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車友投稿:總是戀上已婚車友怎么辦?
時至今日,自行車騎行已經成為兩性交往的溫床。車友之間因單車而結緣,產生戀情已是很尋常的事情。兩人有著共同的話題和朋友,愛好著同樣的事情,就很容易熟悉親近,自然也很容易產生愛情。
▲傳奇山地車手阿布沙龍(Julien Absalon)曾離婚與波琳(Pauline Ferrand-Prevot)相戀并開創(chuàng)事業(yè)第二春,但已傳出分手消息。
某些車友交往的時候會選擇不公開戀情,其實只是為了掩飾其已經結婚的事實。單身的車友在談戀愛的時候要慎重選擇伴侶,保持自己的理性和觀察,而不是僅僅沉浸在浪漫的愛情里;避免遇到刻意隱瞞身份或者喜歡追求婚外情快感的已婚人士。交往的過程中要不斷感受對方的言行舉止,訓練自己解讀人的能力,發(fā)現(xiàn)對方有刻意隱藏的行為要保持警惕。與此同時,還要小心另一半的其它車友中,是否藏有蠢蠢欲動的“男閨蜜”或“紅顏知己”。
一般來說,沒有戀愛經驗、缺乏安全感的車友,更有可能被成熟的已婚車友吸引。卻渾然不知覺容易陷入這樣狀態(tài),其實代表心理需要依賴他人,喜歡時時刻刻被呵護,被戀愛對象關注。這樣并不是不好,只是得先認清楚自己的特質,才不會往后的感情路上太過依賴對方,失去自我。
如今關于外遇和不忠的研究為數(shù)不少,但是以第三者為中心的研究卻相對不多。一般來說,外遇的主因不外乎兩類:
① 不滿當前的關系,但又因種種原因無法或不愿意與當前伴侶分手
② 有更好、更吸引自己的對象,但仍有種種原因無法或不愿意與當前伴侶分手
美國烏爾辛納斯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布倫特·馬丁利(Brent Mattingly)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對于第三者或出軌的定義其實相當模糊,存在許多灰色地帶。逛街吃飯、電影散步都是正常朋友會一起做的事情。不過如果是刻意不跟伴侶說,那就表示“您可能知道您在做的事情是錯的”,或是“反正說了也會吵架,不如不要說”。
歷史學家伊麗莎白·雅培(Elizabeth Abbott)回顧了從古至今七十位知名第三者的血淚史,大致采用一個比較溫和的定義:一個(無論是自愿或受到壓迫)和有婚姻關系的同性或異性,擁有相對長期性關系的人士。
布倫特·馬丁利(Brent Mattingly)也承認,雖然有在灰色地帶,但涉及性關系的“灌籃式婚外情”(slam-dunk cheating)就讓婚外情者百口莫辯了。譬如什么“騎車天太晚路上不安全于是去開房,大家躺在床上只是純聊天”怎么想都不是件單純的事情。
第三者經常會伴有認知障礙。比如有外遇的一方告訴第三者自己即將離婚或準備離婚時,第三者會被說服或安撫。因為面對現(xiàn)實很痛苦,有的車友寧愿活在對方編織的夢里,就像被詐騙集團騙了一樣。寧愿相信謊言也不愿承認自己被騙了。甚至會為對方找借口,全身心地投入這個自己深信不疑的騙局中。
采取多管齊下的方法讓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若您已經陷入了這樣的困境,還是要想辦法調整自己回到相對健康的狀態(tài)。譬如可以把生活重心從依賴對方轉移到自己身上,想想自己曾經最喜歡什么。怎樣才會讓您開心?參加各種活動,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和理智程度,全方位的提升自己。而不是試圖什么都從別人那里得到滿足。
人際關系方面,不要忽視和家人的關系及其他朋友的支持。變被動為主動,發(fā)展新的人際關系。主動與朋友一起參加活動,多管齊下,降低那個人在您生活中的重要性,減少和轉移對他(或她)的依賴。
在自我意識方面,可以深入探索,了解自己。不斷提醒自己認清現(xiàn)實,增強積極的自我意識。您是為了確定關系才與對方一起,還是只是喜歡這種曖昧關系?這一切都需要澄清、改變或學習。我們必須在感情中成長,幫助我們建立健康的關系,而不是不斷重復同樣的錯誤,陷入某種狀態(tài)。
▲知名公路自行車手蘭斯·阿姆斯特朗在今年八月步入其第三段婚姻。
真的有婚外情性格嗎?
