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復(fù)古之路(4)塔克拉干沙漠發(fā)洪水了?
姜野仍在路上。多年前美騎網(wǎng)報道過勇敢逐夢的年輕人姜野,環(huán)騎亞洲后,現(xiàn)在開啟《復(fù)古之旅》騎行,這一站是最后一站新疆站,美騎網(wǎng)每周連載,看看他眼中的這個真實美妙的世界。
寫在前面的話:這兩天有朋友私信我說(今年八月份),塔克拉瑪干沙漠發(fā)洪水了,請注意安全。首先,謝謝各位的關(guān)心和提醒,這條新聞我也有看過,并且我這一個多月時間一直在環(huán)塔克拉瑪干沙漠騎行,從庫爾勒開始,到現(xiàn)在的喀什地區(qū),就快要環(huán)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周了。一路走來對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們和這里的環(huán)境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一直關(guān)注我的朋友不難發(fā)現(xiàn),塔克拉瑪干沙漠雖然被稱為死亡之海,似乎是生命的禁區(qū),但在它四周有天山,阿爾金山,昆侖山,帕米爾高原,這些高聳入天的山脈發(fā)源了眾多大河,大河一路奔騰而下,注入塔里木盆地,為冷酷的沙漠帶來了片片綠洲和生機,所以,沙漠并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一滴水都沒有。當?shù)厝烁嬖V我,今年的雨水確實比往年要多一些,而且溫度也較高,山上的冰雪融化速度也加快了不少,所謂沙漠中的洪水就自然而然的孕育了出來,其實并不用大驚小怪,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此之廣闊,洪水也只是局部地區(qū)偶爾才會有,所以大家不必驚訝。
所以,在今天的游記分享中,你會看到我在絲綢之路南道上所跨越的這些大河,你就不會覺得這是什么稀奇事了,其實,沙漠中并不那么缺水。
離開且末縣的這天,是本次新疆之旅騎的最多的一天,一共騎了148公里。主要是因為太陽不曬,下午陰天了好一陣子,所以午休的時間就不長,還有東風一路相送。
南疆的公路普遍枯燥乏味,筆直的大道通向天際線,兩旁的景致也久久不變,為了讓騎行更有趣,我會盯著公路里程牌上的數(shù)字來想像所對應(yīng)的年份,這樣就會有意思一些,時間也會過的快一點。比如315國道1914公里處,對應(yīng)的就是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1945公里處對應(yīng)的就是1945年二戰(zhàn)結(jié)束,1949公里處對應(yīng)的就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次日剛好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紀念日,所以我們也與1921公里和2021公里路牌分別合影,以此向中國共產(chǎn)黨獻禮。
當?shù)竭_1951公里處和1989公里處時,正是我和老王的出生年份,所以停車拍照是必不可少的,而離開且末的第一晚就在1989公里處露營過夜。
這是一處不錯的露營場地,灌木叢遮擋住了公路,一塊堅硬平整的地面是搭建帳篷的理想場所,對面是一片灌木叢和胡楊林。這里剛好是38團西邊不遠的一個彎道處,所以也是途中為數(shù)不多的補給點。
從38團到于田縣之間要跨越幾條大河,第一條就是安迪爾河。安迪爾河發(fā)源于昆侖山,沿著河流向北延伸,有一座安迪爾古城遺址,始建于漢代,自唐代中后期隨著安迪爾河流量減小,遺址逐漸被廢棄,在本世紀初,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曾到此盜掘了一大批文物。
遺址距離公路其實并不是很遠,但由于自行車受限暫時無法前往,所以我們直接跨越了安迪爾河大橋,正式離開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進入和田境內(nèi)。
又經(jīng)過在荒野中的一天艱苦跋涉,穿過了牙通古斯河和魚湖濕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高大沙丘在不遠處若隱若現(xiàn),直擊人的內(nèi)心,令人不由得對它產(chǎn)生敬畏之情。
我們來到沙漠公路的南端起點,感嘆偉大的中國筑路工人向死亡之海發(fā)起挑戰(zhàn)的過人勇氣,同時也能感受到被沙漠支配的恐懼。
