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單車城游記】大連(下):濱海路騎行小記
在上篇內容“大連(上):感受海洋文化的繽紛多彩”中,側重點放在了逛博物館,這篇我將著重嘮嘮騎行。
大連作為一座海濱城市,其風景之美絕對離不開大海的烘托,因此“大連海濱”也就成了大連張揚其區(qū)位優(yōu)勢最富足的籌碼。即使山巒阻隔,還是下大力氣貫通了東南沿海的濱海道路。
2011年,我曾從老虎灘出發(fā)徒步到星海廣場,這次本打算騎行整條濱海路,由于時間關系,還是舍棄了一段(濱海中路)。但我卻完整騎行了以前沒有涉足的濱海北路和濱海東路,尤其是濱海北路,有大約兩公里的陡坡加發(fā)卡彎,對普通騎行者來說還是有點難度。
▲這是2011年,我在老虎灘附近拍攝的巨型老虎雕塑
接下來我就以時間為攛掇線,給大家詳細分享在大連濱海路上騎行的所見所感。
逛完貝殼博物館后,愛人帶著孩子去星海廣場旁的海灘上玩耍,我則趁午后的余暇沿著濱海西路、八一路、長春路、勝利路、星河街,圍著大連森林動物園的海岸低山環(huán)騎一圈。
▲位于濱海西路西端的城堡型建筑,充分利用了大連的山勢
▲圖中的大型標識牌顯示了到濱海路上幾個關鍵節(jié)點(景區(qū))的距離。右下角的三角形標識提示,可能會有野生動物出沒,一路上車流滾滾,白天碰到的可能性不大
▲濱海路對徒步健身者非常友好,整條道路建有完整的人行步道。騎行則顯得非常困難,一是沒有自行車道,二是彎路坡路眾多,三是大部分路段設置了自行車禁行標識。如果大家想在濱海路上來一次暢快淋漓的騎行,可以在早晨六七點鐘展開行動
▲海上霧氣太重,不夠通透,但是沿途的秋色不錯
▲彎路連著坡路,基本沒有平路
▲大連森林動物園正門
▲從大連森林動物園門口一直到付家莊,看到了難得一見的自行車道,雖說路程不長,聊勝于無
▲付家莊公園里的廣場,一枚巨型的海螺雕塑即可表明自身的地理環(huán)境
由傅家莊向北,進入八一路后,依然是起伏的坡路。翻越一個小山口,一路滑行即可抵達八一廣場。然后向西進入長春路,又是連續(xù)的爬坡路,向西南拐入勝利路后,又是一路滑行,可直抵星海廣場旁的馬欄河邊。
與愛人和孩子在星海廣場旁再次匯合時,落日的余暉已灑滿了整個星海灣。成群的海鷗不停地在空中翻飛,趁著一天中最后的光亮,爭食游人拋撒的食物。
▲海鷗翻飛的剪影很有味道
▲對一個平凡的家庭來說,幸福應該是和諧溫馨的味道的,就像融入橙色天空的剪影
▲特意給我的坐騎拍了一幅藝術照,色調有點高冷。身價不夠,氣氛來湊
離開星海廣場后,愛人和孩子坐車前往三八廣場附近的酒店,我則夜騎大連城區(qū)。為了省心,設置了導航,根據(jù)語音提示行進。一路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發(fā)現(xiàn),只是途徑恒隆廣場時,裝飾燈頻繁變換顏色,覺得有點意思,順手拍了幾張,且算中場休息,紓解一下眼疲勞。
第二天早晨,不到五點半我已在路上,沒想到大連的有軌電車“起”得更早。
▲圖中的電車是地地道道的古董,它是日本人于1935-1938年間所研制生產(chǎn),為了持續(xù)運營曾經(jīng)翻新改造過。在國內想看到或乘坐這樣古老的有軌電車,除了大連,別無他處
▲車頭前還掛著鈴鐺,應該說基本保留了大連老電車的原貌
我沿著電車線路一直騎到了鐵軌的盡頭,繼續(xù)往東南不遠,便是濱海北路的入口。
▲天氣不怎么好,海上大霧彌漫,幾乎什么也看不清
進入濱海北路后,根本容不得你喘口氣,撲面而來的便是連續(xù)攀升的陡坡。雖說爬坡很辛苦,但一路上卻并不寂寞,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在左右陪伴。
