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崔健在山東的一場演唱會上面問觀眾,“你們想聽什么?”臺下一片“一無所有”的呼喊。接著就看見崔老師橫眉面對臺下的觀眾喝道:“我他媽就不唱一無所有!”
寫下以上的話只是想說,世界上總有那么一些人時不時地讓我們恨得咬牙切齒,但是卻又并不影響我們對他們的喜愛。長期如此難免讓我們得到這樣的認識:大抵美好的東西多少總是要有些與眾不同的。
之所以要提起崔健的這件事情,完全是因為眼前的這輛公路車,Taokas Striker Pro,正是以這樣一幅與眾不同的姿態(tài)站在我面前的。
配置表
車架:Taokas Striker Pro高模碳纖車架
前叉:Taokas Striker Pro高模碳纖前叉
后撥:Sram Red Black Edition
前撥:Sram Red(夾環(huán)式)
牙盤:Sram Red Black Edition,BB30,BCD130mm,39\53T
手變:Sram Red
夾器:Sram Red
輪組:Taokas CS10
輪胎:Michelin Lithion.2
彎把:3T Rotundo
把立:FSA SL-K
座桿:FSA SL-K
座墊:Taokas碳纖座墊
重量:6.5kg(含評測用鎖踏)
售價:58800.00人民幣
對于Taokas來說,在他們的這一臺公路旗艦上,并不打算走高破風性能的路線,他們知道有一種騎手是專門為征服一個又一個陡坡而生的,而這些騎手需要的不是氣動造型的車架,不是精巧的內走線設計,而是另一種讓他們能夠在平路保持不錯的速度,同時保留足夠的體力,接著輕松碾過所有難搞的爬坡路段的方案——舒適、堅固以及輕量。
車架
Taokas作為以山地車起家的自行車廠商,已經(jīng)在對車架強度要求非常高的山地車領域證明了自己,同時發(fā)展出了特色的NJW技術(無交疊皺褶成型)。
傳統(tǒng)的復材成型方法較難做到精確的管控尺寸,尤其是在復雜的造型曲面,容易在內壁產(chǎn)生褶皺。NJW技術將模具內芯改成可抽離型,進而改善了褶皺產(chǎn)生和應力集中的問題。內壁做得光滑、均勻,同時減少碳纖用量,在提高車架強度和剛性的同時還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而在這臺作為Taokas公路車最高版本的Taokas Striker Pro身上,NJW的應用與40T高模量碳纖的結合讓人在騎上去之前就已經(jīng)對它在剛性和強度方面的表現(xiàn)充滿期待。
當然期待不僅僅來自于NJW和高模碳纖,更多的來自于它840g的輕量級車架那看起來異常粗壯的下管與后下叉。
下管為橫截面上下較扁左右突出的橢圓形管材,從頭管向五通緩緩收緊,口徑相當可觀
五通作為騎行中力量的匯集點,它的剛性是每一臺競賽級公路車都必須非常注重的,Striker Pro選擇了PF BB30規(guī)格的五通,68mm的寬度,30mm的軸心,這樣的設計帶來了一個粗壯的五通以及隨之而來的超強五通剛性,保證了踩踏的高效。實際騎行中,無論是爬坡還是搖車加速,都能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五通的極佳剛性反饋。
用手指輕敲五通表面可以發(fā)現(xiàn)其使用了相較車架其他部分更為厚實的編織厚度,不僅是下管,連立管融入五通的部分的口徑也相當?shù)拇,整個五通部分看上去就像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由強壯的五通延伸出來的后下叉也充滿了力量感。
后上叉管型像是兩根正常管型的上叉被拍扁后的樣子。這種Cervelo最早應用,之后越來越多車型跟進的,有著一副寬厚外表的后上叉,相較普通管型不僅更為輕量,更重要的是其過濾震動反饋路感的能力令人陶醉,同時在側向剛性方面表現(xiàn)得非常強橫。
立管同樣沒有做成破風管型,同時通過它的幾何圖可以看出它有著更短的后下叉,以換取更直接、高效的力量傳導,來幫助騎手提高搖車和爬坡的效率
相對于內走線設計在氣動方面具有的巨大優(yōu)勢,或許Taokas放棄在這臺Striker Pro上使用內走線更多是因為相對來說,外走線在維護上要簡單方便很多。同時Striker Pro還使用了特氟龍剎車線來提高剎車性能和手感。
上1 1/8” 下1.5”的錐形頭管,在操控性、剛性和重量上權衡出相當好的結果
