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香港大叔的Cape Epic之旅:由外而內(nèi)的歷練
Cape Epic,又被稱為“山地中的環(huán)法”,是地球最著名的山地馬拉松賽事。去年鄭澤誠和陳方成為第一隊前往挑戰(zhàn)的中國車手。而今年,比賽則有兩位超過50歲的香港大叔——廖偉明(Haston)和張民輝(Mafai)組成“香港停不了車隊”。兩人在3月15日至3月22日的8個賽段(序幕賽段+7個正賽賽段)用時57小時27分9秒,在大師組排名第33位,總排名在469位,順利完成了這次Cape Epic南非之旅。
BIKETO記者在最近再次聯(lián)系到兩位大叔,跟他們聊聊這次的旅途。雖然BIKETO記者從去年采訪肥誠的時候已經(jīng)對Cape Epic了解很多,但是在與這兩位大叔的交流時,卻聽到了很多很新鮮的故事。而且他們更為廣闊的人生視野和近乎哲理性的思考,讓記者看到這次Cape Epic之旅并不是一場純粹的比賽,更是一次對他們由外而內(nèi)的身心洗滌、人生的歷練。
風雨后見彩虹
在出發(fā)前,Mafai有些感冒。到了南非在序幕戰(zhàn)(排位賽)之前,Mafai還沒有痊愈,需要繼續(xù)吃藥。但吃藥后,卻引起了喉嚨氣管收縮的情況,這大大影響了身體的狀況。Mafai說當時頭很痛,只有六七成的氣力,而且心率一直維持比較高的水平。在序幕比賽結(jié)束后到六七點的時間,情況都沒有改善。這只是剛剛開始的序幕戰(zhàn),Mafai就要面臨退賽的危機。幸運的是Mafai當晚休息得比較早,睡醒好感覺頭腦清醒一些。不過,他們在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的時候,不敢魯莽行動,在第一賽段的比賽中刻意降低了速度。而到了第二個賽段的時候,Mafai的身體狀況已經(jīng)有很大的好轉(zhuǎn),時間上也追回了一些。
雖然出師不利,但兩人之后比賽都大致順利,除了爆胎以外,基本上都么有大的機械故障,兩人在比賽都沒有摔車,休息飲食都能也逐漸適應。
四季天
大家看到Cape Epic震撼壯闊的圖片,一定是非常羨慕當?shù)孛匀说娘L景。但是對于參賽車手來說,當?shù)氐奶鞖庾兓瘏s是車手的一大敵人。用Haston的話來說是“一天四季”。雖然之前已經(jīng)做足準備功課和心理準備,了解到南非的天氣變化很大,但到了當?shù),實際情況還是出乎他們預期。
關于天氣,同樣參加了今年Cape Epic的挪威山地天后Gunn-Rita也在博客提到,她認為當?shù)卦缟虾涞奶鞖庥绊懥怂齻兊陌l(fā)揮。而對于此,記者也特意問到Haston和Mafai關于出發(fā)的安排。Mafai說排位靠后的車后會遲一些出發(fā),一般的出發(fā)時間是7點半至8點這個時間段。雖然這個時間已經(jīng)是太陽上山,但是在群山峻嶺包圍的賽道里,沒有陽光直照的地方依舊是非常寒冷。而等到有太陽直射的時候,溫度可以上升到30多攝氏度。
除此以外,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比賽的時候,他們還遇到了大風大雨的天氣。在第一天剛上山的時候是大風大霧,到了山頂就迎來大雨。大雨到了第二天才停下來。在第二天雨停的時候,他們卻遇上了大風,有時候是橫風,有時候頂頭風。有時候下山,他們感覺后輪都飄起來。南非并不是大家想象當中的風和日麗,每天的比賽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xiàn)。
最佳搭檔
