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單車生活 騎行游記 路線攻略 旅行達人 旅行感悟 下班去旅行
騎共享單車,逛老北京胡同:鬧市里的煙火氣
老北京胡同作為旅游資源,在國人眼中雖說名氣很響,但與北京其他著名景點景區(qū)相比,頗似餐前餐后的點心小吃。許多人游北京都是擠完了人山人海的長城、故宮、天安門廣場等地方,要是還有邊邊角角的時間,興許能想起來到胡同里走走。相反,胡同在“洋人”眼中不僅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最近在北京辦事,得空借助共享單車的便利,逛了逛老北京的胡同,且與廣大騎友分享一二,大家要是也有類似想法,權作參考。
▲先上一張胡同圖片,預熱一下
上路前先說說共享單車及北京的騎行環(huán)境。北京是共享單車的肇始之城,也是群雄逐鹿之城,所以共享單車的種類和保有量都非常巨大。
美團單車(曾經的摩拜單車)應該是占據了最大份額,因為馬路上隨處可見;緊隨其后的則是ofo小黃車、滴滴共享單車(小藍車)等。我生活的東北城市長春,因為氣候關系,共享單車基本忘記了這座城市(街頭偶爾能看到一輛ofo小黃車),所以我根本沒有騎過共享單車。
這次在北京,騎共享單車屬于臨時行為,我用了支付寶里面的共享單車應用,無需辦理其他手續(xù),掃碼即可騎行哈啰單車,缺點是單車保有量少,找車可能要稍微費點功夫,不過車站及地鐵口一般都能找到。
至于騎行環(huán)境,我認為北京應該算騎行友好型城市,完善的自行車道及規(guī)范的通行規(guī)則,使得騎行感受很不錯。
▲這些單車就是我所拍攝的京城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共享單車。當然,除了這些運營品牌,應該還有其他品牌
▲北京的自行車道非常完善,一些主干道路還非常寬敞,騎行感受很好
北京胡同眾多,從東城區(qū)到西城區(qū),從南邊到北邊都能看到胡同的身影,有些依然保持著基本原貌,有些則空余胡同的名稱,已然成為車水馬龍的大馬路。我且以西城區(qū)的大柵欄和東城區(qū)的南鑼鼓巷為主要樣本走走。
我從三豐里的住處出發(fā),騎車先抵達崇文門內大街與東交民巷交匯處,沿東交民巷一路向西騎行。選擇走這里,是因為東交民巷曾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由于以前是洋人的使館區(qū),所以保留了不少西式老建筑,諸如教堂、郵局等。沿途還有中國法院博物館、北京警察博物館兩個專業(yè)博物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看看。騎車抵達東交民巷與正義路交匯處,有協(xié)警在路口值守,告知前方共享單車不能通行,只得鎖車步行。
▲這是東交民巷東部入口處所拍到的景象
▲這是位于東交民巷的法國郵政局舊址
▲這是位于東交民巷的中國法院博物館
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路南端的地下通道口再次找到了單車,騎車沿前門東大街向西,在天安門廣場西側路路口南拐進入煤市街,自此即進入大柵欄胡同區(qū)。
煤市街東西兩側全是胡同,有個別胡同掛有牌子不讓共享單車進入,絕大多數(shù)胡同并無限制。一般胡同口比較喧鬧,深入胡同則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多數(shù)游人都會找喧鬧處駐足,但我認為胡同的魅力卻是它喧囂背后的恬靜。
▲從正陽門前騎過,隨手拍了一張
▲在胡同深處,有小燒餅鋪子正在烤制燒餅
仔細端詳墻壁上的大柵欄地圖,我甚至能忍不住笑出聲來,那么多胡同,不用逛,單看名字就很有意思,笤帚胡同、取燈胡同、大耳胡同、茶兒胡同……這些胡同名樸實得能讓人嗅出濃濃的人間煙火味,或許這也正是老北京味的組成部分。
我騎著單車,從這個胡同進那個胡同出,很隨意地逛著。和胡同外面的馬路比,胡同里雖說顯得擁擠,卻非常寧靜,偶有行人或送快遞的三輪車從身邊擦肩而過。胡同邊上則是一排高高的電線桿,幾乎每條胡同都是如此布置,真有時空倒流的感覺。
