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單車城游記】長春人民大街:百年老街華麗轉(zhuǎn)身
從2000年走進長春,至今已將近二十年,對長春這座城市的了解自認為并不遜于土生土長的長春人。今天且以百年老街——人民大街為例,和大家嘮嘮長春變遷的故事。
2001年夏天,我從伙食費中省出了幾十元錢,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騎著它滿長春跑,希望能找到一份勤工儉學的差事。雖說天氣炎熱,但在人民大街的自行車道上騎行卻非常愜意,不僅道路安全、寬闊,而且還有濃密的綠蔭遮擋。
▲從我2000年來到長春,人民大街的自行車道就是這樣一條獨立,且濃蔭蔽日的道路。
這么多年,我在這條自行車道上的騎行已無法計數(shù),也習慣了它的一成不變,因為與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城市相比,人民大街絕對算得上對自行車最友好的一條街路,所以很知足。今年夏秋之際,長春市政府借著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的契機,對這條百年老街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我最關心的當然是騎行環(huán)境會不會發(fā)生變化,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于是在10月初,非常認真地進行了一次體驗騎行,感覺很棒,所以忍不住想分享給大家。
▲改造后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干凈利落
在進入騎行環(huán)節(jié)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人民大街的發(fā)展歷史。如果細心點留意馬路上的井蓋,你會發(fā)現(xiàn)上面有人民大街一百多年來的名稱變遷。
▲這不僅是一個井蓋,還是一篇歷史教材
1907年,日俄戰(zhàn)爭結束后,日本人奪取了由俄國人建造的南滿鐵路,并在長春頭道溝(今天長春站)修建了火車站、站前廣場及向南延伸的900米道路。這900米道路便是人民大街最早的雛形,當時被命名為長春大街。
▲長春站是這條街的起點
▲今天的勝利公園是這條街的終點,全長約900米
1922年,日本人將自己所攫取殖民地(滿鐵附屬地)范圍內(nèi)的街路全部改為日式名稱,長春大街因此被改為中央通。
▲圖中建筑便是當年中央通上的典型老建筑
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后開始向南拓展中央通。1933年拓展至今天人民廣場,1936年拓展至今天解放大路,1938年拓展至今天衛(wèi)星廣場。而且在道路名稱上有了改變,即原有中央通依然叫中央通,新拓展道路從1933年起被稱為大同大街。
▲這棟樓是曾經(jīng)的偽滿康德會館,也是曾經(jīng)的長春市政府所在地。它也是當年大同大街上的典型建筑
1945年,日本投降后,蘇聯(lián)紅軍進駐長春,將中央通和大同大街改名為斯大林大街。
▲當年蘇聯(lián)人占領長春后,并沒有閑著,他們在人民廣場中央修建了這座空軍紀念塔
1946年,國民黨政府接手了長春,以勝利公園為界,將以北道路稱為中山大街,以南道路稱為中正大街。
1949年,為了表達中國人民與蘇聯(lián)人民的友好關系,這條大街正式以蘇聯(lián)國家元首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為“斯大林大街”。
1996年,斯大林大街被更名為人民大街。
▲在勝利公園地鐵站口,有一幅銅鑄的長春市地圖,人民大街像軸線一樣貫穿整個長春市區(qū)
這次改造,在許多細節(jié)設計上比較走心,諸如自行車道和人行道采用了平齊的無縫式設計,體現(xiàn)了和諧思維。以往,行人非常樂意在自行車道上行走,對自行車的通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如今,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騎行者完全可以通過人行道“無聲”避讓。還有一點,以往每逢路口,馬路牙子總會高出路面,為騎行平添障礙,如今則以和緩過渡的方式,實現(xiàn)了“平穩(wěn)過渡”。
