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三十而立的覺悟:我和單車的故事
齊天下游學館的王衛(wèi)年近三十,到了而立之年,熱氣自行車的他談起了自己與單車的故事,讓我們一同來聆聽一下。
在我小的時候,應該說是在娘胎里的時候,媽媽因為總想念外婆外公們,總是騎著爸爸送給她的鳳凰自行車回娘家;后來媽媽騎行不方便了,爸爸就載著媽媽;啬锛遥@或許就是現代意義所說的胎教吧。
到我三四歲左右,或許村里的一切已經滿足不了我的視野,正好趕上秋收稻谷,爸爸載著媽媽幫助外婆外公家收稻谷,嫌我礙事把我扔給爺爺和奶奶。
按村里的長者說,我小時候特別得野,確實是這樣,我憑著媽媽來返數不盡載我去外婆家的記憶,我“突出爺爺奶奶的重圍”,走路去外婆家,隔著五六條村,走了四五公里,現在在我腦海中還存在著兩個記憶,一是當時看到一條很古老的石橋,同時前方兩邊種著很多的荔枝樹,當時開心得很,就快到了。當然這一鬧,可把爺爺奶奶們給擔心壞了,當然也少不了爸爸的“軍皮帶“之痛;當然也有親戚說我好有膽量。
之后,到了六七歲,媽媽教會我騎單車,由于車太大,所以我只會在“三角架”里面騎,這種騎法現在回想起來好有意思,但用著它我好歹在村的周圍馳騁著;再長大些,我就可以和伙伴們騎到山里找樹葉枯木等回家當柴火,這算是我“遠行的第一步”?
大學零元騎中國
后來讀小學,初中,高中我都是騎著單車上學,那些年,我和單車的情緣在延續(xù)著。
2004年,我來廣州上大學,單車把我們的情緣延續(xù)到了全國,我不是故意的,這完全是一個意外。
高考考得不好,最終我只考到很普通的三B大專學院,而且還是被補錄進去的,我應該是謝天謝地?你可以想象,我當時是如此地狼狽不堪和懷恨、討厭自己!來廣州之前還對暗戀多年的女孩表白,只是人家覺得我們還是以“兄妹”會好些,經歷這兩件事的雙重打擊,當時的心境真是無地自容!帶著這樣的心情來到廣州迎接“全新的生活”,在高三的時候就有想著大學去行萬里路,這一點我倒是比較有自豪感,隨著“高考與愛戀”事件的發(fā)生,反而讓我更堅定要走出去,原本只想簡單從廣州騎車到北京再騎回來就算了,后來買了中國地圖冊,一看,我很清楚知道我讀大學的意義在哪了;我的媽呀,我長這么大,從來沒有那么興奮過,豁然開朗過,自信過。
只是一開始當我把這一想法告訴周圍的同學、老師時,他們都說我瘋了,不可能;當我告訴我爸媽的時候,他們把我破罵了一頓,說這么有力氣,放假了就回家里幫忙干活!
當真理掌握在你手上,他人又不相信的時候,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自己先行動!
沒有專業(yè)單車,我就買了一部百元左右的二手單車;
沒有騎行經驗,我就先在廣州周邊騎行,接著江門,肇慶,潮汕,韶關;
沒有騎行旅費,我就校內勤工助學,校外周六日外出做兼職;寫商業(yè)計劃書拉贊助;
沒有同伴騎行,我就抱著“成事者要甘于寂寞”的心態(tài)在路上;
最終,我用了兩個暑假,一個寒假,沒有跟爸媽要旅費的情況下,實現我“零元騎中國”的夢想;當然這過程要感謝學校的同學和老師后來的資助以及路途熱心人士的幫助!很多人總是說,外面很危險;其實,走出去了,才知道,在路上好人很多!
在騎行中國過程中,間接關注到貧困山區(qū)的孩子相關問題;同時我沿途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并且也間接接觸到志愿者這個群體,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我現在公益創(chuàng)業(yè)的啟蒙之旅。
大學畢業(yè)三年NGO生活:騎行韓國、東南亞和中國
由于我大學實現單騎全國,這個經歷讓我成為北京奧運火炬手。在我眼前有兩個選擇,一是就業(yè);二是繼續(xù)騎下去。糾結了一段時間,后來我就以到廣外自考專升本為由,跟爸媽提出暫緩就業(yè)。他們的同意讓我很意外,但我大學單騎全國的行為,確實得到了他們的信任。我如愿繼續(xù)在路上的追尋騎行的夢想!
