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美騎觀察丨“去中間化”真能讓自行車廠商和車友雙雙得利?
無論是生產商還是消費者,在很多人的直覺當中,“中間商”是只抽取利潤而不提供價值的“寄生蟲”,被老百姓調侃為“倒爺”、“二道販子”、“投機分子”、“唯利奸商”……假如把中間環(huán)節(jié)去掉,沒有經銷商賺差價,生產商就可以賺更多錢(或用低價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走更多量),消費者也可以少掏錢。
因此當Canyon風行全球,烈風高調攪局之時,人們開始懷疑捷安特美利達這些渠道體系龐大的模式的價值。受電商風潮影響,各自行車品牌多多少少有開始在線上鋪設直接供應的零售終端。似乎誰還不往“渠道扁平化”運動的方向靠,就是思維太傳統(tǒng)了。
有品牌從業(yè)者私下跟自己的贊助車手笑談:“給你們戴的這副騎行眼鏡市售一百多,實際成本也就十幾塊錢。”言下之意,是指商品溢價很高。
在普遍的認知中,人們傾向只承認商品的生產成本,但不承認它的展示成本、品牌成本、信任成本、流通成本。而這些成本,很多時候是由中間商來分擔的。
有些人騎完車坐在宵夜檔啃西瓜的時候喜歡侃大山,說自己這個1800塊的頭盔,里面有800塊是廣告和包裝,代理商和車店掙去700塊,品牌商自己掙150塊,代工廠再掙50塊,所以這個頭盔的成本也就100塊。于是眾人一片唏噓,紛紛痛斥當下的無良商人。
但仔細想想,沒有代理商和車店進行分銷,你購買所有的裝備都要像訂一臺Canyon那樣等上大半年才到手,不斷憂心想要的碼數(shù)和顏色有沒有貨,萬一直郵錯了要退貨也十分艱難。沒有走進群眾的車店終端進行廣泛宣傳,市場沒法信任這個品牌,你敢相信它的安全性嗎?戴出去大家不認識還能滿足裝逼需要嗎?
中間商到底有什么被我們忽視的價值?
對經濟管理知識感興趣的讀者也許會知道這張圖,屬于營銷教科書中關于渠道的基礎知識——“分銷商經濟效果圖”。
該圖顯示,利用中間商是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要義。
圖中左邊部分顯示了三個生產商,每個生產商都利用直銷分別接觸三個消費者,這個系統(tǒng)要求9次交易聯(lián)系。
圖中右邊部分顯示了三個生產商通過一個經銷商,和三個消費者發(fā)生聯(lián)系,這個系統(tǒng)只要求6次交易聯(lián)系。
這樣,由于中間商的存在,必須進行的工作量減少了。而且顧客越多,生產方越多,中間商的價值就越大。
在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中,由于中間商的存在,交易環(huán)節(jié)是減少的,而不是增多的。交易成本是降低的,而不是增加的,也就是說你剝掉合理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消費者拿到手里的商品價格只會更高而不會降低。這雖然反直覺的,但它是營銷常識。
這時,讀者要反駁我了,Canyon確實在國際大牌中極具性價比,烈風在國產品牌中確實也“干了一半”,它們都聲稱是因應用了直銷模式才把成本降下來讓車友享受低價的。
直銷真的是它們低價的根本原因嗎?還是只是給你一個心安的理由(潛臺詞:并不是在質量上打了折扣才便宜的哦),用流行概念取得宣傳效果?
