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環(huán)法沖刺王和你想的不一樣:規(guī)則外的綠衫
環(huán)法最重要的獎項非總成績黃衫莫屬,但復雜的計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最直接也最讓人血脈賁張的,除了爬坡終點前主將大對決之外,應該就是沖刺了。環(huán)法大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賽段會是平地站,大多會以集團沖刺作收,最后三公里時速將近七十,集團在城市街道中競飆,不時發(fā)生大摔車意外,爭奪那幾公分的些微差距,刺激程度可說是所有競速運動之最。
終點前的沖刺,爭的是幾公分的差距
與沖刺相關的獎項,除了單站勝利之外,就是沖刺王綠衫。嚴格說來,“沖刺王”是我們?nèi)A文世界冠上去的頭銜,正式的名稱是“積分總排名冠軍”。每一站前幾名進入終點者,都可獲得積分,依排名遞減。賽道中另設有中途沖刺點,前幾名通過者也都可獲得積分。
2014年環(huán)法的規(guī)則,前15名通過終點、中途沖刺點的車手可獲積分。平地站的終點積分最多,高山站及計時賽的積分最少。這種積分的安排方式,讓沖刺車手比較有機會奪得綠衫,因此才會有我們認定的“沖刺王”頭銜。積分給予的規(guī)則如下:
平地站終點積分:45,35,30,26,22,20,18,16,14,12,10,8,6,4,2
丘陵站終點積分:30,25,22,19,17,15,13,11,9,7,6,5,4,3,2
高山站以及個人計時賽終點積分:20,17,15,13,11,10,9,8,7, 6,5,4,3,2,1
中途沖刺點積分:20,17,15,13,11,10,9,8,7,6,5,4,3,2,1
綠衫=?jīng)_刺王?
聽起來要拿綠衫也是很單純,盡量每一站都沖第一名就好了。跟黃衫一樣,歷史上能這樣拿到綠衫者,只有比利時車神艾迪·莫克斯(Eddy Merckx),每個獎項都要拿到的個性為他贏得“食人魔”的綽號,這種沖刺王的贏法史上絕無僅有。另一個極端,現(xiàn)任 Eurosport 頻道自行賽講評,愛爾蘭人肖恩·凱利(Sean Kelly),曾經(jīng)拿過四屆綠衫,史上排名第二多,僅次于德國人扎貝爾(Erik Zabel)的六次。但是肖恩·凱利的四次綠衫經(jīng)歷中,只拿過一個單站冠軍——而且還是個高山站,從頭到尾他都不是一位沖刺型車手。
再舉一個極端,2009 年環(huán)法大豐收的車手肯定是英國曼島人卡文迪什(Mark Cavendish),他拿了六個單站冠軍,證明他的沖刺能力舉世無雙──但很悲哀的,最終的綠衫竟然不是他。2010 年環(huán)法,卡文迪什又席卷了五個單站,但是綠衫好像在跟他開玩笑似的,一天都沒沾到。前幾年環(huán)法的綠衫,都被已經(jīng)快要飛不動的老鳥拿走了──胡舒福德(Thor Hushovd)和佩塔奇(Alessandro Petacchi)。
所以綠衫等于沖刺王?是也不是。我敢說,是觀眾左右了積分的規(guī)則。不會飛的老鳥拿綠衫,不好看、沒話題,趕快修改規(guī)則讓會飛的噴射機才能穿上綠衫,觀眾開心、贊助商開心、主辦單位當然也開心了。
2014環(huán)法,身穿綠衫的薩根一勝難求,卻無法掩蓋他從第一站奮戰(zhàn)到尾的精神
搭巴士的噴射機
有一個規(guī)則和綠衫無關,卻是沖刺型車手的痛:終點關門時間。大致上來說,平地站只要沒發(fā)生意外就不會有關門的問題,高山站對這些后燃器只能開二十秒的噴射機來說,簡直要命。以一個艱難的高山站來舉例,第一名五小時進終點,再過四十五分鐘就關門了。你可以試想前方總成績車手火力全開拼爬坡,不想在坡道上浪費體力的沖刺車手有多大本事讓差距在規(guī)定時限之內(nèi)?
生命會找到出口,爬坡不快的車手們會很識相地聚在一起以穩(wěn)定的配速爬坡,沿途收納掉下來的車手,形成一個龐大的落后集團,稱為“巴士”(Autobus)。有經(jīng)驗的沖刺車手會帶領“巴士”以不會快到浪費體力,也不會慢到被關門的速度晃進終點,就算超過時限,這麼一大票沖刺好手組成的集團,總不成大刀一鍘,讓后面的平地站沒戲看吧?
所以,大多數(shù)沖刺型車手,平地站活蹦亂跳,山地站就搭巴士裝死,若你是擬訂規(guī)則的主辦單位,你甘愿把綠衫頒給只上三分之一班,其他幾站在打混的車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