如若不說這是老北京胡同,誰能想到這是寸土寸金的北京,誰又能想到繁華喧囂的隔壁竟能如此閑適。那些自覺壓力大、節(jié)奏快的人,完全可以偷閑去胡同里走走轉轉,在“人間煙火”中放空自己。
▲胡同窄,所以門樓也非常窄,窄得僅容一人通行
▲這些盆盆罐罐及各種雜物擺在胡同邊,頗有生活味(在城管眼中則絕對算影響市容了)
▲這便是攬客游胡同的三輪車,時光倒流一百多年,首先讓我想到的一定是“祥子”
▲繪制在胡同墻壁上的老北京故事
▲一輛自行車即可阻斷一條胡同的交通
轉出大柵欄,來到和平門路口,沿著北新華街一路向北,過西長安街,繼續(xù)沿著府右街向北騎行,與右手一墻之隔便是中南海。慕名前往靈境胡同,拐入胡同一看,這哪是胡同,分明就是一條車水馬龍的大馬路,難怪靈境胡同又被稱為北京最寬的胡同。今天就不展開探討靈境胡同背后的故事了。
▲北京街頭的電車線路如蛛網般罩在了頭頂
走完靈境胡同,續(xù)上辟才胡同,然后在辟才胡同與太平橋大街交匯處北拐,前往中國地質博物館南邊的磚塔胡同和羊肉胡同。這里的胡同風格與大柵欄比,起了很大變化,許多地方進行了修整,胡同邊多是成排的大樹。要是夏天,在大樹的庇蔭下,這些胡同肯定又是納涼的好去處。
▲磚塔胡同里,樹木長得非常粗壯
離開磚塔胡同,繼續(xù)沿西四北大街向北騎行,在平安里附近向東拐入地安門西大街,一路向東騎行,即可抵達南鑼鼓巷。
這里的胡同橫平豎直,非常規(guī)整,而且經過了整飭,面貌“姣好”。幾乎每個胡同口都有保安把守,一般不讓共享單車進入。我在西邊的豆角胡同騎車拐了進去,騎車走遍了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四條胡同,南部的四條胡同則被保安擋在了外面。
不過,每條胡同的面貌基本差不多,與大柵欄的胡同比,寬敞了許多,門樓也高大了不少,胡同里已沒有了電線糾纏的電線桿,代之以高大的樹木。讓我總結,就是這里的胡同更適合商業(yè)化旅游,但是煙火味和大柵欄比差了很多。
▲豆角胡同不僅名字特別,胡同的形狀也特別,像木匠的曲尺一樣
▲在胡同里偶遇茅盾故居
▲適用于胡同的微型消防車,估計滅個初起小火還將就,想要控制火勢可能也是無能為力
▲胡同里的居民不時地被游人打攪,估計也是不勝其煩,出此下策
對于老北京胡同,我也是以外人的眼光管中窺豹,暫且聊到這里,希望能對想騎車逛北京的朋友,有些許幫助。
責任編輯:Fun倪
九十年代初,一個北京人賣了自己的四合院,湊了幾十萬出國,經過二十年打拼,攜上千萬巨資榮歸故里,卻發(fā)現(xiàn)四合院已經價值過億了……
你確定你說的這是北京的自行車環(huán)境?共享單車停在自行車道,汽車停在自行車道,這事你見的少?我們說的是同一個北京嗎
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這樣看,那就是比較。就北京的騎行環(huán)境與其他城市進行比較,我認為北京的騎行環(huán)境還是很友好。至于你說的共享單車亂停放、汽車占用自行車道,這是全國各地的通病。這種頑疾,管理部門不下重手整治,估計再過十年二十年,還是這樣。社會的進步最終還是要交給時間。
+1
22看來你對交通的要求實在太容易滿足,就我看到的比北京對自行車友好的城市并不少,比如上海。占道停車確實是通病,但我還真不知道像北京這么大比例占道停車,甚至直接把自行車道劃成停車位并且收費的城市有多少
多騎騎北京的市內各種線路,再下結論說北京的騎行環(huán)境
+1
22寫得不錯,值得效仿。
+1
22的確是過量投放,這是各家共享單車公司惡性競爭的結果。
+1
22有些老胡同就是時光機,能感受幾十年前的生活氣氛
+1
22北京不光是現(xiàn)在,在明清時期就是一座匯集八方文化的城市,當然包括飲食文化,許多老北京飲食,都是外來飲食在明清時期本地化的結果。
很多時候導航給的自行車路不是人能騎的
+1
22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