假如直銷是省錢的,那Canyon在和美國經銷商TSG合作后要升價才能維持原有利潤,烈風在高調宣布與線下車店合作后也要升價才能平衡新經銷系統(tǒng)的花銷。然而兩者給自己打臉后都沒有針對產品或銷售地區(qū)升價。
要較真的話,捷安特同等級的車款和Canyon的性價比相近,而捷安特偏偏是重經銷體系的“傳統(tǒng)”品牌。
現(xiàn)今國內品牌在天貓京東設了終端店的,有幾家在大額虧本運營,業(yè)內心里都有數(shù)。高額的平臺入駐費用、平臺推廣費用、平臺傭金、快遞費、客服倉管人工費用占據(jù)了過多的銷售成本,廠商還不得不面對因“7天無理由退貨”退回來的殘損品(最常見的是影響二次銷售的磕碰痕跡)。
看行業(yè)外的案例:食品行業(yè)電商自2013年起年均銷售額增長以數(shù)億計,增長率一度突破460%。其中“百草味”在10年關掉了線下全部140多家店鋪,全面轉型電商。在13年凈利潤虧了10.47萬元、14年虧了645.79萬元后,又重新在線下發(fā)展了40多家經銷商,并鋪設了大量的線下門店,這才實現(xiàn)了15年贏利1423.53萬元。
自行車業(yè)在國內算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yè),企業(yè)是逐利的,怎會允許一個不創(chuàng)造價值的渠道成員存在。
除了減少交易環(huán)節(jié),中間商的作用還在于信息收集整理(包括經銷區(qū)域內顧客、競品、上下游產業(yè)等一切相關市場信息)、促銷推廣、談判、訂貨、移庫、融資、承擔風險、監(jiān)控市場異常并匯報處理等等。
Canyon無力管控海外猖狂的山寨勢力,也無法根據(jù)經銷商匯報數(shù)據(jù)來預判市場需求并規(guī)劃生產,更沒有經銷商分擔庫存帶來的資金壓力,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自行車廠商要經營好,也許還是要充分調動中間商的資源和積極性。若強硬轉型直銷,令原有渠道信心受挫、渠道體系混亂,就很難恢復了。
這篇文章看起來是為中間商“洗白”,也讓之前看好直銷模式的我打了自己臉;ヂ(lián)網時代,局勢瞬息萬變,也讓我不斷轉變對事物的認知。下回,我想談談在自行車業(yè)大環(huán)境不佳,人員成本上升,實體租金上漲,線上線下渠道混亂的情況下,中間商如何能更好地生存。敬請留意《美騎觀察》欄目。
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責任編輯:Alexa
小編還說“也無法根據(jù)經銷商匯報數(shù)據(jù)來預判市場需求并規(guī)劃生產,更沒有經銷商分擔庫存帶來的資金壓力,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闭垎栔变N的銷售數(shù)據(jù)不是CANYON直接掌握的么?小編怎么知道CANYON沒有預判市場呢?倒是小編忽略了即使預判到訂單趨勢,實現(xiàn)供應鏈的升級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在高端自行車產業(yè)中,而且現(xiàn)在CANYON官網訂車已經比之前快了很多了,想請問這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怎么講?
+1
23我從沒說Canyon沒有預判市場,而是說因為沒有經銷商分擔庫存風險,也沒有經銷商提供地區(qū)預估參考,所以預估【偏向保守】。我并不是說Canyon就不會越做越好,只是在這一點上暴露了直銷模式的弊端。
+1
22任何銷售模式都有其弊端,僅此一點并不能說明直銷不好,而且我也說了,一個只做高端產品的品牌和一個全線產品都具備的品牌,銷售模式必然不一樣,直接拿canyon和giant對比,沒什么可比性,而且如果不是我國特色的關稅和運費,性價比上Canyon完爆Giant啊
+1
22作者只是用捷安特來對比CANYON的性價比并非完全由直銷來帶動
+1
22作為專業(yè)作者,數(shù)據(jù)引用做的實在一般。Canyon提高產能,早不是大半年水平,且這個所謂大半年還是特制中國吧。所謂烈風干一半,作為業(yè)內你倒是說說烈風怎么干一半,車架現(xiàn)在在哪里生產
