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探秘國碳基地!ZGL神鷹碳纖維自行車工廠參觀記
入行以來,我參觀過業(yè)內很多工廠,但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占地面積達2千多畝這么大的廠區(qū),參觀不同廠房時竟然需要坐車接駁。
這片廠區(qū)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大浦工業(yè)區(qū)內,為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及連云港神鷹碳纖維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同屬于ZGL鷹游集團,該集團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yè),國家新材料產業(yè)化基地重點骨干企業(yè),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培育企業(yè),致力于尖端裝備的現代化和高新材料的產業(yè)化。
經過一番爭取,美騎記者獲得了進廠參觀拍攝的機會,得以掀開ZGL的神秘面紗。
ZGL自行車車架主材為中復神鷹提供的軍工品質T700和T800碳纖維(從2017年起,ZGL暫停向市場供應鋁合金自行車)。2016年5月,中復神鷹實現了千噸級T800原絲產業(yè)化。基于ZGL鷹游集團強大的機械加工和設備研發(fā)、制造能力,新的原絲生產線所有的核心設備和技術都是自主研發(fā)。目前全球能量產T800級碳纖維的廠商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中復神鷹不僅是其中之一,也是國內唯一一家。中復神鷹的T800碳絲,部分性能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可完全替代進口。中復神鷹的國內碳纖維市場占有率歷年都在七成以上,滿產滿銷。
據了解,中復神鷹會在每年進行周期性檢修設備,期間會暫停生產,此時國內的碳絲價格就會略有上漲,充分證明了其市場影響力。
在實驗室條件下把T800做出來不難,但做到持續(xù)穩(wěn)定地批量供應非常難。因此T800已經是國內能量產的最高級別碳纖維,其他的國內機構和工廠還不具備規(guī)模化量產能力。
中復神鷹在走向萬噸級碳纖維產能的路上花了十多年,投入了20億的資金,從2016年才開始實現盈利。目前全球碳纖維年總產量為6萬噸,中復神鷹計劃到2020年,實現年產10萬噸的產能。
可惜碳絲和碳布生產的部分涉及商業(yè)機密,是不允許記者拍照的。若想進一步了解這方面的信息,請回看《深度解析國產碳纖維的現狀及其在自行車上的應用》。
ZGL神鷹碳纖維自行車的最大優(yōu)勢,是可以不受限制地得到航空級別碳纖維材料和擁有領先于競爭對手的成本優(yōu)勢。
同時,ZGL還有豐富的車架設計經驗,該工廠擁有60余項車架專利,為十家以上的國際大牌代工碳纖車架(包括ODM和OEM),所有出廠車架均能達到EN歐洲標準和ISO4210標準。主要負責ZGL碳車工廠管理的副總經理連浩先生,來自臺灣,曾為Cannondale工作多年,是這一領域的資深人士。
▲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和連云港神鷹碳纖維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qū)原本是連成一片的,在不久前被新修的高鐵“割”成了兩片。從上圖大家可以看到,尚未通車的高鐵軌道宛如巨龍俯臥。ZGL后勤車停著的這一邊為連云港神鷹碳纖維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qū),軌道的另一邊,就是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的廠區(qū)。廠區(qū)內的馬路為雙向四車道……
▲不像南方的工廠往往喜歡“向上發(fā)展”,一棟廠房總有三四層高,地多任性的ZGL給每棟廠房都只蓋一層(也與連云港主要處于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有關)。1號車間的北邊有一塊占地面積不小的騎行體驗區(qū),是ZGL工廠員工自己堆起一座座小土包建起來的,曾舉辦過小型比賽。我坐在車里匆匆看了騎行區(qū)一眼,沒機會拍照。
