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國產自行車歷史鉤沉(五):曾經的大廠現在都怎樣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出了自行車工業(yè)的“戰(zhàn)國時 期”這一概念。換個角度看,這也充分說明,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自行車工業(yè)是何等繁榮,同樣也是良莠不齊。作為“戰(zhàn)國小諸侯”,許多自行車廠只在小范圍內形成了影響,也只是偏安一隅求生存。
今天,我將繼續(xù)搜羅一些地方“小諸侯”的歷史和大家分享,希望這些基本知識能在喜歡自行車歷史文化的車友心中,拼湊出一幅我國自行車工業(yè)史的簡略圖景。
一、杭州自行車廠
1959年,杭州車輛廠試制出了錢江牌自行車。1961年,車輛廠更名為杭州自行車廠,但是好景不長,1963年,自行車廠即因虧損,停產關張了。
直至1970年6月,杭州光明自行車零件廠試制出13輛杭州牌PA70型自行車,杭州的自行車整車工業(yè)才再次起航。同年7月,杭州光明自行車零件廠改名為杭州自行車廠。
1971年,車廠被輕工業(yè)部列為自行車定點生產企業(yè)。雖說有了資質,也開展了業(yè)務,但是杭州自行車廠直至1977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
▲這是杭州牌自行車的說明書,距今也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
1978年,杭州自行車廠試制出全新的610mm(24英寸)和660mm(26英寸)輕便自行車,并啟用了新的商標“海獅牌”。沒想到還挺管用,當年,車廠便扭虧為盈。1979年,車廠又推出了710mm(26英寸)載重自行車,在當地農村市場受到了歡迎。
1981年,杭州市經濟委員會決定以杭州自行車廠為基礎建立杭州自行車總廠,與同年成立的杭州自行車工業(yè)公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營模式。
▲這是海獅牌自行車的車標
在20世紀80年代風起云涌的自行車市場中,杭州自行車廠發(fā)展的還算順利。這或許得益于令人佩服的企業(yè)抱團發(fā)展精神。從1987年起,杭州自行車廠與浙江當地的多家自行車廠聯(lián)合研制自行車配套零件,并組成聯(lián)營公司進行出口創(chuàng)匯。
▲這是我所收藏的海獅牌自行車的說明書
進入20世紀90年代,自行車市場顯出了疲態(tài)。1991年,杭州自行車廠再次更改商標,將海獅改為安琪兒。1993年,杭州自行車廠改制為杭州安琪兒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名字看上去像地產公司,但一直還在做自行車及與其相關的生意。
二、武漢自行車廠
武漢的造車夢踐行的很早,但是一直不順。
早在1953年,武漢市第二車輛合作社就嘗試著試制車架,耗時一年多,做出500多個車架,成本比從上海采購車架高出一倍,因此,自行車“研發(fā)”工作最終不了了之。
1957年,造車夢再起。當時,江漢區(qū)手工業(yè)管理局組織市醫(yī)療器材社等12家單位的技術人員,去天津自行車廠學習后,開始仿制飛鴿自行車,最終因試制產品不符合標準,而再次偃旗息鼓。
1958年,幾家車輛合作社再次手工鼓搗出“超英牌”自行車,也只能算玩玩。1959年,由首躍、新光、森記3家車輛廠合并成立首躍自行車廠,自制外加購買零件,耗時兩年,裝配出10輛“火箭牌”自行車,每輛成本高達260元。
最終因質量不過關,且成本高昂,只得放棄整車生產,改名武漢自行車零件廠,生產自行車零件。1962年,零件廠并入輕工業(yè)機械廠,武漢的自行車工業(yè)夢再次戛然而止。
▲這是武漢牌自行車帶有語錄的又一種說明書
