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大行KEA093CM中置電助力折疊車初體驗
曾幾何時,我在某次騎行爬坡活動中氣喘吁吁的幻想著,如果在我騎不動的時候,能有人推著我騎該有多好,這樣我就省去了大量的力氣,輕輕松松享受風吹拂在臉上的感覺。
后來也研究過如何把自行車修改成電動助力的模式,網(wǎng)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改裝方案。但因為改裝成本高,或因為改完外觀不協(xié)調,或因為顧慮安全問題因素,最終而放棄了自行改完的工作。
直到某天,發(fā)現(xiàn)大行發(fā)布了KEA093CM這款車后,初步了解這部車的特性,回憶起了當時自己想改車的夢想,后來有幸能夠體驗這款新車,給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初次見到這部車時能明顯發(fā)現(xiàn)它有著不同于其他折疊車的一些特點。車架中央的助力電機,粗壯的坐管,車把上的儀表盤,以及車架后端的傳感器。
不知道是不是接觸過太多普通漆水的車型。這部車的漆水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棒的,類似于汽車車身的噴漆工藝,看起來質感非常強。
儀表盤的信息清晰易懂,剩余電量、檔位、當前速度、行駛的里程數(shù)。我發(fā)現(xiàn)這個儀表盤有些有趣的操作。比如長按向上,則會打開背景燈。長按向下,則會直接助力。長按M 則會進入一些設置的菜單,可以清楚行駛的里程數(shù),可以修改碼表的輪徑數(shù)據(jù)。
▲車架中部的電機和坐管中的電池大概是這部車的主要助力動力來源
從坐管后的貼紙說明能發(fā)現(xiàn)這部車的電池電芯用的是三星的產(chǎn)品,這點非常不錯,能帶來很強的安全感。坐管上部有個電源開關和充電器的接口,接口有一個橡皮塞,能夠在非充電時防止灰塵和雨水進入。底部有個和電機的鏈接接口。
這里大行做了一個很巧妙的設計,把坐管插入到車架后,底部的接口從底端伸出后,可以反向的鏈接到電機的接口,并且鏈接是采用螺紋擰緊的方式,避免了日常騎行過程中容易造成脫落的問題。使用助力模式時,只需要打開電源開關。按一下儀表盤中的M鍵,選擇合適的擋位后,正常騎行即可。
需要聲明的一點,這款車并不是電動車,甚至我覺得都不能稱為電動自行車,因為它并不是主要以電機驅動的方式前進,而我更喜歡稱呼它為電助力自行車。因為在沒有開啟電源開關時,這部車和其他折疊車的騎行方式相同,完全的使用人力驅動車輛前行。
在使用助力模式時,電機很好的處理了在低扭力的情況時,電機介入正常的踩踏驅動,使得踩踏更輕盈,能夠很快速的得到一個加速度。這樣在起步和日常爬坡的過程中,由于電助力的介入,可以很輕松的得到一個較快的速度。根據(jù)選擇的不同檔位,在達到不同的速度的時候,電機會停止助力,這時候只需要使用正常的踩踏,即可保持較快的速度。電機的助力介入非常地線性,緩緩的介入,緩緩的停止,不會說因為停止助力而馬上讓踩踏咯噔一下。
根據(jù)我的體驗,在開啟最高的5檔時,可以很輕松的保持勻速25的速度,我平時更傾向于使用3檔,兼顧電池的續(xù)航和速度,大概可以以23的勻速達到40公里的續(xù)航。對于我這樣的一位日常使用自行車通勤的用戶來說,這輛車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一方面可以通過騎行得到鍛煉,一方面不至于每次騎行到公司后弄的渾身冒汗。
對于這款車的配置,無需多費口舌。因為這臺車加上電芯、電機、和特殊的設計,以至于這部車的重量挺高的,會容易讓人忘記各種配置。但是即便如此,也能看到大行對于這部車的一些很貼心的設計。sora的后撥、碩大的護盤、KMC的鏈條、MTB的坐墊以及大行Rotolo定制的外胎,在這些細節(jié)上,大行并沒有因為為了突出電助力,而降低一臺自行車該有的品質。
其實從我很久之前想改造自行車,增加電動方案那會,就在市面上見過很多個人或者商家改造的自行車出售。那時的很多車,丟棄了自行車該有的踩踏驅動,更多的時候可能就是完全的電動,停止電動開關后,踩踏又變的很吃力。這樣會顯得車很奇怪,因為它既不是一臺單純的自行車,又無法做到電動車那種長久的續(xù)航。
雖然現(xiàn)在也有電動車廠商嘗試設計生產(chǎn)輪徑很小的電動車,但是即便如此依然無法擺脫長久以來他們固有的電動車的設計理念,擰動車把就能前進,沒電的時候踩踏騎行,在剎車、曲柄、各種配件的使用上也顯得很粗糙。大行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折疊車領域的設計和整車廠家,對于折疊車有著更豐富的理解。
我一直不太喜歡說一部車它能騎多快,它有多輕,它用了什么樣的配置。對于一部車,最重要的是愿意去騎,并且很舒服、很開心的騎。對于這一點,我覺得這部車做到了。
后來我也讓我媳婦騎了一段時間這部車,對于平時不熱愛騎行運動的她,對于這部車也有著很高的評價。作為一臺電助力自行車而言,我覺得它做的非常好了。但是長期騎行下來,覺得它依然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如果在不考量輕量化的設計的基礎上,其實可以考慮把剎車系統(tǒng)更換成碟剎制動,這樣一方面能提高制動效果,又能減少平時的維護成本。
2、后輪的速度傳感器的線,顯得有些單薄,擔心時間久了容易破損滲水進入之后導致儀表失效。其實可以考慮加一層橡膠管來提高防水性。
3、既然增加了電的使用,個人覺得其實可以在儀表盤側增加一個喇叭的功能。
4、電機和曲柄的位置有些時候容易產(chǎn)生摩擦,將會導致長時間騎行后,曲柄產(chǎn)生松動的跡象,或者對電機本身產(chǎn)生影響。這也許可能和我個人騎行上車習慣有關,我一般習慣先站立,踩踏腳踏借力之后坐到坐墊上,但是如果一開始就打開電動助力,這時候踩踏腳踏時,將會得到一個助力,速度會提升上來,如果沒控制好平衡的話,則有容易摔倒的可能。
對于這部車,我有著更多的喜愛和說不完的樂趣,它是大行的一次勇敢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并且讓我對大行的研發(fā)實力感到欽佩,完全不像是初次生產(chǎn)助力車。讓我對大行后續(xù)的相關產(chǎn)品充滿著信心,期待著大行能給我們帶來更驚艷的產(chǎn)品。
責任編輯:CC
上一篇:DT Swiss PRC 1100超輕公路碟剎輪組外媒評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