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德瑞奧三國騎行之旅(六)尋覓傳說中的黃金屋
幾經(jīng)周折后,作者帶著愛車從德國來到了奧地利,要去尋覓那傳說中的黃金屋。
一早由旅館出來到Bregenz火車站,由于我出發(fā)得早,車站的人很少。今天的目的地是Innsbruck,買好的車票是由Bregenz到Feldkirch(費爾德基希)的火車,再由Feldkirch至Landeck(蘭德克)的大巴,最后再換成到Innsbruck的火車。由于之前就一直關(guān)注Innsbruck的天氣,預報今天是陰天,明天是雨天,然而是陰還是雨不是我擔心的,我最擔心的是大巴帶自行車的事情。
一路到Feldkirch,火車還是沿著阿爾卑斯西面的丘陵地帶行進。遠遠望去,阿爾卑斯云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想想1964年在奧地利薩爾茲堡拍的《音樂之聲》的電影,那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心里已經(jīng)醉了!在哼著《孤獨的牧羊人》、《Do-Re-Mi》、《雪絨花》等歌曲,那心中快樂的小鳥已經(jīng)飛到山里去了!今天在Innsbruck的旅行感覺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明天要騎行阿爾卑斯山!
火車到Feldkirch,由于換乘票顯示換車的時間只有15分鐘,我便和大家一樣匆匆地往站外走。更換大巴是臨時措施,因此從出站到上車的位置,一路都有箭頭表示去Landeck。來到大巴前,看著大巴下浩大的行李箱,我不知道我的自行車能不能往里放。此時服務(wù)人員好像很司空見慣,示意我把自行車放進去。為了方便,我直接把車子前輪卸下,放在了旁邊的位置,服務(wù)人員見了,笑著沖我豎起了大拇指。呵呵,帶自行車,在這邊真的是件太普通的事情了。(注:呵呵~呵呵~呵呵~)
行進至山里的小鎮(zhèn)
大巴行進到山里,并且有的地方霧氣很大。但司機在這段路上的速度一點也不慢,我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總是被晃來晃去,而坐在兩邊的當?shù)乩闲謩t是閉著眼來回晃,撞到我身上眼也不睜扭頭沖另一側(cè)繼續(xù)睡。到了Landeck,換乘去Innsbruck的人很少,我所坐的車廂只有寥寥3-5人。檢完車票后,我不覺有些困就在車上睡著了,到Innsbruck的時候是列車員把我叫醒的。呵呵,好在這一站是終點,否則要走過了。
出到Bahnhof 大街,感覺這個奧地利的城市和德國其他城市沒有什么不同,只是這里的建筑更顯老舊,有些房子感覺都有幾百年的歷史,這種歷史的厚重感和現(xiàn)代文明很恰當?shù)厝诤显谝黄,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想想在旅游書中介紹的黃金小屋盡在咫尺,便騎著車子趕到旅館,由于這邊是下午3點才能辦理入住,因此只能將行李先存好,隨即背著相機出來閑逛。
著名的安娜柱
路邊有為市民提供自行車服務(wù)的設(shè)施,不過我只看到里面有個打氣筒
穿過博物館街,來到因河邊,而這個城市的名字就是由因河而來:因河上的橋。在橋修建之前,在河的兩岸只是零星的分布著一些居民。城市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哥特式建筑,深得統(tǒng)治者的喜愛!Innsbruck位于奧地利西南部的城市,距薩爾茲堡180公里左右,距東部的維也納更遠。但這個城市很有自身的特點,群山環(huán)繞有點鬧中取靜的味道。沿河往西面走,放眼便是連綿的群山。這和去年在臺灣騎行的感覺類似,很多地方一邊是山,一邊是河。記得在此次出行之前,小米盒子里面有一部風光紀錄片《因河的美麗世界》,片中充分展示了因河沿岸原始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無數(shù)的動植物快樂地生活在河流兩岸。因河和萊茵河一樣,發(fā)源于瑞士境內(nèi)的阿爾卑斯山,流經(jīng)奧地利至德國,但全長只有510公里,和這條河流關(guān)聯(lián)最大的就是這個城市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曾從事IT行業(yè)15年,現(xiàn)為自由職業(yè)者。2006年加入騎行隊伍,山地公路雙修。熱愛大自然、熱愛騎行,樂于與熱愛騎行的朋友交流分享。除騎行北京周邊路線外,也騎過環(huán)臺灣等國內(nèi)多條經(jīng)典路線,以及公路車騎游歐洲多國,有志為騎行運動及自行車文化進行普及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