1968年,武漢玩具社、雨具社、竹制包裝廠在五金交電公司的支持下,開始聯(lián)合試制自行車零件。次年,技術骨干又去上海自行車三廠進行學習。1970年3月,成功組裝出13輛整車,命名為“長江牌”(正式投產后改為“武漢牌”)。同年,武漢市決定在咸寧安家山籌建武漢自行車廠。前后經過4年斷斷續(xù)續(xù)的建設,新廠房才投入使用。
▲這是在《回憶殺!你肯定沒見過的自行車說明書》中露過臉武漢牌自行車說明書
1978年,武漢市正式組建武漢自行車總廠,原武漢自行車廠更名為武漢自行車分廠,1982年更名為武漢自行車一廠。1978年,原漢橋力車廠轉產自行車,1979年更名為武漢自行車二分廠,后又改名為武漢自行車二廠。一廠繼續(xù)擔負28英寸武漢牌、永光牌自行車的生產任務,二廠則擔負26英寸黃鶴牌輕便自行車的生產任務。
▲這是我收藏的黃鶴牌自行車說明書,上面印有準確的年月日
1985年,武漢自行車一廠、二廠從武漢自行車總廠劃出,成為獨立運營的自行車整車廠,其余零件廠則組成武漢市零配件公司。1986年,武漢自行車一廠與上海自行車四廠聯(lián)營,所生產自行車24英寸及以下車型采用“飛達”商標,其余采用“永光”商標。
同年,武漢自行車二廠與上海自行車三廠聯(lián)營,停止生產“黃鶴”牌自行車,改產“鳳凰”牌自行車。
▲這是武漢牌自行車的車標,應該是1978年之前所用的車標
回首武漢的造車夢,真是坎坎坷坷,令人唏噓不已。
三、連勝自行車廠
對許多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極其陌生的自行車廠,因為廠名就很普通,與那些以省市冠名的自行車廠相比,無論識別度,還是知名度,都不占優(yōu)勢。但我們又不能否認,就這樣一個自行車廠,其巔峰時期,曾年產60萬輛自行車。
事實上,連勝自行車廠是有“背景”的,它原本是隸屬于中國南方工業(yè)公司的軍工企業(yè)。在20世紀70年代末,像其他軍工企業(yè)一樣,加入了軍工企業(yè)造車的浪潮。
這是我收藏的飛魚牌自行車說明書的封面和內頁,內頁采用彩色專色印刷,我覺得挺漂亮,所以放一張內頁圖給大家欣賞。
1978年,連勝機械廠(連勝自行車廠的前身)就開始制造自行車車架、車把等自行車零件。1979年11月,試制出26英寸、28英寸系列11款輕便自行車,取名“雙鳳”(“雙鳳”商標未被國家商標局批準,后注冊為“飛魚”牌)。
▲這是飛魚牌車標
1980年,連勝機械廠從江西的安?h遷至弋陽縣,并與信江化工廠合并,改名為連勝自行車廠。同年即生產出2000輛“飛魚”牌自行車投放北京市場。1981年,“飛魚”自行車投入小批量生產,形成年產10萬輛生產規(guī)模。1982年,形成20萬輛生產規(guī)模。
1983年11月,“飛魚”牌QE805自行車通過生產定型,質量達到輕工業(yè)部A類產品規(guī)定,投入大批量生產。1984年,“飛魚”牌自行車銷往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qū),進入西歐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1985年,工廠取得輕工業(yè)部頒發(fā)的全國工業(yè)產品生產許可證,列為國家自行車定點生產廠家!帮w魚”牌自行車形成24英寸、26英寸、28英寸系列20多個品種,被譽為“江西的一枝花”、“江南的小鳳凰”。1986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彩色“飛魚”牌自行車。
這是一張北京市飛魚牌自行車的購車發(fā)票,1983年花169元滿輛自行車,對普通家庭來說,的確是很大的一筆支出。
1987年,連勝自行車廠與上海自行車三廠正式聯(lián)營,之后主要生產“鳳凰”牌自行車,同時也生產“飛魚”牌自行車。隨著自行車市場的萎縮,連勝自行車廠最終于2000年破產,從此再無“飛魚”。
四、福州自行車廠
1958年1月,福州市臺江非機動車制造廠研制出第一輛閩江牌自行車。1959年成立福州市臺江自行車廠,生產出了第一批50多輛閩江牌自行車。但是福州的自行車工業(yè)并沒因此得到長足發(fā)展,進入20世紀60年代,自行車項目就宣告下馬。