有的人主張“婚外情”可能是一種習性。就像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的情婦,就不只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而已,還有白宮女實習生Mimi Alford、黑手黨背景的Judith Campbell等等。
關于婚外情是不是一種慣性行為,心理學家的確有一些研究。曾有西方學者抽樣556位大學生發(fā)現(xiàn),下面幾種人比較容易出現(xiàn)外遇的行為:
① 男性(相較于女性)。
② 有婚前性行為經驗。
③ 有同居經驗。
④ 戀愛次數(shù)較多。
⑤ 父母婚姻沖突較高。
雖然較容易出現(xiàn)外遇者也比較容易出現(xiàn)婚外情,但并不表示他們一定會婚外情。
而中國文化大學的蘇巧因女士也曾在2008年曾經對1300名大學生,進行一個大規(guī)模的匿名“婚外情調查”,她從1002個有效樣本研究發(fā)現(xiàn),華人的“出軌率”與性別、年級、學院、父母婚姻狀況、是否同居等都沒有太大關系。
在她的研究中,有45%的人有婚外情經驗,男性并沒有比較容易婚外情。真的要說的話,其中曾有外遇的人(比沒外遇的人)在愛情風格上
① 較為悲觀保留,不敢在愛里投入太多。
② 不排斥一次和一個以上的人交往。
③ 較重視肉體感官的感受。
④ 在感情中較少投入,承諾也較少。
如果您真的想知道他究竟是一時沖昏頭,還是慣性婚外情的高危險群,逃離親密(avoid intimacy)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指標。任教于美國肯塔基大學的心理學家內森·德沃爾博士(Nathan DeWall)等人透過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在感情里抗拒親近、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的人,比較容易出現(xiàn)婚外情。
為什么逃避依戀的人要這樣呢?因為他們害怕跟別人太過親密、害怕跟其他人分享太多有關于自己的事情、害怕如果太過依賴一個人,有一天可能會因為他消失或者拒絕而感到痛苦?墒撬麄冃睦,還是希望有人可以跟他建立親密的關系,所以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總會表現(xiàn)得很溫柔、很容易親近的樣子,但是當兩個人認識越多的時候,他反而越來越退縮,并秉持“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每個都不要愛太深,就不會傷太深──而且,對于這樣的歷程,他們可能自己也渾然不知。
盡管有些人“平均而言”相較于其他人更容易婚外情,但我們還是不得不考慮他的感情狀況、伴侶對象與生長環(huán)境等等。
▲前世界第一高薪公路自行車運動員菲利普·吉爾伯特今年五月迎娶第二任妻子。
過去許多研究都曾對三角關系產生的原因做深入的探討。在“個人因素”方面,價值觀不合、自我約束力不足、工作上的壓力與對性的觀念等等,都是造成出軌主因──但是在這些籠統(tǒng)的分類下,婚外情的原因又是各種各樣。
不過,如果回到婚外情者的內心世界來看,這個問題就變得簡單一些。過去許多婚姻治療最終仍宣告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并未關注到個案最深層的需求:情感連結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成人依戀理論,我們在戀愛中找尋的,是幼年時未被充分滿足的安全感,以婚外情者的角度而言,他們當初之所以會跟原配在一起,是因為當時的原配能給他這樣一種安全感,而這樣的一種連結,即使在第三者出現(xiàn)時也并未消失。這樣他既可以保有原先的情感連結,又能填補原配無法給予的需求,更不用承擔拋棄任何一方的罪惡感,三個愿望一次滿足。
婚外情者之所以不愿放棄任何一段關系,是因為他在這種多重關系中滿足與獲得的扣除掉失去的,遠比單一伴侶來得多——雖然,這樣的獲得是踩在另外兩個人的傷口上。但也為了維持這樣的恐怖平衡,他必須演戲,在原配面前裝做若無其事,在新歡耳邊說有一天我會跟她分手,跟您在一起。只是他自己也清楚,好像永遠不會有那么一天。
有些人發(fā)現(xiàn)真相后會非常生氣,選擇分手結束關系。但是,也有一些人會相信對方給出的借口,繼續(xù)延續(xù)這段關系。
不可否認,有些已婚車友成熟迷人,對異性很了解,還很有錢。這往往會讓單身車友不由自主的心動,無法抗拒對方的魅力。不過我覺得這時還是要用自己的理性好好的去思考和辨別。這真的是您想要的生活嗎?
總而言之,在戀愛中保持一絲理性會讓生活更幸福。祝大家和另一半在一起的時候都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責任編輯:瓜友
幼兒園車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