2008年11月,受廣州電視臺的邀請參加廣州電視臺和韓國光州電視臺《在路上》的環(huán)保紀錄片拍攝,半個月在韓國,半個月在廣東省內;
2009年9月至12月,帶著亞運志愿信使團7名成員騎行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老撾和越南,拜訪了很多當地的名望華僑企業(yè)家同胞,這對于我后來的創(chuàng)業(yè)有很大的啟發(fā);
2010年5月至9月,繼續(xù)帶著團隊12人騎行中國開展廣州亞運的志愿宣傳,并拜訪了百名書畫家;這一經歷奠定了我們后來公益創(chuàng)業(yè)的基礎,即“自行車游學”!
2011年暑假,我們由原來的一支隊伍擴展到十支百人的隊伍(我作為統(tǒng)籌者,沒有參與騎行),開展深圳大運會的宣傳,這次有所不同,大運組委會給予我們十把火炬,并且募集到五千個愛心書包和字典等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這樣我們騎行就顯得更有意義!而我也在此,逐漸尋找到自行車騎行與公益創(chuàng)業(yè)完美結合!
公益創(chuàng)業(yè)的誕生:自行車游學
由于我大學騎行中國是“單打獨斗”,對于團隊意識沒有太多的概念;以至從畢業(yè)到2010年,團隊成員先后大學畢業(yè)后就相繼離開。這最大的問題是我團隊管理能力偏差,個人英雄主義太強,加上只做公益沒法解決團隊成員溫飽問題,對于這些一直心存歉意!
分離是一種傷痛,傷痛是失敗經驗的最好總結!
2010年我們原本想注冊一個公益組織機構,但申請手續(xù)真的是復雜繁瑣,或許這是天意吧,讓我們選擇了創(chuàng)業(yè),即工商注冊,但我們不想拋棄原有的公益基因,畢竟這是我們多年所積累下來,這是我們足跡的見證,血淚般的印記,共同的回憶,無論曾經的他/她在何方!
2011年的深圳大運這個公益項目給我們帶來了榮譽,但也幾乎讓我們關門,因為沒有的現金贊助,但我們整個團隊,包括正在做商業(yè)的團隊又投入這個百人的騎行活動的后勤保障當中,還好我們如愿做好這個公益項目,但結果團隊又走了很多人。
這里且不說齊天下的現狀了。從2010年騎行中國結束之后,到2013年的現在,我整整有三年沒有騎過超出100公里的騎行活動,為了公益創(chuàng)業(yè),這三年除了回一趟家過年,其余的節(jié)假日幾乎都用在公益創(chuàng)業(yè)上。
今年的六月份,是我們@游學館 的兩周年紀念日,我們舉行了一個廣州珠海邊界約200公里的騎行活動,我居然才騎行了一半右膝蓋就不小心拉傷,不得不坐到后勤汽車當中;這次經歷讓我深刻意識到我“老了”,不再是當年單騎全國的漢子!
很顯然,前方等著我的要么就是我一直這樣頹廢下去,要不然我就選擇鳳凰涅槃。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埋藏著騎行七大洲的夢想,我知道,再這樣下去,夢想會離我越來越遠,漸漸被世俗之事所代替,最終留下的是悔恨!
2013國慶 為愛南北極限大穿越
七天從廣州騎車到北京,2500公里,山地車!
相信這組數據,對于很多車友來會說:“王衛(wèi),瘋了,不可能”,如果是這樣倒是好,正合我意,就如當年大一我立志要騎全國一樣。
在追尋夢想被他人否定甚至嘲笑的時候,你所要做的就是,用行動來證明。哪怕挑戰(zhàn)失敗,至少我踏出這一步,我嘗試了!
這次活動也是比以往做了更充裕的準備,如廣州汕頭的26小時連續(xù)騎行,廣州到韶關的來返騎行,還有幾乎不間斷近一個月的大學城外環(huán)騎行訓練,同時畢竟我有四萬公里的長途騎行經驗,這一點也很關鍵。
此外,在南方電視臺黃天文先生(我們的顧問)的幫助下,豐田提供了兩部后勤汽車給我們,有我們的工作人員和義工等七人隨行,他們沿途為我護航,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只要專注于騎行即可;剩下的就是看我的體能能否達到這種極限的挑戰(zhàn)和毅力能否得到如此極限的考核了!
還有,就是為了愛,這次可以榮幸得到鄧飛等人發(fā)起的@免費午餐 的支持,開展“我騎行五千里,您捐五塊錢”活動,為山區(qū)的孩子盡份力,這樣的騎行就更有意義了。
很多人都說,人到30,身體很多功能就開始在走下滑坡,但是我想,如果我坐以待斃而停止了繼續(xù)在路上,肯定會“滑”得更快;那么前方的一定是一個臃腫的我,年少的夢想隨著所謂的現實生活而逐漸被泯滅。
如何讓自己更強大?很簡單,超越現在的你,就做到了!
逃避風險,才是最大的危險!30歲絕不是我騎行夢想的結束,而是我穿越七大洲的開始。ū疚挠兴鶆h改)
責任編輯: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