目前全球有眾多不同特色的山地馬拉松多日賽事,譬如,BIKETO記者采訪過的蒙古山地挑戰(zhàn)(MBC)是一項極為挑戰(zhàn)體能耐力的比賽,比賽距離很長;而Haston和Mafai去年參加的BC Race雖然賽道比較短,但是有很多濕滑的樹根,因此它更強調(diào)的是技術(shù)性。而對于Cape Epic來說,則是一場全面的戰(zhàn)斗,雖然他的距離會比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略短,但是每天幾乎都是百公里大戰(zhàn)。Cape Epic的賽道變化也很大,有三分之一是單行道、三分之一是筷子路,還有其他的是沙泥路或者石子路。它在耐力和技術(shù)上對車手是全面的挑戰(zhàn)。
Haston和Mafai恰好在這兩方面中各有所長,在Cape Epic比賽兩人可以說恰好地互補。
在采訪中,Mafai以耐力深厚來形容Haston。Mafai說自己平時在香港練習山地比較多,而練習公路比較少,因此在面對比較長、缺乏變化的平路時,心理和精神都會覺得悶,而且在那些過百公里的路段,到了接近100公里時,Mafai會開始感覺疲憊,影響其發(fā)揮。而這時,玩鐵三的Haston則展示了自己體能的優(yōu)勢,力度和踏頻都保持得相對穩(wěn)定。除此以外,Haston還會在比較平和直或者頂風路段,利用自己騎公路車的經(jīng)驗進行領騎。
對于Mafai,Haston則一直以技術(shù)型選手來形容他。由于Mafai從事山地車運動的時間比較長,因此他技術(shù)是很老練和純熟的。而“半路出家”的Haston則自謙說自己技術(shù)比較粗疏。因此當遇到技術(shù)路段,帶頭的就會是Mafai。比如在下坡的時候,Haston會跟Mafai的線來騎,這樣做會讓Haston下坡時信心大一些;而在上坡時,Mafai也會帶著Haston走一些比較省力的位置。
雖然此前兩人已經(jīng)參加過不少賽事,但這場雙人合作的Cape Epic賽事中,兩人對對方有了更深的了解,形成了真正的搭檔。
五十知天命
2015年的Cape Epic總共有627隊參賽,最終由510隊完成賽事。Haston表示當初目標是要完成比賽,實際比賽中的挑戰(zhàn)比他們想象重要大,因此在完成比賽的同時又不是排在最后,他們對這結(jié)果已經(jīng)覺得很開心。Haston笑說最實際的收獲是他得到了8天嚴格的山地車訓練,在每天的比賽中都得到了Mafai的提點,在控車技術(shù)、賽事經(jīng)驗上也增進了不少。
但對于兩位50歲大叔來說,Cape Epic收獲并不停留在成績、經(jīng)驗或者技術(shù)上,而是滲透到內(nèi)心。
Haston說Cape Epic是一個Mind Game(心理競賽)。他說有時候看到上坡有很多人推車,自己也會有推車的想法。但是如果要跟著他們推車,他們的速度就會越拖越慢。因此,他們要表現(xiàn)得更積極,能騎就要盡量騎。除此以外還有換位思考。比如一段2000米的爬坡很漫長,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在2000米以后就能下坡,這樣也給自己更多的動力。通過這樣的想法,他們追回一些時間,比賽也做得更好。
Mafai則表示,這次艱苦的旅途讓他對生活和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讓他認識到在香港的生活很奢侈,讓他反省在接下來的人生中自己需要怎樣的生活和生命,讓他有了新的角度去看待工作、生活以及身邊人的關系,并可以有更好的態(tài)度去指導同事的工作。Mafai說有兩天的沖線,他都流下了眼淚,但因為戴上了騎行眼鏡,所以Haston是并沒有察覺得到。他說這是開心的眼淚,因為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能有機會更深一層了解自己。
Cape Epic為何能成為山地愛好者的朝圣之地?
