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剁手清單:氪金才好玩,單車技師是如何練成的
上大學(xué)的時候由于宿舍距離教學(xué)樓比較遠,于是就近在一家單車工作室買一臺山地自行車,為了安全和性價比選擇組裝一臺三千多塊錢的自行車,當時的配置有油壓碟剎、油簧前叉,已經(jīng)是很厲害的配置了。
擁有一臺當時看起來那么好的山地車肯定會被學(xué)校里面喜歡騎車的大神盯上,因此認識了幾個比較厲害的人帶著我騎騎周邊綠道什么的,也是第一次體會到騎車原來是一件那么開心的事情。
騎著騎著總覺得騎的沒有小伙伴快,一定不是自己太胖了,是器材不夠好!于是淘寶上找人手編了一對輪組,319圈搭Shimano DeoreXT M775花鼓和協(xié)達輻條。
當時覺得爽爆了,這對輪組比之前那對不知道什么的輪組輕不少,而且停腳溜車比以前的輪組要持久很多還快了很多。也愿意和小伙伴們騎去更遠的地方,甚至有上山越野的打算。
由于這臺山地車純粹是為了騎車上課通勤方便而購入的,套件、車架以及各零散配件都比較一般,所以我就購入了人生中第一個碳纖維車架并選配了一系列能稱得上性能級的配置。
這是當時國內(nèi)一些論壇比較流行的配置。Shimano DeoreXT M780的傳統(tǒng)變速套件、剎車組件以及自鎖腳踏系統(tǒng),搭配DT Swiss 1600輪組,前叉選用當時正負氣室結(jié)構(gòu)的Rockshox Reba RLT,沒有經(jīng)驗的我看了網(wǎng)上的一些說法選擇使用,斕氐奶祭w維車架以及當時不知道為什么買了的Fizik gobi。
當時覺得碳纖維車架的性能可真是好啊,又硬又輕。就是這個坐墊確實坐的自己不舒服,甚至還有點疼。這個鎖踏比起以前的平踏也是各種的不習(xí)慣,摔得鼻青臉腫的,而Maxxis 310外胎在輕量的同時于干燥的平路及土路的表現(xiàn)都不差,這臺自行車我當時非常的滿意,甚至帶著它去比賽,雖然終究沒有取得什么好成績,但至少玩的非常開心。
轉(zhuǎn)眼幾個月過去了,由于對單車的喜愛,我在學(xué)校跟幾個小伙伴一起組織了大學(xué)里的自行車協(xié)會,并開始兼職做單車技師,學(xué)著修別人的車同時也開始折騰自己的自行車。
而這時騎車有了一點點經(jīng)驗的我又開始嫌棄這個車架的性能,在重心移動、轉(zhuǎn)彎處理和路面反饋上總是略顯笨拙,在物色車架的同時也在觀望著有沒有輕量及性能更好的碟剎選擇,于是一臺幾乎是為了比賽而生的山地車我就裝出來了。
從一臺硬邦邦的碳架換成Lapierre lp200,越野和壓馬路真是舒適順暢,fox 32 ctd開放阻尼的初段很軟,后端也有較強的支撐,Magura mt8剎車的制動線性與力量大大優(yōu)于M780剎車,坐墊換成了Specialized phenom,中空坐墊確實和事不少。
這臺車才算是比較聽話了,只不過當時腦抽選擇改裝單盤,最后發(fā)現(xiàn)不但平路騎不過人家,在山路上依然不是各路大哥的對手,而這個時候fox的鉤爪扭轉(zhuǎn)剛性等問題也開始慢慢出現(xiàn),所以就開始對這臺車的進一步改造。
首先肯定是先把三盤換回來,不在乎那么點重量的增加,至少馬路上也要跑的一跟別人一樣快才行。接著把碟片換成散熱更好的Shimano RT99碟片,夾器的金屬來令片在長下坡和陡坡的情況下使得RT81尖叫的厲害,RT99似乎能好一些。
前叉則更換成Rockshox SIDxx ,阻尼及氣室工作狀態(tài)正常的情況下支撐感極好,性能極強。這樣的配置在當時的山地車中幾乎是頂配的存在,也是我最后的山地車,配置如下。
車架:Lapierre LP200
前叉:Rockshox SIDxx
傳動、變速套件:Shimano XTR M980
剎車卡鉗/夾器:Magura MT8
剎車碟片:Shimano RT99
輪組:DT Swiss 1600
外胎:Continental raceking 2.0
坐桿:Fsa slk carbon
坐墊:Specialized phenon 143
后來我變成了一名專門的自行車技師,接著開始沒有太多的時間騎車,開始體力不如別人,而這個時候發(fā)現(xiàn)了摔車頻率并不高、能在馬路上騎的更快的自行車:公路車,于是從一個坑中跳了出來邁向了另外一個坑。
和從前的節(jié)奏一樣,先買了一臺雜牌的公路車試水一下,并不好騎,直接省略了一系列套路。Shimano 5800入門套件,為了逼格而入手的Shimano Dura-Ace 9000牙盤,在車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改造,Ridea的碳板坐墊是中空坐墊并且擁有一定的坐墊面弧度,比起曾經(jīng)的Fizik gobi實在是好用太多了。
由于對平路和速度的癡迷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高框輪組,所以入手了一對老款的鋁邊碳刀Zipp z60,死沉的輪組當時美滋滋,因為實際上平路提速到30真的很輕松,騎起來還會呼呼響。
升級了碳纖維異型把立則在操控及站騎上都表現(xiàn)出了優(yōu)異的抗扭性,操控得心應(yīng)手。
對于速度和性能的不滿足使我在騎了幾個月后又有了升級的想法,這次保留了性能不錯的5800,Shimano同代11速套件的變速方案與結(jié)構(gòu)從低到高的檔次都是一樣的,短時間內(nèi)5800確實能表現(xiàn)出9000優(yōu)異的性能。我直接把車架升級為碳纖維的,輪組升級為Fulcrum Racing Zero 輪組,牙盤升級為碳纖維曲柄的Sram RED 22。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