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新藏線(5)眾神居所 岡仁波齊山
大概有2公里,山崖上就出現(xiàn)了曲古寺,天也是剛剛亮起,還不見有僧人起來,跟山谷的清晨一樣的清涼。山路開始慢慢的抬升,路上的人也漸漸的多了起來,不是還有逆時針反轉(zhuǎn)的苯教教眾迎面而來,默無聲息的展顏一笑后擦肩而過。
6公里左右的山路就到達了一個補給點,天已經(jīng)大亮,補給點也有人在喝著熱氣騰騰的酥油茶吃泡面。我還是一直可以跟上同行藏民夫婦的速度,要知道在這高原上,一個土生土長的小屁孩是可以活蹦亂跳的奔跑而你卻走路都帶氣喘如牛的。人群中就不時可見七八歲左右的孩子,輕快的從我身邊像風一樣的飄過。
再走幾公里遠遠的看見了溪流對岸的止熱寺了,藏民夫婦就示意我們休息一下吃點早餐。這是一對樸實的牧民,不懂多少漢話,交談中對于我的話大致都是以笑容來回復我,男藏民還能夠講那么一兩句,女藏民就只能夠靠丈夫翻譯,艱難的交流中得知,他們這次來岡仁波齊是要轉(zhuǎn)山三圈,一天轉(zhuǎn)一圈,今天是第三圈了,信仰的虔誠心和堅強的毅力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止熱寺面對就是岡仁波齊峰,而對面的這面山坡也是離岡仁波齊最近的,布滿了經(jīng)商者的大帳篷和修行者小帳篷,為了發(fā)展旅游業(yè),還在最上端的位置正在搭建幾個大的板房。望向山坡的上方,在倆個險峰的中間,鋪滿祥云的藍天下,就是形似金字塔的岡仁波齊峰,如銀雪堆就,如水晶砌結(jié),發(fā)出逼人的冷峻之氣。
到這里大概是走了20公里的路程,一般的人按照兩天轉(zhuǎn)山的計劃,都是在這里休息的。
接下來的路就陡了起來,是要開始往海拔5648米的卓瑪拉山口爬去。路就更不能叫做路了,就是亂石坡上的石頭間踩出來的一條條羊腸小道。由于前進的速度慢了起來,亂石坡前就開始滯留了不少休息的人。其間,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的印度人。因為岡仁波齊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濕婆的天堂”,印度人認為,印度教教中地位最高、法力最大的“濕婆”就住在這里,所以就有了不少的印度人來朝圣。只不過大多數(shù)的印度人從這里開始都是選擇騎馬的,雖然價格不菲,但能夠前來朝圣的自然不會是印度的普通人。
4公里的亂石坡走到海拔5375米的天葬臺,呈現(xiàn)在眼前的亂石坡更高更陡,已經(jīng)爬山涉水走了24公里的兩只腳就像是灌了鉛一般,每一步的抬腳都似乎要凝聚全身的氣力才行,空氣已經(jīng)是稀薄到每走幾十米就要停下來大口呼吸緩一緩。那些被它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人給它起名為“地獄坡”也確實是名副其實。
緩慢的舉步蹣跚前行,瞻前顧后,人流如織,有六七十歲的老翁老嫗,也有七八歲的孩提稚子,甚至還有背抱著的襁褓中的嬰兒!很少有人說話,只有粗粗細細的喘氣聲和踢踏雜亂的腳步聲,每個人都在默默的走,用自己虔誠的心靈,和神山建立最短距離的感應,以祈愿得到神山的庇佑。
對于我們這樣的行者,舉目四顧間,這藍天、祥云、冰雪和神山繪就的旖旎畫卷,這經(jīng)幡、信眾、信仰和堅毅譜寫的人文景觀,無疑是震撼心靈而又永生難忘的記憶。
而我,一個騎行者,也嘗到這份堅毅的艱辛,成為這道靚麗了幾千年的風景線上的一個顏點,于我的旅程和人生而言,也是值得珍藏的財富。
中午12點,歷時8個小時,徒步28公里,我終于筋疲力盡的站到了海拔5648米的卓瑪拉山口。
埡口一過,路的痕跡延伸到懸崖邊,再直直的跌落下去,懸崖下方的山谷里,就躺著那個雪水積成的慈悲湖,瞪著綠汪汪的大眼睛注視著懸崖上爬上爬下的人群。懸崖到底就是一個幾公里的亂石陡坡,雖然天公作美無雨無雪也無風,可礫石間還是有滿滿的積雪和堅冰,有的時候可以看到似乎有近距離可以跨過去,卻不敢輕易嘗試,誰知道那厚厚的積雪下是怎樣的一番兇險呢?就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跟著前行著的腳印亦步亦趨。山坡到了盡頭,又是一段幾近垂直的斷頭坡,橫七豎八的滿是踩出來的條條道道,下坡時,你除了看自己的腳下,沒有任何心思抬頭看別處。如果沒踩對地方或沒踩穩(wěn)滑了下去,后果你應該是知道的。
下到山底,從幾個帳篷補給點之間穿過,再跨過一條小河,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奶ど仙焦戎虚g的那條大石子路,許多人以為這下子就輕松了,岡仁波齊轉(zhuǎn)山終于完成了,好像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乎其神的艱辛啊。我當時的心里就是這么認為的,納悶奇男他們怎么就走得那么辛苦呢?
誰知道,對于我而言,真正的艱難才正式開始。
太陽燥熱異常,幸好身邊就是奔涌不息的小河,不時也還要涉水而過,路就不敢恭維了,滿是凹凸不平的石子,一沒有踩好就磕得腳板底生疼,我的兩條腿似乎不是自己的了,只是機械的無意識的往前邁動,一步一步又一步,努力而堅定的向著山谷的出口走著,走著。
山谷好似永無止境的那么長,感覺走了好久好久,山谷也轉(zhuǎn)了一個又一個的彎,出口依然不知道隱藏在多遠的前方。路上走著的人不少,可大伙兒都是像我一般,機械而堅定的重復著向前邁動的動作,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35公里。40公里。45公里……
小河漸漸變成了大河,從左邊流到右邊又流到左邊,從身旁流向遠處又跌落到谷底,過了仲哲普寺后徒步的路就擱在了河邊高高的懸崖上,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靠著山的內(nèi)側(cè),生怕一不留神就滑下懸崖掉進河里去。
終于,當山谷再沒有往前延伸了,就看到了出口處的補給點了,只不過此時你還是用不著歡喜的——出來出口,目的地塔爾欽還在遠遠的右前方5公里之外!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句話是一點都沒有錯的,此時的我感覺已經(jīng)耗盡了全身的能量,真想一屁股坐下來?晌抑,坐下來也是徒勞無益,路還是得走,不到出發(fā)點位置,轉(zhuǎn)山就不能夠算是圓滿完成。我便強迫自己一步又一步的往前挪動腳步。
傍晚8點,當我亦是像奇男和阿峰一樣疲憊不堪的挪進客棧時,歷經(jīng)16個小時,我終于圓滿的完成了52公里的岡仁波齊轉(zhuǎn)山。
客棧里,奇男、阿峰和小李、老李已經(jīng)出發(fā)走了,不其然的又碰到了義廣和吉林的姜哥!
未完待續(xù)……
圖文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蝦餅
以夢為馬 詩酒趁年華----一個喜歡騎行的自由職業(y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