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走四方(10):祁連山下,Gravel的天堂
修完車后天空開始下大雨,空氣變得很冷,在飯館一邊吃飯一邊跟老板閑聊,很快就說到蟲草上,原來這邊蟲草很出名,許多外地人專門過來挖蟲草,跟淘金一樣,至于價格嘛,7塊錢一根...我一聽這個價格不禁想笑,冬蟲夏草印象中何其名貴,都是百來塊錢一根,而在這里價格卻差了十幾倍,看來是炒起來的。
傍晚一直在下雨,加上鎮(zhèn)里在修路不方便行走,就找了最近的一個旅館住下,條件很一般無法洗浴,但外面的氣溫已經(jīng)是深秋,一出門兩條腿就不停的抖,只能躲在房里吹暖氣,自然也就沒有洗澡的欲望,整理完裝備后早早睡了。
早上6點就醒了,寒冷讓我又繼續(xù)睡了個回籠覺,看天氣預(yù)報只有5℃,嚇得我不敢出門,一直到太陽出來才出發(fā)。
我身邊只有一件抓絨騎行上衣,其他的全是夏裝,就沒想到這邊會這么冷,只能把所有的衣服全部穿上,長褲用抓絨腿套代替,這樣哆哆嗦嗦地出門吃早餐去了。
往祁連縣方向的路并不好走,修路導(dǎo)致整個路面坑坑洼洼,泥地有坑,坑里還有水,公路車走起來那叫一個小心翼翼+全神貫注,速度已經(jīng)低于10,加上外面特別冷,我一看碼表溫度顯示只有1.2℃,在掙扎了兩公里后,開始懷疑人生了,于是攔下一輛小汽車,詢問前面的路況怎么樣?車主跟我說前面有六七十公里全是這樣的路,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可轉(zhuǎn)頭一想會不會是車主估計錯誤,可能是夸大其詞。于是攔下一輛本地牌照的車主又問了一遍。得到肯定答復(fù)后知道這條路行不通了,但心里還是有一絲絲幻想:六七十公里土路有沒有可能后面的土路平整很多,不像這里到處都是小坑?在近乎癲狂的執(zhí)念下我第三次攔下了對面過來的車——本地人的125小摩托,反復(fù)確認得到相同的答復(fù)后,內(nèi)心最后的僥幸也破滅了...
我是比較中意默勒-祁連這段路,中途有個大東樹山埡口,海拔4120米,聽說海拔上了4000米就會有高原反應(yīng),很想去體驗一下,再說無限風光在險峰,景色自然不會差。但要我以推車的速度前進六七十公里,這是不可能完成的,萬般不甘也只能放棄這條路線。
左邊去祁連的G213行不通,就只能走右邊的G338了,沿著這條路到皇城蒙古族鄉(xiāng),再轉(zhuǎn)G227到鵝堡。整個路線就像一個平行四邊形,所以兩條路距離都差不多。
太陽升起來后是暖和了些,手上的半指手套沒有任何保暖效果,雙手凍得生疼,又回鎮(zhèn)上買了副厚手套。出了那幾百米珍貴的柏油路后,前面依舊是土路,好消息是整個路面是相對平坦的,沒有小坑或碎石之類的。眺望遠方,兩側(cè)的路基散發(fā)的熱氣升起了陣陣白煙,而我環(huán)顧四周,昨晚可能下了場大雪,山上銀裝素裹,霧氣騰騰宛如仙境,泥路讓我放慢了腳步,正好可以慢慢欣賞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