車架組上唯一的破風設計,340g的粗壯前叉在騎行中展現(xiàn)出了非常好的吸震性能,配合錐形頭管在轉向時的表現(xiàn)也十分穩(wěn)健
組件
FSA SL-K座桿頂著的這個外形凌厲的Taokas的碳纖座墊非常搶眼,碳軌的彈性令人滿意,碳纖座墊支撐性上佳。但是畢竟缺少了填充物,以及表面過于光滑,在長時間激烈的騎行中想要在座墊上保持平穩(wěn)和舒適,可能需要償還一些因座墊輕量化而節(jié)省下來的體力。
套件方面Striker Pro使用Sram Red。變速系統(tǒng)仍然是Sram一貫的快速而粗獷。對于習慣了Sram風格手變的騎行者來說,進退檔之間指梢的微妙差別恰是其迷人之處,尤其是猶如狙擊步槍般生脆的退檔手感,更是可以在你使用這臺輕量化戰(zhàn)車發(fā)起進攻時引爆你的腎上腺素。夾器使用的是輕量化的13款單軸夾器,該夾器通過增長杠桿,保證了剎力的充足,不輸雙軸夾器。當然不僅僅是夾器,Sram Red套件共同具有的輕量化特征與這臺Taokas Striker Pro在輕量化上的努力不謀而合——經(jīng)實測這臺車包括鎖踏在內僅重6.5kg,已經(jīng)低于UCI的6.8kg的車重下限,足以證明Taokas Striker Pro在輕量化上的功夫非常到家。
Striker Pro輪組為Taokas自產(chǎn)前38mm后50mm碳纖維輪組,輪圈高度和諧的搭配兼顧了爬坡和破風性能。這對輪組的重量很輕,花鼓潤度令人滿意,尤其在放坡時可以明顯感覺到花鼓轉動傳來的輕盈的感覺。
Striker Pro使用了米其林的Lithtion.2外胎,這款輪胎滾阻較小,路感偏硬。不過,大部分顛簸都被濾震性能不俗的車架和輪組過濾掉了,所以實際上這款偏硬的外胎對路感的影響不大。
騎行體驗
如果你還記得我前面所說的,沒錯,這臺Taokas Striker Pro并沒有走目前大熱的氣動路線,而是采取了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動力輸出效率、增強舒適性和節(jié)省騎手體能,幫助爬坡型騎手提高爬坡效率。
騎行之后這樣的感覺更加明顯,這臺Taokas Striker Pro通過粗而扁的管型向騎手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它有著絕佳的側向剛性。而事實也證明,不管是爬坡還是任何時候發(fā)起的進攻,力量通過粗壯的五通輸出得干脆而直接,搖車時可以非常明顯地感覺到車架絲毫不想令踩踏力量有任何流失。
車架健壯卻沒有一絲贅肉,令它擁有了輕量化這第二個武器。它的優(yōu)勢在搖車攻坡的時候會表現(xiàn)得極為突出,壯碩的下管、扁平的后上叉以及全身的碳纖配件像是一劑興奮劑注入你的心臟,令你抑制不住搖車進攻和征服上坡的欲望,而輕量化的車身令你的踩踏力量轉化為動能變得輕松了很多,實際上,由于它的輕量化,有一些難度一般的上坡甚至不需要搖車都能輕松征服。
騎行中的舒適性值得一提,Taokas這對輪組的吸震性很好,前叉在垂直方向的剛性也恰到好處,3T的碳纖彎把更是在手感上毋庸置疑,而后輪組方面的顛簸得益于扁平后上叉,也被很微妙地過濾了。
對于這輛車,有一些改進建議,雖然前叉配合3T彎把將手部的舒適性考慮得十分周到,不過缺少填充物的碳纖座墊反而在長時間騎行下容易產(chǎn)生疲勞,或許增加填充物和更為粗糙的表面將有利于臀部的放松和固定。線管方面處理得有些狂放,需要自己再進行調整方能達到最佳的剎車與換檔手感。零配件方面的選擇值得商榷,諸如輪組和Michelin Lithion2外胎的搭配,以及3T彎把和FSA把立的混搭,如果能搭配得更具實用性會更好。最后,由于車架的設計幾乎沒有考慮氣動性,如果是在高速巡航的情況下確實需要更多的體能。
總結:Taokas Striker Pro是一臺偏爬坡的競賽級車型,超輕的重量能給車手帶來不少的爬坡及起步加速優(yōu)勢。同時,該車具有良好的吸震性能,即使是配備了路感偏硬的米其林Lighton 2外胎以及無填充的碳坐墊,依然擁有不錯的舒適性。對于部分顛簸道路來說,Taokas Striker Pro也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并且不會讓你顛得難受。
優(yōu)勢:輕量化,總體來說騎行舒適度不錯,爬坡性能非常理想
不足:輪胎路感偏硬,座墊舒適度不高
責任編輯:Vrgsftpc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