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純粹騎行:遠方的家(三)陽山—藍山
第三天,陽山—藍山,153公里
早上醒來的時候,日記本還躺在枕頭旁邊,最后面幾行已經(jīng)在昏昏沉沉中被畫的模糊不清,也不知道寫了些什么。只記得賓館旁邊的牛肉飯索然無味,釀豆腐倒是十分驚艷,豆腐里面包著的糯米飯已經(jīng)堪稱上乘,最后加在豆腐上的醬油蔥白更是點睛之筆,只可惜一上菜就光顧著吃,忘記拍照了。
清早的空氣已經(jīng)有點涼意了,特別是在這樣的山區(qū),吹來的涼風立刻清醒了人的頭腦。在快要出陽山縣城的時候,在路邊吃了一份肉加蛋的拉腸,想不到還贈送一碗白粥,這些碳水化合物能夠為今天上午的騎行提供一兩個小時的能量,我知道很快就會餓,這簡直是必然的。還好,包里懷揣著昨晚在陽山縣買的一串提子,路上還可以“野餐”。
從陽山縣城出來,114省道幾乎一直是沿著連江前行,路況十分不錯,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我哼著小曲加速往前騎。路邊村屋二樓的小朋友在向我大聲喊“HELLO!HELLO!”,我也使勁向他們揮揮手。
上坡埋頭苦干,下坡雖也不敢怠慢,倒是可以走走神東張西望。沿河前行,在一處下坡的地方,我正在享受迎面而來的逆風,左前方的河流里突然出現(xiàn)了一座河中島,如蛟龍出水一般,如此好景理應駐足觀賞,于是一個急剎車,碟剎被摩擦出尖銳的聲音,單車剛好停在一個砍柴的大伯面前。我沒有理他,徑自走到馬路邊,開始找角度拍攝這個小島?巢翊蟛吡诉^來,一邊看我拍照,一邊說:“來這邊照,這個角度可能會好一點!逼鋵嵲诼飞峡倳龅竭@些熱心的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即使是在山中砍柴的大伯,也可能是一個隱居的世外高人。大伯還告訴我,沿著這條路往前走,會路過一個小橋,站在橋上看這個小島,會更好看。
果不其然,下坡到盡頭,便是小橋流水,駐足橋中心,好一幅山水畫。雖然河面上仍有霧氣,倒是更加增添了神秘朦朧的色彩,山是墨綠色的山,水是墨綠色的水,河中小島像一顆綠寶石鑲嵌在這翡翠山水之間。喝水,停留,拍照,休整。我當時并不知道,過了連江,才算是今天的真正開始。
于是,又開始新一輪的爬山了!這個小山包的山頂,是一個叫做“白石門”的地方,而其又有一個地名,叫做“風門坳”。這個名字取得真是形象——山頂馬路兩側(cè)有山石把守,中間一道風門大開,越接近山頂,風就越大,以至于越過山頂之后,竟然有些茫然,而前方的大下坡之后又是一個新的上坡。唉,還是先歇歇腳,吃點葡萄吧。
今天第一次快要騎到失去耐心的時候,是在接近連州的大平路上。我想我生平最怕的就是這種沒有一點意思的又平又直的路了,特別是時值正午,早餐早已消化一空的時候,在這樣的路上騎車,非但不是輕松愉悅,反倒成了一種折磨。
我沒騎幾步就想看看地圖,看還有多遠到連州,結(jié)果總還是遙遙無期。短短十幾公里路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路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以至于到后來變得擁擠、堵車,我想這大概就是連州市的市中心了。
我盤算著,如果下午想少騎一點,那么中飯前就再騎多一點吧,從連州市穿城而過之后,就在市北的郊區(qū)應該還有飯吃?烧l知道呢,也許我天生就是錯過飯點的宿命吧,騎著騎著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了,眼看已經(jīng)一點了,城北兩邊的店鋪儼然都是汽車維修店,哪來的小飯店。‰m然可以用能量膠來代替,但是此時我只想坐下來吃點飯。趕緊走進一家小賣部打聽情況,果不其然,想要吃飯的話,就得往回走,前面又要進入山區(qū)了。
15元的竹筍炒肉飯,索然無味,純粹補充能量
