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讓我接近幸福(圖文)
日常騎行練習。蔡英元供圖
我的騎行故事:人生更接近幸福的狀態(tài)
八、九年前,家人勸我,你越來越胖,不如騎自行車上班吧。我嗤之以鼻,棄車騎行,怎么可能?那時我剛按揭了一輛派力奧,正處在連打醬油都要開著車去的得瑟狀態(tài)。這時讓我棄轎車而騎單車,在我看來,就像是讓我從資本主義倒退回原始社會。那時在機關工作,似乎還有一種可笑的心態(tài),男人胖些怕什么,富態(tài)些豈非更有氣場?直到連年體驗診斷書上醫(yī)生的告誡愈發(fā)嚴厲,自己才逐漸懂得,脆弱的生命需要自我的呵護。健康最重要,此語非戲言。沒有了身體這臺小車子,再有質量的靈魂也無處安放。
現在,工作比八、九年前更忙,我卻恢復到了大學畢業(yè)時的體重。家里的兩臺車,最近半年,都停在院子和地庫里,一周也難得開上一次。因為日常通勤,我基本都靠騎行,除非需要接待或者有什么正式場合,否則不會開車。有時候我想,每個人的騎行心路,也許都像金庸小說描述的
,是從耍著青鋒寶劍,回到用拙樸木劍的過程。
對車的迷戀
人類對于輪子的偏好,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我在三星堆欣賞過形似于現代方向盤的古蜀國青銅器,也在殷墟看到過輪距2米的馬車以及碩大的車輪,古人的偏好似乎也傳承至今。就拿我來說,從滾鐵圈玩起,到從七八歲時蹚著大人的28永久,左腿踩著腳踏,再把右腿從車架中間穿過去,就這么掏著騎,學會了騎單車。一有機會就蹭著大人的車騎,直到小學五年級,母親捱不過我央求,給買了輛那時還很少見的單梁小輪自行車(應該也是20寸)。
小學、初中、高中,一個時期丟一輛單車,每丟一輛就會買輛輪子更大些的,金獅是26的,鳳凰是28的。有時候我會想起那些車,因為騎行的美好回憶,因為每個少年都會因為后座上坐上了心儀的姑娘,而面紅心跳。而我丟了的那些車,你們現在還安好么?
當然,那時候還不敢想會擁有汽車,記得神探亨特嗎,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美國真富,轎車真多,撞壞了也不心疼。大學畢業(yè)后,我第一次大筆開銷,就是買了輛摩托,錢江125,別說,騎起來真美,我曾寫過一首詩,回憶那風馳電掣、拉著兄弟滿街兜風的日子?上П本┎皇怯H摩托的城市,為了到京讀研只能割愛。好在畢業(yè)沒兩年,終于圓了汽車夢,按揭買了前面說的那輛小派。提車的那一晚,真的很沒出息,我久久坐在駕駛座上,差點兒就在車里睡了一宿。
我想,這種對車的渴求,對速度的激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迷戀,F在騎行,鐘愛單車,也和骨子里的這種迷戀脫不開干系
。
騎行的啟蒙
你沒想過會發(fā)生的事,忽地就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了,這就是生活。08年開始,我覺得身體胖到虛,真的開始擔心生命有多長、有多寬的問題。開始嚴格地在健身房鍛煉,從跑步機和動感單車練起。這種練習,只要是發(fā)自內心的需求,很容易堅持,兩天一次,很快(大約兩個月以后)就能降低體重。體重的減輕,加上由于自覺有意志力而恢復信心,讓我不再滿足于充滿汗味兒和肌肉塊兒的健身房,轉而進入戶外。自然而然地,爬山,行攝,徒步,繩降,約伴同游,每一次戶外活動,都讓我獲益匪淺,收獲的不僅是友誼。
今年花甲背包客伉儷感動了不少人,我也很喜歡他們。因為,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驢友,比如羅哥和李姐,我們因曾經結伴同行而成為好友。他倆去年都退休了,若不染發(fā),也都滿鬢斑白。退休后一氣兒去了9個遠方,在完全不懂英文的情況下去了印度和東南亞,實在令人感佩。在他們家里吃著火鍋看著照片的時候,我對妻子說,咱倆也要這么活!
騎行的啟蒙,恰也是如此。啟蒙老師叫慕敏,他是北京鐵三協會的副會長。我們相遇,是因為要一起出發(fā)去西藏,那時慕哥還是朋友的朋友。我休了一個月長假,還未到半路,慕哥的淵博和正直就已讓我折服,我們已成忘年交。慕哥說,小蔡啊,回北京和我一起玩鐵三吧,我相信你會愛上它。好!一回北京我就買了輛3000塊的入門公路。我至今還記得騎著這臺車回家的感覺,原來自行車也能追風,原來自行車真的能“自行”。這種感覺是坐在方向盤后面體驗不到的,全身充滿了力量,渾身都在破風?赡芤彩菚r值六月的緣故,微汗沐風,神清氣爽!
自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整個夏秋,只要天氣晴好,京郊的公路上又多了一個全副武裝的業(yè)余騎手,我有時跟著鐵三協會一起拉練,有時獨攀妙峰山,騎樂無窮!或許由于本人有高速控制摩托的體會,除了上鎖鞋時原地摔過,沒傷筋動骨的摔過。當然,這也得益于慕敏等前輩的諄諄告誡和摔車警醒。我始終記著,在公路上,咱是雞蛋,必須時刻警惕那些呼嘯而過的瘋狂石頭。
上一篇:騎行川藏 詮釋生命的張力(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