我只是隨手拍了一小部分,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親自去看看,等于參觀了海底世界。雖說時間剛剛六點,但還是有不少居民特意開車到山頂上鍛煉,有些人甚至會放聲喊上幾嗓子,估計一整天都會很舒坦。
▲下坡道路特意鋪設了醒目的紅色路面
沿途還設置了許多有意思的雕塑,不著急趕路的,不妨停下來看看,還能恢復一下體力。
因為海上能見度不好,所以基本沒有拍到什么海景。不過太陽升起來了,即使打了折扣,也算看到海上日出了。
▲那點朱紅太漂亮了,可惜沒有帶長焦鏡頭,要不然能給大家分享一輪紅彤彤的朝陽
▲太陽出來后,霧氣散去了不少,一艘漁船從海面上駛過,同時也驅散了不少單調的味道
▲拐了兩個漂亮的彎,就抵達了老虎灘
▲老虎灘市民休閑廣場上的雕塑,講述了一個凄美而驚險的傳說故事
由于時間關系,抵達老虎灘后,我便向北拐入中南路。且放幾張我2011年在濱海中路上拍攝的圖片,彌補一下缺憾。
▲這是位于濱海中路上的北大橋。我已好久沒有拍這樣的紀念照了,看到這張照片時,頗有些感慨。時間如白駒過隙,眨眼就是十年
▲天氣晴好的時候,海水是一片湛藍。這張圖片拍攝于燕窩嶺婚慶公園附近
由中南路返回后,我并沒有直接回酒店,而是特意騎到了中山廣場,并繞著廣場騎了一圈。這里可以說是大連城市規(guī)劃布局的原點。在沙俄和日占時期,大連形成了以中山廣場為中心,向周圍放射狀鋪設街道的歐式城市格局。如今,在廣場四周依然是當年遺留下來的老建筑,而且每一棟都很有特點。我隨手拍了一些分享給大家。事實上,大連除大海之外,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值得我們去關注。
▲這幅圖片拍攝于距中上廣場不遠的三八廣場
文章寫到這里也該收筆了,雖說大連的騎行環(huán)境一般,但是風景還是可圈可點。我們無法強求一座城市對騎行者的愛好做出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只要你體力足夠好,什么山呀坡呀,如履平地,所以只要想騎,大連一樣可以騎車!
責任編輯;陳小圓兒
高樓大廈玻璃幕墻之中星星點點的老建筑,真的很有味道了。個人覺得國內很多地區(qū)對于老建筑的寬容還是不夠,要么拆了蓋新的,要么進行不倫不類的現(xiàn)代化翻修,倒不如修舊如舊保留原有面貌的好。
+1
22一般老建筑都會占據(jù)城市最金貴的地方,一些地方zf對之恨之入骨,只是礙于《文物保護法》,不敢大肆拆除。即便這樣,還是有相關新聞經(jīng)常爆出。事實上許多老建筑修筑的非常用心,無論結構,還是審美,許多現(xiàn)代建筑都無法企及。話說回來,在經(jīng)濟面前,文化是孤獨的,但在文化面前,單純的逐利行為又是非常渺小的。
+1
22最后一段話必須點贊~說得太到位了~
+1
22從西向東騎還是比較明智,要是反著騎,濱海北路入口處的陡坡,夠爬一陣兒了。
+1
22找時間可以去騎騎
+1
22謝謝鼓勵
+1
22"我們無法強求一座城市對騎行者的愛好做出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此言贊一個
+1
22濱海路值得一騎
+1
22這應該是一個游戲場景雕塑,具體什么游戲,我有點想不起來了。這種表情準確說應該是“投入”。
+1
22大連以前也有自行車廠,而且生產(chǎn)了很多年“海燕”牌自行車。按理說,汽車沒盛行之前,大連人應該也是喜歡自行車的
+1
22自行車是非常理想的旅行交通工具,誰用誰知道
+1
22一派盛世景象。除了一些俄毛留下的建筑印記,風景相當不錯
+1
22俄國人遺留的并不多,反而是日本人遺留了不少。日本人通過日俄戰(zhàn)爭,摘了俄國人的桃子,最終遭殃的卻是中國人。
廣州美騎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