爬富士山的時候將尾包寄存在了山腳下的料金所,其他時候全程基本都是這個狀態(tài)。
▲如果是騎公路車的車友,為了更好的騎行體驗,強烈建議不要背包。
▲這是當年臺灣騎行的照片,三個人都背著25L的大背包簡直腰痛到想死。
1)尾包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裝備就是20L尾包,強烈安利這款產品。
尾包容積最大可以到20L,防水材料,最大的好處是附帶坐桿固定支架,可以增加穩(wěn)定性,避免搖車中尾包晃動。但是增加尾包后,車的重心會移到后側很多,爬坡時比平時要吃力很多,還好富士山爬坡前將尾包拆下后寄存在料金所。需要指出的是這款閃電尾包的穩(wěn)定桿只兼容鋁合金的圓形坐桿,如果是異形坐桿那我推薦WOHO的尾包,容積可以達到14L,也有穩(wěn)定桿可以選配。
不過在爬陡坡的時候還是建議不要帶尾包,已獲得最好的騎行體驗。一般純爬山的路線會盡量和異地趕路的行程錯開,譬如去臺灣爬武嶺可以單獨安排一天,住在西側的埔里或東側的太魯閣。如果是爬富士山,那就可以選擇在河口湖民宿多住一天。
▲富士山下的料金所(收費站)可以提供存包服務。
2)手機支座
因為我的手機是IPhone 8,所以就選擇了配套的Topeak把立支座和手機殼,方便騎行時安放手機和查看導航。
3)車燈
這次日本騎行我和同伴都沒有帶燈,也導致有兩天騎車到晚上時,內心略微有些緊張,特別是在山區(qū),日本的山區(qū)都是沒有路燈的,如果沒有車頭燈和尾燈,那夜里根本沒辦法騎行。出于安全考慮,如果再出國騎車我想還是會帶上尾燈和頭燈的。當然最好還是控制速度和距離,盡量避免夜騎。
4)CO2氣瓶充氣嘴
我一般習慣攜帶CO2充氣嘴,有個小提示是,建議購買這種帶調節(jié)閥的充氣嘴,普通按壓式的充氣嘴沒辦法控制充氣的速度,另外氣瓶迅速放氣會導致外壁速凍有凍傷手掌的風險。
5)其他裝車包
以下是某品牌官網的宣傳圖,如果不是騎gravel,我實在不想把自己的公路車搞成這個樣子。
但是中梁包其實我是比較推薦的,之前去澳洲的時候用過。可以提供8-12L左右的空間,缺點是可能會蹭大腿內側。這次日本騎行,20L的尾包對我而言已經足夠了,所以這次沒有使用。
▲大洋路——澳洲
如果你的車把立墊圈比較高(滑稽),那也可以選擇上梁包來放一些常用的物品,但是出于對車整體簡潔性的潔癖,我也沒有選擇。
五、隨身攜帶物品
1)人身裝備:騎行褲*2、騎行服*3、排汗衫*1、Hooded Rain Jacket*1、皮膚衣*1、防雨鞋套*1、襪子*3、騎行小帽、騎行眼鏡、頭盔
▲騎行服三件,每天都可以穿不一樣的,可見我的心思并沒有花在認真騎車上。
皮膚衣收納起來只有一個手機這么大完全可以放進騎行服的后側口袋,在下坡或者太陽落下時,可以防風保暖非常管用。
Hooded Rain Jacket又是一件我很推薦購買的產品,Rapha的City系列,防雨防風,兼顧騎行和日常需求。即使騎車的時候沒遇到下雨用不到,在夜里也是很好的輕薄外套選擇。讓你在不騎車的時候可以穿得像個正常人,而不是緊身衣癡漢。
下雨天可以把后背的擋雨布翻出來,實際效果是拍照的時候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一件rapha的外套。
▲雨天,臺灣——不厭亭
防雨鞋套,襪子和排汗衫都是常規(guī)必帶的裝備。
2)電子裝備:相機、碼表、充電寶、手表、手機、各式充電線
