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電助力自行車為什么在國外那么火?
在不久之前,電助力自行車(E-Bike)還被大部分車手嘲笑是一種比賽作弊的手段,但各大電助力廠家的銷售數(shù)據(jù)、各大調研公司的大數(shù)據(jù)都在告訴我們,電助力其實頗受普通消費者、騎行愛好者的青睞。例如去年雅馬哈、博世、GoCycle等品牌/經(jīng)銷商就表示自己的2020年度銷售目標圓滿實現(xiàn)或超額完成,巨大、信隆等上市企業(yè)的財報則顯示歐美市場電助力業(yè)務引領公司全球業(yè)績增長。各方面數(shù)據(jù)都在表明,電助力自行車市場越來越火,而且很明顯電助力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確實要比在中國受歡迎。
那么,為什么電助力自行車在國外那么火?有以下幾個原因,或許值得我們借鑒思考。
1. 官方的推動
2019年,UCI(國際自行車聯(lián)盟)正式批準E-MTB即電助力山地車成為UCI的正式比賽項目,擁有世界錦標賽和彩虹衫,說明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競賽層面上官方也在逐步推進電助力自行車的參與。
2. 名人效應
眾多自行車界乃至其他各界知名人士的支持更帶動眾多民眾將目光投向電助力自行車。比如場地自行車金牌和世錦賽金牌得主維多利亞·彭德爾頓(Victoria Louise Pendleton)就在個人媒體和一些公開活動中表示電助力車是非常好的選擇。
除了自行車官方機構和體育名人的引導,電助力車時尚的外形也吸引納奧米·沃茨(Naomi Watts)等好萊塢明星、威爾士親王等政界人士,甚至借此宣傳自己親民、環(huán)保的形象。
“名人都這樣做,我也是!”名人效應客觀上推動電助力成為時髦的新象征。
3. 騎電助力費用低廉且符合剛需
根據(jù)統(tǒng)計,以歐洲為例,比如德國有3000萬人通勤上班,其中83.33%約2500萬人上班路程不到25km,這其中的絕大部分人通勤距離不到10km,因此高效通勤便成為一種剛需,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至關重要。
在城市的短距離通勤中,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時刻,駕駛汽車意味著極易擁堵、通勤時間不可控和煩躁的心情。而騎乘單純的人力自行車在炎熱的夏季或者寒冷的冬季都十分不方便,尤其是上班族打扮和運動的狀態(tài)格格不入,這時人們就迫切地需要尋找替代品,電助力自行車顯然是極好的選擇。
相較于汽車而言,電助力自行車的購買和維護成本要低得多,燃油費、保險費、汽車稅和停車費全部不用考慮。比如在歐洲,汽車每開100公里就要耗費7歐元(約合50人民幣)的燃料成本,還沒有計算相應的車損、風險等其他消耗,但一輛電助力自行車每100公里的燃料成本約為0.25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元,誰更經(jīng)濟一目了然。同時在中短距離內,電助力車的便捷性也無與倫比,不必去尋找停車場,不必等待擁堵的交通,大大節(jié)省了通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