▲ZGL自行車的產品工程師孫鵬經理帶著我首先參觀了產品測試間。我在上文說過,這里所有出廠車架均能達到EN和ISO4210標準。在ZGL,除了在設計過程中會進行各項測試,生產過程中也會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抽檢,以保證量產同樣達到設計要求和各項標準。上圖是對一輛軟尾進行整車動態(tài)測試,很吵很暴力。
▲車架水平疲勞測試(左圖),是將車架根據要求固定,沿后軸水平方向向前軸重復施力。
對ZGL品牌的產品,疲勞測試的次數都會在正常的標準下增加30%甚至更多,車架任何部位必須無可見裂痕和損壞(有些廠商聲稱能通過10萬次測試,其實在2萬次時就發(fā)現明顯損壞了,ZGL在測試方面是很實誠的,盡管消費者看不見)。
車架垂直疲勞測試(右圖),是將車架根據要求固定,從坐桿中心向后70mm向下重復施力,測試周期為7萬次,車架任何部位必須無可見裂痕和損壞。
▲車架五通扭力疲勞測試,是離車架中心面130mm對每個腳踏軸施加重復下壓力1265N,測試周期為10萬次。這個過程看起來,很像我們平時騎車時暴力抽車。
車架還需通過的其他測試,我就不在此一一展示了,篇幅有限。
ZGL品牌即使對輕量版車架都沒嚴格的體重限制,不像一些品牌在輕量版車架產品方面對騎行者的體重設置門檻。得益于穩(wěn)定的產品質量,他們電商的售后客服平時工作比較輕松,幾乎很少處理由于車架質量問題導致的售后糾紛。
▲彎把疲勞測試及前叉疲勞測試。
▲廠房寬敞明亮,比起幽暗的小廠房能讓工人的工作心情更加愉快。若所有生產線全力開動,這里目前具備年產10萬輛碳纖維自行車和400噸碳纖維其他制品的生產能力。
▲碳絲生產、環(huán)氧樹脂生產、織布、預浸和設計開發(fā)都屬于集團機密環(huán)節(jié)(順帶提一句,ZGL所用的環(huán)氧樹脂都是自主研發(fā)的),不能拍攝,美騎記者只能從碳布裁切環(huán)節(jié)開始展示。
左圖是用機器將成卷的碳布裁切成大塊的長方形片,右圖是將大塊的長方形片碳布按照碳絲的射出方向裁切成小的切片。
▲這臺由電腦控制的自動裁切機能裁出形狀更復雜的切片,包括上圖顯示的用于尾勾的部分。沒錯,ZGL的碳車連尾勾和前叉叉腳都是碳纖維的。
▲在裁切區(qū)被加工好的切片,經過分揀后會進入卷料區(qū)。負責卷料(貼片)的,全部都是細心的女工。
▲分揀好的切片被嚴謹地放在一個個木格子里。女工們根據開發(fā)部門發(fā)放的卷料作業(yè)標準書,按照特定的順序,以特定的角度,在塑膠芯模上一層一層地貼上特定形狀的切片。她們的動作異常熟練快速,因為卷料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工人的操作熟練程度及素質,否則再好的卷料工藝單也做不出好產品。一位女工,在一款車架上幾乎只會負責一個部位的卷料。
術業(yè)有專攻,產品工程師孫鵬經理甚至開玩笑說:“什么時候等我閑下來,就到她們這兒來當學徒!
▲公路車后下叉+尾勾的誕生過程。
▲一個部件的所有貼片都貼完后,女工會將塑料芯模抽走,插入氣袋,外管造型還會放入碳纖殼進行復核,這是碳纖工廠中最普遍的做法。ZGL除了外銷產品外,在自己品牌的產品還用上了雙模成型技術,即在鋼制外模成型的同時,配合EPS內模,從而得到非常光滑平整的車架內壁,那樣碳布貼合程度更高,品質更好。
▲各部分要與碳纖殼相吻合,那么入模時就不會有偏差。
▲等待成型區(qū)。
▲進入成型區(qū),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壯觀的模具架,架子上寫有內部編號方便查找。這些模具,都是ZGL自己生產的。
▲工人將鋪疊好的車架組件(如前三角)放入模具中。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要求極為精確的位置,如頭管和五通,是需要加入鋼制活動塊的。
▲鋼模非常非常重,單憑一個壯漢是抬不起的。
▲鋼模被送入高溫高壓的成型爐臺。成型爐臺有油加熱和電加熱兩種加熱方式,通過加壓能讓氣袋膨脹,使碳布和模具貼合。這個爐臺比較小,是用來加工小件的。
▲成型出爐脫去外模的半成品,看起來還比較粗糙。
▲半成品的氣袋和溢膠在這里就被去除了,小件的打磨也在這里完成。我們可以看見操作臺上有很多小孔,小孔下方有高功率的抽風機。這個工序產生的碎屑,會被抽進這些孔,以保證工作區(qū)域的清潔及愛護工人的健康。
▲整體成型的前三角。
▲ZGL為每一個加工環(huán)節(jié),都設有品管站,以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出問題。
