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大橫斷騎行日記1】走經典徒步路線 坎坷沿路推車
三妹和最小的弟弟最熱情,一直圍著我們聊天,還一個勁問我們明天能不能住多一天。我就問他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13歲的三妹眨著大眼睛說可以帶我們去山里面放牛。我說好呀!那要走多遠?她想了想說大概20分鐘。我們無諾可否,因為天氣預報說未來幾天極可能會發(fā)生雷雨,我們得爭取在好天氣之前翻過去。又問了他們姐弟一些關于路況、山里天氣和他家里情況的閑話。弟弟都認真地一一回答。
晚上媽媽特意去隔壁鄰居拿了些羊肉給我們做了藏包子,爸爸也回來了。閑聊之下得知爸爸從事向導工作沒多久,反而鄰人帶隊很長時間。他一般是趕著牦牛為客戶馱背包,一頭牛最多馱4個包。正常重裝徒步大概3天走到扎尕那,他自己走回來(不用趕牛的話)就一天。見到我們這么堅持要推車過去,他也喃喃道:“那起碼要4天,路不好走,不但要推,還得背著自行車…”后來我問還有其他路線去扎尕那嗎?他說沒有了,都要翻越多座3~4000米的埡口!我想起之前做線路的時候并不確定從卓尼走哪里進山,于是從Google map設了幾個點在一條叫卡車溝的山溝中,看似有可能的通途。他聽到卡車溝就精神為之一振,說卡車溝對于我們來說應該更有機會,只需翻一兩座埡口就到扎尕那。但那時我們已打定主意要從大峪溝這條經典徒步路線推到扎尕那,不知道后來的難。
晚上他們讓出了最暖和的床給我們睡,他們夫妻在進門旁的一張小床睡,弟弟也跟他們擠一塊。兩個女兒留在有爐子的大房里,大姐睡我們對面的小床,三妹則爬上了兩個和衣而臥的“怪叔叔”的大通鋪上。藏爐的原因,晚上很溫暖,烏亮的被褥居然沒有臭腳味。睡前堅持打坐的我并無進入靜境,只是聽到她們在刷手機里存著的抖音(山溝里沒有信號,要爬到山頂才有),不時用手機照照這個長滿胡子的怪叔叔。一直到11點多所有人才開始睡去,我也搓著發(fā)麻的雙腳緩緩躺下。一夜半夢半醒之間渡過了,也沒聽到阿威濃重的呼吸聲,估計沒睡好!
2019年8月15日,星期四,晴
色拉唐卡牧民家-大石頭山的埡口下-18km-旗布山莊-36km-卓尼,55.07km。
推車行進了不到3公里,無奈之下只好折返卓尼另覓路徑。
媽媽最早起床,我還是賴了一會兒床,陽光已曬到山溝里。爐子已熄了,屋子里不會很熱,鉆出被窩坐起來后背還是有點涼!勤勞的媽媽切了一把菜葉,搟了面,給我們做了一鍋面片。其實媽媽比我。ò职植33,就算媽媽大一點也不會到40),但額頭上卻爬了幾道深深的皺紋。
臨別時放下了一百塊作為食宿的費用,爸爸推搪了一下欣然接受了。給錢這事我處理了多年還是心情忐忑,多了給不出,少了愧對人家,人心不太好拿捏!看來所謂的老司機(阿威口中的我)也不善于跟陌生人打交道。
路上看到有牦牛擋道,昨天還不會在意,今天卻神經戚戚。為何?因為昨天傍晚我去拍媽媽擠牛奶的時候,另一頭牦牛也在院子里,我走近時,開朗的三妹告訴我:“會頂人”,我聽了兩次才明白原來是說家養(yǎng)的牦牛會頂人。后來我們進屋子里喝茶時三妹叫我們看窗外山坡上下來的一頭黑牦牛,她說這頭牛前兩天才把鄰居頂了,腰間和胸口都扎了洞,但鄰人不愿去卓尼看醫(yī)生,說沒事!叫我們暫時不要到院子里,因為那黑牛是院里綁著的小黃牛的媽媽,它回來是給小牛喂奶的。我們若此時出現就會被覺得威脅到小牛,牛媽媽就會出自護犢的母性變得充滿攻擊性。為此,我們可不想成為西班牙斗牛士,根據昨天阿威跟小姐弟倆去放牛的經驗,遠遠用石頭扔向牛群,它們就會被趕走,這樣就達到給我們讓路的目的!再加上模仿牧民的“咻咻,咻咻”趕牛吆喝聲,果然占道的牛只逐一被趕到旁邊。
在牛,在路。那真是一條給兩條腿、四條腿走的路,兩個輪的單車無任何用武之地,隨著海拔逐漸上升,路越來越陡,從山溝直路變成爬山的Z字形山路。我們推車也越發(fā)艱難,也從一人一車各自努力到兩人一車合作奮斗。這樣雖然輕松一點,但我手表上記錄的里程就變成了3倍(上去-下來-再上去),即使如此手表顯示才走了3公里多一點,用了快兩個小時。推車推到我們開始懷疑人生了!
推了幾個Z字形的陡坡后看到上面路中央有一處牧民為阻攔別家牲畜通過的木欄,戌了很多木頭和樹枝,沒路可以繞過去。正當我躊躇不前并試圖移開其中一段枯樹枝后,欄后面的山坡上下來了一個藏族阿姨。后來我與阿威憶述這段經歷時(其實他在我身后不到二十米的山坡下,能見到我與她說話,只是聽不到內容),告訴他我的一個奇怪的感受,就是那個藏族阿姨像是一個上天安排來勸阻我們的菩薩,勸我們知難而退,不要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