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半世紀的單車回憶!首屆全運會冠軍馬文品專訪
在采訪報道全國場地自行車冠軍賽第三站(北京蘆城站)期間,BIKETO記者在進行拍攝報道中,遇到一位頭發(fā)斑白的攝影愛好者。由于比賽場地是在遠離市中心的北京蘆城技術學院進行,而且比賽并沒有做太多的媒體宣傳推廣,記者好奇地詢問老人如何得知比賽信息時,才發(fā)現這位老人原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全運會的場地自行車冠軍——馬文品。
馬文品老師,今年已經74歲。當年她參加首屆全運會的時候還是19歲的事情。一眨眼間,這已經是超過半個世紀的事情。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fā)現與現在大部分專業(yè)運動員軌跡不同,馬文品走上場地自行車運動員之路,完全由于家庭的熏陶和個人的興趣。由于馬文品的父親喜歡騎車,他給還年幼的馬文品買了一臺小24寸自行車。馬文品跟著父親學習騎行,也漸漸愛上了自行車的運動。后來,國家要舉辦全運會,全國各省市舉辦選拔賽挑選運動員。馬文品報名參加區(qū)里的選拔賽,過五關斬六將,最后成功入選了北京隊,成為了北京自行車隊的第一批成員。由于馬文品的速度快和爆發(fā)力強,她被選入了場地自行車項目,并且在首屆全運會上獲得了2公里團體賽的冠軍。
55年前的場地自行車和55年后有什么區(qū)別呢?雖然場地大小是一樣的,但是場地卻并不是現在的木板地,而是水泥地。在水泥場地摔下來,運動員很容易受傷。在北京,馬文品說這也是近10年才在蘆城和老山建起了木板地的場地自行車車場。
至于裝備上,在1958年馬文品訓練時使用的是天津飛鴿品牌的車。在1959年全運會舉辦在即時,國家才動用了外匯買了德國和意大利進口的自行車。在重量方面,馬文品說當時的自行車為9公斤,而現在則只要7公斤(根據UCI標準,場地自行車需要在6.8KG以上)。
當時的內胎問題,是挺讓馬文品煩惱的東西。可能是橡膠質量問題,當時的內胎容易爆胎。而只要一爆胎,她們就會場地滑下來,容易受傷。她表示現在內胎已經比以前的結實很多。
比較有意思的是,半個世紀前,馬文品這一批隊員已經能穿上有點專業(yè)的“瑣鞋”。根據馬文品的描述,當時她們穿的皮鞋下面會帶殼,但相對現在的產品,當然是沒有那么輕和漂亮。
馬文品一共參加了兩屆全運會,都收獲了金牌。退役后,她依然熱衷于自行車,她還曾是自行車項目的裁判。在年過花甲的她,依然顯得相當活躍。她給我們展示了她在退休后登上的報紙,做過的采訪。她在退休后拿了5個?谱C書。在08年北京奧運會更是愛上了攝影,當然最愛是拍攝自行車項目。馬文品說她自己最愛拍的是年輕的女運動員,因為看到她們,她總會想到以前當運動員的自己。
馬文品在第一屆和第二屆全運會奪金后拍照留念
馬文品與隊友在場上拼搏
馬文品在大型比賽中執(zhí)法
馬文品現在是業(yè)余攝影師
孫女進入國家壘球青年隊是馬文品的驕傲,同時也彌補了她的兒子不能成為自行車運動員的遺憾
責任編輯:Nel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