▲前三角和后叉在此得到膠合,連接點還需要包紗,再被送進烤箱里面烤。連接點越少,車架的精度就越有保證。
烤箱有臥式制具和立式制具兩種,臥式制具因為裝夾方式的問題效率較慢,一般用于對加工精度要求比較高的場地車和計時車的膠合。
▲膠合完畢的車架。
▲接下來就開始表面處理了。先是打磨,從粗磨到精磨,有干磨有水磨。上圖的操作臺面有抽風孔,強力吸走粉塵。
▲打磨工序依車架不同而不同。比如用UD碳布的,打磨工序就少;用3K碳布的,打磨起來就麻煩。
▲工人面前源源不斷的水簾能帶走粗磨產生的粉塵。整個打磨車間非常干凈,沒什么異味。這里一天要拖三遍地,拖地也有降塵作用。
▲精磨過后,就可以開始做涂裝了。先噴一層底漆(左),每道噴漆工序都配有品管人員(右)。漆水有毒,噴漆工需佩戴防毒面罩。
▲工廠常用截色來批量實現豐富多彩的涂裝設計(用紙和膠帶來防漆,遮住不想被噴漆的部位),每上一層色就要再烤一遍。女工也會在這里做些清洗工作或噴涂的修補工作。
▲貼標線,與卷料線一樣,都由細心的女工組成。圖中的CARBON是ZGL的線上品牌,只在電商銷售。
▲貼標的作業(yè)標準書。
▲涂裝線對污染控制的要求也很高,地面在一天內要被反復清潔好多遍。
▲噴完亮漆還要進行拋光。
▲最后一個品管站的工作最復雜艱巨,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會對車架進行全面檢測,他們的工作臺上備有各式各樣的專業(yè)測量工具。我偷看了一眼他們厚厚的品管標準書,幾乎看不懂。
▲對成品進行包裝。
▲包裝完畢裝箱后,就可以發(fā)貨了。
▲工廠里還留有曾經的ZGL車隊的宣傳海報。
▲我們還參觀了ZGL鷹游集團的發(fā)展陳列館,了解這個國內碳纖巨頭的發(fā)家史(笑)。
▲鷹游集團在成長過程中,始終受到國家的關注和支持。
▲展廳展示有成卷的碳絲。
▲《國家責任》這本書是鷹游集團董事長張國良先生的傳記。有些年輕讀者看到這么宏大的標題可能會感覺好笑,但大家若是了解碳纖維這種新興材料對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性,了解碳纖維國產化,告別依賴進口對國家軍工、航天、高科技產業(yè)的突破性影響,就會明白“國家責任”這四個字的分量。
相關閱讀:
《“碳”無止境 ZGL碳纖維自行車2017新品發(fā)布會太原站》
責任編輯:Alexa
上一篇:藍圖LTWOO工廠參觀暨國產自行車變速系統(tǒng)研討會
下一篇:返回列表
都是
+1
22還是諸葛亮
+1
23看過Discovery拍攝Trek在美國總部工廠制造車架的紀錄片,還是幾年前的視頻,但是給人的感覺還是要比這個要好。國產品牌給國際頂級品牌還是有差距,希望ZGL這種國產可以越做越好
你想想,崔克能有多少輛車是真正在美國本土做的……
+1
24在國內買成車你就不要想能買到美國產的了,以前買Project One定制的還是美國做的,今年起買Project One都是臺灣那邊做的了。
+1
22廠房蓋低是軍事化考慮,畢竟高了就都集中,萬一發(fā)生戰(zhàn)爭,很容易被導彈擊中一次性癱瘓,低了萬一導彈飛高了就很可能飛過,即便被擊中大寬面積也不容易被一次性摧毀,有機會恢復生產。
學習了
+1
22正在考慮山地轉公路,支持國產…(希望在選擇套件配置上能再多點“誠意”)碳纖維車架的優(yōu)勢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整車配置下來比鋁合金的車架輕那么一丟丟…
是我孤陋寡聞了,那么在碳纖維跟鋁合金的車架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呢…(另外碳纖維真的怕摔嗎)
誰告訴你碳纖維是為了輕的?????根本就是為了碳纖維的特性而已!你也不想想,各大廠商都能將車用鋁合金做到uci規(guī)定的6.8以下,但為什么還是選擇了技術要求更高的碳纖維?如果你說是因為重量的話,那你膚淺的讓人無語
說實在的,感覺加工工藝有待提升,還有希望ZGL別賣那種兩千三千配個通勤車配置的車了,越做越沒法看
+1
28不要小看人家,只不過那些代工的大牌沒辦法拍給你看
+1
26曾經在代工廠。代工的是國外頂級品牌,不論是車間規(guī)范,還是工藝,都不比ZGL的強。碳纖維工藝跟十年前差不多,沒多少變化的。
+1
22還是很佩服他們碳布生產工藝的,置于車架類的嗎 只能哎了。。。這種工藝過時了,
+1
22然而我們的碳纖維織布廠現身說法:用神鷹的T700織的布是花布,用東麗T700織的布才是黑布。水平高低不吹不黑,同行最清楚,用戶最誠實。
+1
22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