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年終總結:迷惑還是高明?六個“具有爭議”的設計盤點
3、Specialized推出不為競速的Aethos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Specialized的產品都以競賽為最終設計目的,為了速度榨干每一處細節(jié)。于是在今年,Specialized首先更新了更加氣動的Tarmac SL7。
隨著時間的推移,Specialized將會在今年推出另一款公路車的消息不脛而走,這是很不常見的。隨著越來越多蛛絲馬跡的曝光,新車漸漸浮出水面。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就是追求極致輕量的Aethos。
這是一款讓人“意外”的車款,幾乎沒人能想到,Specialized在同年內發(fā)布的第二款公路車竟然會是采用傳統(tǒng)圓管管型、主打輕量化的超輕公路車。
Aethos一切設計都十分“復古且純碎”。沒有“花里胡哨”的全內走線、氣動設計,甚至都沒有Specialized一貫的花哨涂裝。一切都是為了輕量化和純粹的騎行。
這樣理念和設計之下所產生的Aethos,更像是設計師個人風格的體現(xiàn)。那這樣的Specialized公路車會是你喜歡的嗎?
4、TREK Emonda為了氣動犧牲了一定的重量、剛性
今年TREK發(fā)布了第三代Emonda,比起過去純粹的超輕爬坡車型,第三代Emonda變得更加氣動更加全面。但在這些變化的背后,也有著“逆向升級”。
首先是重量,最為頂級的SLR版本使用的是OCLV 800碳纖維,但其重量仍然偏重,56cm車架未涂裝的重量是698克,前叉365克。而使用OCLV 500的Emonda SL版本的車架重量達到1142克,前叉重380克。對比上一代主打超輕爬坡的Emonda,新一代Emonda的重量并不出色。
其次是剛性,第三代Emonda在重量上升的情況下,剛性大約下降了5%,盡管這對騎行不會產生太多影響,但對于剛性重量比來說,新款Emonda比起上代車型遜色不少。
而這都是為了讓Emonda擁有更好的氣動性能,你覺得值得嗎?
下一篇:一周車壇新鮮事 快訊集錦第49期
雖然全內走線還有一體把成了主流,但是我還是很喜歡之前瞎折騰的時候,今天換彎把明天換把立,覺得自由度很高而且很有成就感,現(xiàn)在整合以后感覺有些千篇一律了
+1 說的太對了
+1
22在目前的管型限制與各種廠商保護性專利壁壘情況下,優(yōu)秀的外走線比起強扭的內走線是更優(yōu)的解決辦法,特別是對于機械變速
很諷刺的一點是,最先提出并申請全內走線相關專利的并不一定研發(fā)了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單車就是一個“老子用不好,但你們別想用”的行業(yè)
讓商家同時賣兩種車:一種油碟、電變、全內走、真空胎,為競賽的邊際效益打造,大環(huán)賽背書;另一種圈剎、機械變速、外走線、開口胎,日常足夠用,維護折騰方便。結果會是前一種賣得更好,哪怕更貴。在新技術推廣上商家把大眾消費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真空胎目前的水平不會是未來 因為在戶外騎車 一旦漏氣怎么辦 誰騎車也不可能像比賽一樣后面跟一個團隊 閃電在吹牛b
自從PP,DEFI上市后TCR基本就停止了進化,只能說每年有點微整形。
+1
22Aurum Magma長得好像canyon
+1
22別再感到迷惑了,我給你們一并總結了,明年捷安特ATX將成為年度最佳公路車
+1
223、Specialized推出不為競速的Aethos
這個很好理解啊,競速有什么好的,但是不能裝B那跟咸魚有什么區(qū)別。
+1
22說說非全內走線吧,一般頭管上段入線就已經減少了線管的迎風部分,閃電和崔克都在用,一般的也不會增加太多風阻,而且圈剎絕大多數(shù)用不了全內走線,必要性不是很大,反而一些全內走線方式會嚴重增加重量
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