連州市是我們荔灣區(qū)的對口幫扶點,有很多村都是由荔灣區(qū)的街道對口幫扶的。這里我也曾經(jīng)來過2次,幾乎所有的對口幫扶村我都深入過,有的甚至位置很偏,車輛都難以進入,而扶貧的工作人員在這邊一駐村就是幾年,每次過來的時候,我都會心生敬意。從連州城區(qū)往北走,便會一一路過這些幫扶村,在114省道的路邊,會看見很多落款是荔灣區(qū)的扶貧宣傳欄,寫著“開展扶貧幫扶,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建設幸福前江”的是中南街、逢源街掛點的前江村,寫著“走出扶貧新路子、帶動農(nóng)戶奔小康”的是南源街、茶滘街掛點的大江村,寫著“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的是龍津街、站前街掛點的塘聯(lián)村……一路騎,一路帶著小小的激動和自豪,希望這里的村民過得越來越好。
再往北走,就越來越接近湖南了。東陂鎮(zhèn)以北是豐陽鎮(zhèn),夸張炫目的牌坊上赫然寫著“南唐元帥隱居地”,對聯(lián)左書“豐功古績千秋影”,右書“陽光育苗萬載青”,又書“龍盤虎踞、文韜武略”,“渤海家聲遠,延陵世澤長”。原來這里乃是五代時期征南統(tǒng)帥吳敬元棄甲隱居之地。只可惜我此行是以趕路為主,觀光為輔,要不真應該進去轉(zhuǎn)轉(zhuǎn)。
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開始進入三水瑤族鄉(xiāng)的領地,開始進入今天第二段令人接近崩潰的路段——南風坳。“南風坳隘口,位于湖南藍山縣南部,與廣東省連縣交界。東西有1000米以上高地,今藍連公路從中穿越,易于控制。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此關一帶,殲滅國民黨軍南逃殘余武裝2000余人!甭L的爬坡,加上強勁北風,上坡已經(jīng)如此的艱難,偶爾遇上的小下坡根本就騎不動,我不得不咬緊牙關,一點點的往前挪動,每隔兩三公里就要停下來休息休息,倒不是因為腿有多累,真正的原因是屁股實在太痛了。
在山間的小飯店,老板也在經(jīng)營者小賣部,我并不知道,在這樣險惡的地方,真的有司機愿意為了吃一頓飯而停留嗎,如果換成是我,我寧愿一口氣開到山腳或者山頂。買了一瓶水,老板告訴我,離山頂只剩下最后的4公里路了這又堅定了我繼續(xù)攀登的信心。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公里,中間還是停下來休息了兩次,從山頂下來了三個騎友,我們豎起大拇指,給對方鼓勁。我沒有想到,與三位騎友擦身而過之后,再上一個U形彎,竟然正是湖南與廣州的交界之處!
轉(zhuǎn)過U形彎,一抬頭,眼前豁然出現(xiàn)九個大字“歡迎您進入湖南永州”,再往前看,又一路牌“前方20公里急彎陡坡”,我明了了,這里不僅是湖南和廣東的交界之處,也是山頂所在之處。昨天還在和朱杰說希望有一個20公里的大下坡,一直下坡到世界的盡頭,沒想到,今天真的遇上了。在這湘粵交界之地,看著緩慢來往的車流,就像我的人生,始終在這兩省之間穿梭。在這塊路牌北邊的湖南,我度過了前18年的時光,在這塊路牌南邊的廣東,一晃我又呆了11年了,也許我的一生都將在此度過。此地不宜久留,因為山風漸冷,天色漸黑,而前方的藍山縣還有一段距離。
我吃了在路上的第一塊能量膠,甜甜膩膩的,此時恰好收到朱杰的電話,問我騎得如何,簡單交流之后,我便開始“下到世界的盡頭”。
20公里的大下坡,誠不欺也。一路高速飛馳而下,路上多次出現(xiàn)“冷卻剎車”,“事故多發(fā)”等警示牌,直到空氣又重新變得溫暖潮濕起來,我已經(jīng)從山頂下到了山谷,路的兩旁都是高聳的群山,藍山縣城已經(jīng)近在咫尺。
這個小縣城,真正熱鬧的地方也就巴掌大的那么一塊區(qū)域,但卻充滿活力,再加上這里是回到湖南的第一站,簡直有一種“主場作戰(zhàn)”的感覺。華夏賓館樓下,老板一家三口正在吃晚飯,讓我感覺這還是一家比較靠譜的落腳之地。老板介紹我到馬路對面的“好運來”餐館吃個便飯,我終于在行程中第一次吃到正宗湖南菜了,魔芋炒血鴨,釀豆腐,甚至荷包蛋,都是如此好吃,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滋味!華夏賓館的老板說:怎么樣,有種回家的感覺吧!我連連點頭。
責任編輯:Leoric
上一篇:澳洲荒野漂流記:尋回騎行的初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