翻閱眾多資料并沒有提及具體原因,根據我對同時代其他地方自行車項目的比較,核心原因應該是虧損所致。沒有技術優(yōu)勢、沒有規(guī)模優(yōu)勢,自然不會有成本優(yōu)勢,虧損便在情理之中。
▲這是我收藏的鹿牌自行車的說明書
直至1981年,福州市才投資600余萬元,正式組建了福州自行車廠,開始生產鹿牌自行車。除了自行車的生產,福州自行車廠應該是眾多自行車廠中,較早致力于電動自行車研制的企業(yè)。
1984年,福州自行車廠就開發(fā)出了EB-1型電動車,該車具有腳踏、電動兩用功能。福州自行車廠還是較早研制不銹鋼自行車零配件的企業(yè)。1985年,車廠開發(fā)出了不銹鋼泥板、車圈、幅條等配件,并試制出了部分型號的不銹鋼配件自行車。
▲這是鹿牌自行車的頭標
作為一家身處沿海城市的自行車企業(yè),有些時候總能得風氣之先。從1986年起,福州自行車廠的產品開始走向國際市場,這也直接促成了福州自行車廠引入外資。
1988年,福州自行車廠與外商合資組建了福州奔馳有限公司。合資企業(yè)存續(xù)一年左右,即因虧損宣告解體。雖說結果不太美好,思路卻很值的借鑒。1990年,車廠走出陰影恢復生產,在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繼續(xù)在東南亞地區(qū)開拓市場,并取得了不錯的業(yè)績。
▲這是鹿牌自行車的尾標(位于后擋泥板上)
福州自行車廠雖說起步晚,且后來也沒有更大的發(fā)展,但它在行業(yè)內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還是值得人們對它側目。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Fun倪
上一篇:車手過年須知:請藏好你的自行車
下一篇:返回列表
五篇都看完了。我記得小時在家里買過28寸載重自行車,名叫“山川”牌。海遙老師知道不?
+1
22當時聽人說順口溜:永久永久能騎很久,山川山川就騎三天。。。。。
+1
22國產自行車廠不是被時代拖垮的,是被自己的管理拖垮的。
+1
23沒錯沒錯,管理也是體制導致的?上О。@么多自行車廠居然沒有產生一個能做出比賽車的廠子。
+1
22都是山溝溝里面的廢鐵,沒有一個上得臺面
+1
22以前是消息閉塞,但是確實可以算是民族的驕傲,但現在仗著國企的身份不思進取,已經淪為廢鐵了,可惜。
+1
22我爹是北京218(珠市口東邊)的駐廠軍代表。1980年代中期我初中,給我買的自行車就是飛魚(尾貨架兩側各一個金黃的牌子,挺醒目)。他的老戰(zhàn)友來京,讓我叫李叔叔(應該就是連勝來京做業(yè)務的吧)。218是當年北京的軍工重企,給轟5,轟6,強5等軍機制造光學設備的。后來改為“華北光學儀器廠“,搞135單反相機,但1995-1998年左右就不行了。相機,在市場上與德國和日本怎么競爭
+1
221966年,我曾經在福州自行車廠支左,就在臺江,我們去的時候,工廠停工,處于半倒閉狀態(tài)。那時的廠長叫花果,有個老工人叫林依中。廠里生產福州牌自行車。應當說,這個廠子先天不足,屬于倉促上馬,組裝大于原件生產,缺這缺那。等我們半年后撤了,也沒有找到復工的周密計劃。轉瞬間五十年過去。一切都在懷念中。
+1
22對于自行車廠歷史的挖掘鉤沉,最缺乏像您這樣的口述歷史,因為您是親歷者,能切實了解當時的情況,我只能通過資料來研判,肯定會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1
22我朝工人階級已經沒什么戰(zhàn)斗力了,連簡單的腳踏車也造不好
+1
22我上學時的永久大28,現在還在服役呢
+1
22小時候騎飛鴿,26的。初中就騎18變速了。90年代初,1200一輛。
+1
22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大概20年前小學那輛捷安特淑女車了,客戶送給我爺爺的,那時候可是很的
+1
23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