Haston認為Cape Epic組委會已經(jīng)在其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到最好。在大的方面,比如完成比賽的選手都有食物等待著他們,衛(wèi)生設施非常充足,在交通指示方面做得很清晰,在比較大的路口都有充足的人進行交通指揮。而小的地方如營地有Wifi和充電設施等。他們的安排可以讓車手更專心地比賽,不需要考慮其他事情,這比他們曾經(jīng)參與的加拿大的BC Race更為優(yōu)勝。而在國內(nèi)比賽方面,Haston認為黃山賽的安排比較不錯,但是在多日賽的協(xié)調(diào)上面還需要跟他們借鑒。
Mafai則提到了當?shù)責崆橛^眾、義工、工作人員。他說當?shù)氐暮谌吮容^窮,組委會雇傭了很多黑人去幫助運輸行李、清理洗手間和廁所。雖然他們窮而且賺得不多,但是工作態(tài)度很好,充滿著笑容,在香港同樣的工作,很難找到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Haston也隨后補充了問路的事情,他說在香港問路最多幫你指一下方向,而當?shù)亓x工看到你沒有頭緒還身體力行為你帶路。
由此可見,除了競賽本身以外,場外這些非競賽的安排和氛圍同樣是成就一個成功賽事的非常重要的元素。
Cape Epic之后
Haston和Mafai組成的香港停不了車隊,是第二隊去參加Cape Epic的中國車隊,并且以50歲的年齡完成了比賽。但對于他們來說,并不認為是一件在社會、在自行車圈很有新聞價值的事情。
在參加完這個賽事之后,兩人很快重回香港平靜的生活當中。Mafai雖然以前也出過書,但他覺得參與Cape Epic這樣的賽事,已經(jīng)越來越多人去做。而Haston透露他身邊的朋友已經(jīng)有朋友搶到了早鳥計劃的名額,還有朋友報名去抽簽。他說明年至少會有一隊香港車手會參賽。
他們表示并沒有一些分享會或者媒體推廣的計劃,最多是跟朋友吃飯、跟車友練車的時候會分享一下比賽的圖片,對感興趣或者準備去參加Cape Epic的朋友分享一下經(jīng)驗。Haston還打趣,自己在Facebook寫了這次旅途的感想已經(jīng)是很勤奮的了。
關于以后的參賽計劃,他們兩人都打算再參加歐洲、馬來西亞等地方的多日賽,但是具體計劃還沒有。最近是在這個月(5月),他們會去長野縣參加一個100公里的山地賽,并體驗當?shù)氐纳降剀嚬珗@。
筆者后感:
廖偉明和張民輝兩位中年大叔,與筆者之前接觸到的車手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是香港的中產(chǎn)人士,有較高的經(jīng)濟負擔能力。他們喜歡自行車運動,也喜歡比賽,但他們更著重于賽事的品質(zhì)和其收獲。這種收獲并不是來自于成績或者獎金,而是體驗度,直白來說是“爽不爽”的感覺。這種賽事以“服務性”為主導,雖然會需要較高的報名費,但是卻希望為車手提供最佳的賽事體驗,是一種旅游模式的演變。這種變化越來越受到一些喜歡自行車的中產(chǎn)喜歡。對于國內(nèi)有這樣經(jīng)濟能力的車友來說,有時候會因為自己在國內(nèi)一些以“競賽和宣傳”為主導的比賽中的表現(xiàn)和成績?nèi)ベ|(zhì)疑自己去參加這些比賽的能力和資格。但事實上,只要大家保持訓練,有不錯的體能和耐力,并且在比賽中量力而為,都可以在Cape Epic或者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這些強度甚高的山地馬拉松多日賽中達到完賽的目標。意外往往會出現(xiàn)在盲目跟車,或者強求并缺乏指導下去做一些能力之外的技術(shù)動作的時候發(fā)生。
對于完成Cape Epic的廖偉明和張民輝兩位50歲大叔來說,參加這樣的比賽并不是一個夢,而只是一個目標。完成這個比賽,他們更珍惜的是內(nèi)心的收獲和歷練。
關于兩位大叔前期的準備,可以點擊BIKETO較早前的采訪《山地環(huán)法再現(xiàn)中國面孔!50歲大叔們征戰(zhàn)南非Cape Epic》。
照片由采訪者本人提供
責任編輯: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