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比翼雙騎:蜜月環(huán)臺(十)惱人海風
Chapter8:惱人的海風
日期:9.26(DAY7) 路線:墾丁—滿洲—壽卡—達仁—金侖
天氣:晴 里程:123.02 騎行時間:8:03:50 均速:15.25 最高速:42.90
我把身體完全浸泡在溫泉之中,只露出一對鼻孔維持呼吸。遠處立柱上的石英鐘不緊不慢地劃過8點整,卻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響。我舒展著自己的身體,想象著那散發(fā)出淡淡臭雞蛋味道的溫泉水像RPG游戲中補充體力的圣泉一般,慢慢地治愈著身上的疲憊和酸痛,而支離破碎的記憶也慢慢重組,復原,清晰了起來......
我想我是船帆石一帶最早起來的游客,畢竟在那么美的地方睡一個懶覺,也是很多人的夢想之一吧?推開移門,站在露臺大吸一口海邊清新的空氣,要不是船帆石還佇立在視野之中,不然我會覺得昨天的記憶只是一場夢而已。
相比絕佳的地理位置,民宿提供的早餐卻稍顯簡陋,只是一份三明治和一杯奶茶而已,這些怎能支持一上午的高強度運動?只得再去民宿旁的7-11買了一份炒面“改善伙食”。整個街道冷冷清清,還未從熟睡中醒來。
整理行裝、和老婆道別,磨磨蹭蹭到8點,才正式從民宿出發(fā),向臺灣最南點進發(fā)。從此刻開始,一路陪伴我的是臨海的景觀,海岸與車道之間是珊瑚礁形成的緩沖區(qū),但與想象中“親水”的概念還是有很大距離。
從民宿騎行約5公里,便到達臺灣南部知名度最高的景區(qū):鵝鑾鼻公園。無數(shù)文藝青年在此用50mm焦段人文鏡頭留下了曼妙的造型,一度使得在此坳新造型成了旅游前必修的功課之一!谤Z鑾”是臺灣原住民排灣族語言里“帆”的譯音,因為附近的香蕉灣有大石像船帆般的形狀,所以特取此名,再加上該地形就好像是個突出的鼻子,“鼻”便是指岬角,故稱鵝鑾鼻或“鵝鑾鼻半島”。景區(qū)內(nèi)的“明星景點”自然就是文藝青年們拍照時被大光圈刻意虛化的鵝鑾鼻燈塔咯,鵝鑾鼻燈塔是清政府為避免外國人航海時在臺灣南部觸礁引發(fā)事端,于1882年(清光緒八年)始建的,是臺灣擁有百馀年歷史的燈塔,為著名歷史古跡。
景區(qū)內(nèi)不能騎車,只得把單車和行李寄放在了售票處旁。40新臺幣的門票,換做大陸的星級景點,可能要翻十倍不止吧?走在磚石鋪設的小路上,一旁是高聳的檳榔樹,遠處是若隱若現(xiàn)的海灣,一派熱帶的景觀風貌。
前行不久,便看到了網(wǎng)絡上出鏡率極高的鵝鑾鼻燈塔,所以也沒有任何陌生的感覺,就像見到了一位老朋友一樣,只差與它握手寒暄互道珍重了。可惜燈塔附近已經(jīng)被眾多臺灣中學生捷足先登并占領高地,想來是一項課外實踐活動,這下可好,燈塔前的草地熙熙攘攘擠滿了學生,連寫有鵝鑾鼻的石碑都難逃他們的“蹂躪”。
上一篇:刺激不止一種——猶他州帕克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