這次GPS記錄用到了兩個設備,一個是Garmin 810,作為日常騎行記錄用途,另一個是Garmin 935鐵三表,三天連續(xù)記錄,為了記錄下環(huán)線全貌。相機用的是Sony的RX100m5,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還是用A7iii+FE2470F4的組合來應對騎行拍攝的需求,相機的第一要求是對焦,第二要求是寬容度,能對得上拍得到的相機就是好相機。
3)其他:護照本*1、谷物棒*3、T恤*1、沙灘褲*1、隱形眼鏡*3、拖鞋*1
考慮到日本的便利店覆蓋率和沿途的自動售貨機出現(xiàn)頻率,在日本騎車其實是可以不用帶谷物棒的,本來我是計劃不吃午飯一路莽到終點再說,但每次中途都會停下來花一個小時吃飯,導致每天都會到得比較晚,這是不好的。T恤和沙灘褲加上外套,基本上足以應對這個季節(jié)的日本夜間氣溫。
寫在最后
這篇推送寫完了,本來不打算發(fā)的。因為出境騎行有太多未知因素,別人只會看到你玩的開心的那一面,不會知道哪些不順利的事兒。
我和朋友迷過路,摔過車,差點上過高速,壞過后撥,小腿被牙盤割傷過,遇到過臺風大雨,鎖踏被磨平無法入鎖,后輪塔基故障,托運碰壞手變,忘帶工具。。。(但是沒有爆過胎???)遇到過無數離奇的事情,又數次轉危為安。這里面有能力的因素,也有當地好心人的幫助,更多的是靠運氣。
所以如果你沒有一定的騎行水平和經驗,還是推薦參加官方俱樂部組織的活動,不要獨自上路。但如果你是個老司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希望大家都能和喜歡的人,騎著喜歡的車,穿著好看的衣服,去更多地方,拍好看的照片。
責任編輯:Sylvia
永遠不要相信 廉航和東航會放過你
+1
22除了一次回程因為沒有廉航外, 每次帶車去外國都是坐廉航。 機票以外的費用例如自行車托運是多少錢, 行李多重是多少錢, 預先選座位是多少錢, 餐食是多少錢, 改乘機日期是多少錢等等, 需要就買, 不要就不買, 全部明碼實價, 何來放過不放過? 還有就是這麼多年只要買了自行車托運, 根本不用考慮裝車後的尺寸, 從來沒有被拒絕托運過。
我從來都不主動選擇廉航,除非是迫不得已沒的選之時。能少麻煩就少麻煩,花錢買舒適花錢買品質和享受是正確的。多數人,到死那一天手里的錢都是花不完的,何必為難自己
+1
23東航國內走超規(guī)行李不下10幾次,沒被收過錢,國際航班只用過一次吉祥的,難道是東航國際航班和國內不一樣嘛?
國內東航收錢是從19年開始的
+1
22我的這些航線全是去年跑的,前兩天剛剛東航成都飛香格里拉,正在完成縱慣云南1700km中,現(xiàn)在行者有我去年記錄5000km+,用戶同名“Steven zhu”
表示從沒聽說過FXF555和HQM630
+1
22原來是復興和萬豪
+1
22對的 傳統(tǒng)活動
+1
22沒有比這更棒的事情了
+1
22嘖嘖
+1
22等開放了 去找小藥水大佬!
+1
22你的隨性攝影師不錯啊
+1
22大家都想和會拍照的朋友出去玩,所以自己也要努力學拍照
+1
22哦我的老天爺呀,瞧瞧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寶藏~
+1
22太長了,看不完
+1
22車箱和我的一個型號,價格1980,去年去了新疆 青海 甘肅 桂林 貴陽 昆明 濟州島,現(xiàn)在有些輕微變形,長時間立直放,底部鉸鏈會剮蹭,現(xiàn)在這款官網停售了
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