▲自行車道依然采用柏油路面,人行道鋪設石材,但二者已經(jīng)親密銜接。
接下來我們以圖片主體,看看華麗轉(zhuǎn)身后的人民大街。
▲這是我2017年秋天拍攝的人民大街自行車道
▲這是今年剛剛改造完成后的人民大街自行車道
前后對比,變化非常明顯。明顯能感覺到后者的姿態(tài)更加“開放”,護欄拆除了、馬路牙子抹平了,如果以其擬人,則充分凸顯了一種低調(diào)、包容的態(tài)度。一座城市要是真正擁有了這樣一種胸懷,肯定會招人稀罕的。
這次騎行我以人民廣場為出發(fā)點,所以先帶大家環(huán)顧廣場一周。在偽滿時期,人民廣場(當時叫大同廣場)周圍曾建設了多處官廳及金融機構建筑,且放幾張,大家了解一下。
▲這是曾經(jīng)的偽滿中央銀行舊址。其整體結構為鋼架混凝土框架結構,是偽滿政府所有建設工程中,耗時最長、耗資最大、最堅固的一座建筑。
▲這是偽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舊址
▲這是偽滿首都警察廳舊址
▲人民廣場環(huán)島一瞥。逢早晚上下班高峰,這里也是長春最擁擠的地方。
▲在勝利公園附近的一段盲道,采用了防滑的金屬材質(zhì),看上去非常上檔次。
▲復古的路燈
▲我的自行車好久沒有露臉了,沒有換車,還是那輛騎了很多年的老車。等熬過這個冬天,打算讓它退役了。
▲這棟小樓曾是滿鐵圖書館,在很長一段時期被用作和平大戲院的劇場。經(jīng)過修繕改造后,漸漸安靜了下來。
▲這里是偽滿中央通郵便局舊址,外墻及屋頂曾是典型的郵政綠,經(jīng)過改造后,換成了如今的“衣裝”
▲這里是偽滿洲國國防會館舊址
▲這些偽滿建筑的外墻大都采用這種墻面裝飾
▲這是位于解放大路路口的長春市第一高樓——長春國際金融中心(還處于建設中),不過其長春市第一高樓的位子還沒捂熱,就即將被對面已開工建設的華潤中心所超越。樓下露出一角的紅色建筑,曾是偽滿國民勤勞部舊址,只不過原建筑是兩層,后來加蓋了一層(痕跡明顯)。
▲這是偽滿洲國民生部舊址。其位于偽滿國民勤勞部舊址斜對面,兩棟建筑原本使用了一套圖紙,建筑樣式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偽滿國民勤勞部加蓋一層后,使二者有了區(qū)別。
▲人民大街這次改造,在燈的使用上也是頗費心機。這款路燈曾在兒童公園門口使用了很多年,沒想到這次改造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更使許多人嗅到了首都北京的味道。
▲在繁榮路路口,我以極低的角度拍攝了這幅圖片,一是覺得色彩比較豐富,二是想讓路燈再突出一些。
▲這是改造后的公交站點,在設計上顯得有點內(nèi)斂、含蓄,到底好不好看、實不實用,還得由民眾來評判
▲馬路上設置了供人小憩的長椅,這個非常好。至少走累了可以坐下喘口氣,不用到處找臺階,或坐馬路牙子了。
▲新劃的道路標識中,特意為行人圈出了安全島
▲途中會路過空軍航空大學,在校園南側(cè)建有航空館,感興趣的朋友只需站在圍墻外即可看到多型飛機。圖中這架飛機,不是軍迷不一定能認識。它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強-5飛機。強擊機是一種對地攻擊飛機,當然它也具有一定的空戰(zhàn)能力。
文章寫到這里基本算進入了尾聲。作為一條城市道路,其改造提升對綠色出行的理解應該算到位。在汽車當?shù)赖拇蟓h(huán)境下,能將行人與騎行者的感受進行綜合考慮,并給予和諧處理,我得點贊,希望在以后的街路改造中能夠借鑒,為市民的出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和諧、便捷、舒適的環(huán)境。希望伊通河的管理者即使不能去遠處學習,至少應該在人民大街上走兩圈,學習一下其令人稱贊的優(yōu)點,不做井底之蛙讓人恥笑。
最后,歡迎廣大騎友來長春騎游,人民大街友好的騎行環(huán)境,富有歷史感的建筑遺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其實冬天也可以來騎行,只要不怕冷,像人民大街這樣的主干道路,一般不會受到冰雪影響。
責任編輯:BAM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