我同事訂Canyon就是等了大半年,還是寄到香港的……結果車架還給寄錯了……
+1
22Canyon在德國就是一組裝廠,又不用生產車架,它不是沒能力出那么大量的貨,它是預估不足,預估保守。而這種保守態(tài)度,是因為沒有經銷商分擔庫存風險,也沒有經銷商提供地區(qū)預估參考。烈風去年也說自己有預估不足導致供貨短缺的問題。
+1
22這話題放在銷售行業(yè)都適用啊。全球代理,洲總代,區(qū)域總代,市級分銷… 層層銷售無不需要利潤的支撐經營。誰得利潤都不可能低于5%,累加起來后離出廠價的價格必然越來越遠。買價自然就上去了。這時候肯定有人說有統(tǒng)一定價,哪會層層扒皮,但是你別忘了,只有最終消費者才是掏錢買單的,你能斗的過聯(lián)合體?降價最終賣價需要去中間商,提高廠家利潤同樣可以去中間商,合理中間商層級可以保平衡發(fā)展,過多必然侵蝕利益。
說得很有道理
+1
22年年開經銷商大會,年年都有去中間化的主題。習慣了,這也是一個廠商與用戶之間的關系難題,看著做減法是好事,實際上減法好難…
精品評論
+1
22小編的邏輯有點問題吧,銷售模式得看品牌的產品線和定位,GIANT這樣從菜車到專業(yè)級車都有的品牌,銷售模式能和CANYON一樣?CANYON最便宜的AE6.0車型也對應的是PROPEL ADV系列的價位了。再說每個公司發(fā)展的目標也不一樣,萬一人家就想做個逼格高高而不是遍地開花的品牌呢?萬一人家沒想滿世界的賣車呢?小編說的“Canyon無力管控海外猖狂的山寨勢力”,其實也就是天朝才這么干吧?
+1
22據(jù)說其他國家也有山寨它的廠,只不過中國是碳纖車架生產大國,所以主要是從中國這里流出去
+1
22退一步講,就算是只有天朝這么干,其他品牌沒有Canyon這樣被仿冒得如此猖獗,如此擺上臺面
+1
22這確實是,國內基本都是“民不舉官不究”的態(tài)度,canyon歐美訂單都忙不過來,肯定顧不上應付征途之流
+1
22我一直很想知道,生產一臺自行車需要多少時間。據(jù)說有的制衣廠的銷售已經完全互聯(lián)網化了,就是客戶在網上下訂單,廠家立刻現(xiàn)做,做好立刻快遞,根本沒有去庫存的問題,而且產品完全是個性化定制。 另外,作為消費者,我其實根本不關心廠家和經銷之間的博弈,只看結果就行了,只要時間夠,市場會給答案。
+1
22有些騎行服小廠是現(xiàn)做快遞的
+1
22完全定制還遠吧,目前是如何建立讓消費者放心的標準,心甘情愿的買國產碳
+1
22捷安特同等級的車款和Canyon的性價比相近??真的嗎,算不算關稅運費啊
+1
22好有道理
+1
22gaint在大陸有政策優(yōu)惠價格才看上去和canyon性價比接近,放在海外呢?小編拿品牌做比較 首先弄詳細的大數(shù)據(jù)先吧,局限于大陸可不全面
捷安特在海外有高關稅
+1
22在國內買canyon真是蛋疼,等多久不說,萬一發(fā)貨錯了或是破損了,來回路上就得幾個月。騎車不就是為了運動嘛,何必叫自己等那么久,而且按照現(xiàn)在的天朝的關稅,買到手里不比其他牌子的便宜了。所以,想要性價比就隨便買個,一樣騎,不比canyon差。。。天朝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廠家不去自己想辦法去適應市場,那就眼看著別人賺錢自己吃虧吧。。。
如果真能做到工廠直接到消費者手里,那么中間那大批人吃什么?
+1
22要動那大批人的利益,你們會答應么?
+1
22可以,美騎大撕逼,后排看戲
+1
22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我買一種飲料,批發(fā)商從廠家進貨。超市里3元一瓶,有時還買一送一。學校門口買3.5元,有同學買到過過期的。到旅游景點就要買4元,如果嫌貴賣家還不樂意。自動售貨機更貴,要5元一瓶,而且瓶子上一股異味。
+1
22現(xiàn)在國內自行車品牌在線上做官方終端店的目的,宣傳大于銷售,都是為做形象
+1
22不管是廠家網絡直銷還是實體店銷售都是經營方式的一種,也就是各有優(yōu)略,就看誰做的好。
+1
22各行各業(yè)都不好過,說實在的自行車業(yè)算還可以了
+1
22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