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菲兒的滇藏線獨行日記(六)墨脫之路
作者Fier斐兒獨行滇藏線,從借車到出發(fā),從買裝備到學習修車,“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背后都是平時的日積月累”,美騎網(wǎng)每周五連載,歡迎評論支持。
墨脫, 墨脫,這兩個字好像有魔力一般,引人無盡遐想。 墨脫蓮花、螞蝗之路、雅魯藏布江、果果塘、中國最后通公路的地方…
說實話,一年前我還需要靠百度才知道墨脫屬于西藏 ,但關于墨脫螞蝗的故事卻耳熟能詳!暗巧秸却恋酵晾,就能插出來一堆螞蝗...”“防不勝防啊,都是從樹上嘩啦啦地掉下來,穿膠褲、絲襪,啥都沒用”。故事畫面總是黏糊糊、血淋淋,令人膽戰(zhàn)心驚,并發(fā)誓絕不涉足墨脫這鬼地方。但,當我躺在波密青旅的床上,思索著只隔著四個小時車程的墨脫 ,歷經(jīng)38年才貫通的唯一公路... 機會難得,還是得去。
進出墨脫的路依舊單向通行,今天進則明天出。不幸(萬幸)的是,昨夜大雪道路冰封,騎行是不可能的,只得包車。
墨脫之路垂直落差巨大,前一秒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下一秒就滿山青翠欲滴。
波密還保留著秋天的模樣, 墨脫公路走上半小時,就駛入了深冬。漫天大雪遮擋了視線,整個世界被純白色覆蓋。路上好幾輛貨車滑到了側溝里。司機緊張地下車觀察,沒料到這么嚴重的情況,只能一邊挖路邊的土鋪到輪下,一邊念叨著過去隧道就好了...
果真如他所講,隧道就像通往桃園的秘道,另一頭不但天色放晴,路兩旁的植被也逐漸從高山冷杉變成了熱帶雨林,芭蕉樹成片,恍惚間好似回到了廣東 。這便是西藏的西雙版納 ,地球最北的熱帶氣候區(qū),神奇的墨脫 。
和幾位修路工人同坐一車。快抵達墨脫的時候,車上發(fā)出了興奮的歡呼,因為我們只用了四個小時就從波密到了墨脫 ,這意味著墨脫公路真正的貫通。當時的我并不理解他們在高興什么,也不知道這意義有多巨大...
墨脫公路修了近40年,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毀、雪崩等各種災害頻發(fā),修筑難度之大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屢建屢毀,屢毀屢建。
一路上,“k”字在車友談話間出現(xiàn)的頻率特多。司機說多少k意為從波密開始算起的多少公里處,在修路時工人們都用k來精準定位坐標,迅速通報泥石流位置。 比如 24k是過去行車進墨脫的終點,以后的路都要靠步行;52k和80k都是檢查站和驛站。這些“軍事暗語”般的符號早已為當?shù)匕傩蘸陀薪?jīng)驗的徒步者所熟知,而其背后的含義更值得被銘記。
感覺離開云南界就再也沒進過城市的我,竟在墨脫看到了出租車! 波密都沒有!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發(fā)展出如此完備的城市形態(tài),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墨脫縣城看起來平平無奇,和國內(nèi)十八線小城市沒有兩樣。果然,還是要靠徒步,用腳步丈量,才能切實的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神奇之處。
除了藏族, 墨脫還有門巴和珞巴兩個獨特的民族。司機見我是一個人,半真半假地叮囑不要吃當?shù)厝说氖澄铮麄儠滦M。雖然覺著不可思議,但還是對這個封閉的世界產(chǎn)生的民族感到十分好奇。
在路邊閑逛,偶然碰見堆滿泥塑的棚子,覺著奇怪,就問路過的小學生這是什么。帶著紅領巾的小朋友有漢族、藏族、門巴族,也有珞巴族,全都說著標準的普通話,但沒有一個人能解答我的問題。最后,一個藏族女生講他奶奶說這是驅鬼的物件兒,家里有人生了病就捏一個,丟在這兒。一提到鬼,他們都緊張起來,嘰嘰喳喳地一哄而散。
若不信神鬼,則沒有迷信,但也缺失了好多色彩。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草莓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