沙漠雖然冷酷無情,令人膽寒,但沙漠中并不是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荒蕪和寂寥,從巍巍昆侖發(fā)源的河流向一條條大動脈一樣注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這里帶去了寶貴的生機。
尼雅河就是這樣的一條河流,同時它又是一條有故事的河,它曾孕育了絲路南道上的精絕國,但精絕國在公元5世紀突然消失在了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直到1901年斯坦因的到來,在當?shù)厝耸掷镆馔饪吹搅艘粔K寫有佉盧文的木板,并前去尋找,這才被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斯坦因稱其為“東方龐貝”,他先后三次走進精絕國的都城尼雅遺址,并帶走了大量珍貴文物,中國人又一次遲到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這處屢遭洗劫的廢墟中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漢代織錦,上面寫有八個大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后來我國將其列為最高級別的國家文物,永久禁止出國展出。
尼雅譯為“遙遠不可追溯”,至今沒有道路可達,需向?qū)Ш蛙囮牪拍艿诌_,這也是最吸引我的一處西域遺址,我曾幻想過自己有一天也率領(lǐng)一支駝隊,進入沙漠腹地,與之邂逅。
公元643年,玄奘取經(jīng)回國路過此地時,所見景象已然是“澤地熱濕,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fù)途徑!笨梢娫谔拼,精絕國已經(jīng)難尋蹤跡。
今天的尼雅河從昆侖山一路北上,消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所到之處綠意盎然,形成大片濕地供牛羊繁衍生息,河道很寬,只是這個季節(jié)水量有限,但仍不失一條大河的魄力。
民豐縣就坐落在克里雅河畔,這是我們進入和田地區(qū)以來,到達的第一座小城,縣城雖不大,但有人煙的地方多少為剛剛走出戈壁荒漠的旅人帶來些許慰籍,休整身心,為接下來的旅途做足準備,這就像一座大漠驛站一樣可貴,只有歷經(jīng)了孤獨旅途的人,才能夠體會它的精髓。
雖說越往西人煙越多了,相比若羌和且末要熱鬧了不少,但旅途中仍然需要穿越長達幾十公里的沙漠路段,每天醒來,車子和行李上都覆著了一層細沙,這就是塔里木盆地最常見的禮物,風沙相伴,艱苦如前。
和田地區(qū)盛產(chǎn)玫瑰花,沙漠邊緣有時會突然出現(xiàn)一大片玫瑰花田,方方正正的像棋盤一樣,這些玫瑰花田都是在戈壁灘中開墾出來的,由當?shù)氐钠髽I(yè)公司進行種植管理經(jīng)營,而另一邊在熱火朝天的鋪設(shè)新的柏油路,這就是中國速度和奇跡,沙漠里的工程和田園,難以想象,新疆的未來一片大好。
于田縣就在克里雅河綠洲之上,克里雅河與和田河之間的廣大地區(qū),有眾多古城遺址,它們大都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掩埋。克里雅的意思是“漂移不定”,也許正是因為克里雅河頻繁改道,才使得這些古城逐漸廢棄,最終被黃沙埋沒。
玄奘從天竺歸國時曾路過這里,在他的書里,他說于闐國“氣序和暢,飄風飛埃,俗知禮儀,人性溫恭,好學(xué)典藝,博達技能。眾庶富樂,編戶安業(yè)。國尚音樂,人好歌舞。”似乎那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國度。
抵達達瑪溝鄉(xiāng),參觀小佛寺遺址,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古佛寺遺址,僅僅4平方米,只能容納兩至三個人,實在太小了,現(xiàn)場觀看令人震驚,這里保留了比較完好的壁畫,還是非常獨特精美的遺址。
如此小的佛寺遺址也許正是從前私人的佛堂吧,因為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當時的于闐國是佛教大國,幾乎人人家門口都有佛塔佛龕,可見佛教在當時的和田地區(qū)是多么繁盛。
只是進入遺址時有點坎坷,中午來時,保安只是匆匆打發(fā)我們離開,說是今日閉館,要我們明天再來,隨后我們就到鄉(xiāng)里逛了一圈,想等待次日再前往拜訪。
傍晚我們又來到了遺址大門口,干脆坐在門口不走了,準備露營在遺址外圍。也許是保安通過監(jiān)控看到了我們,十五分鐘后保安出來把門打開了,并帶領(lǐng)我們進入小佛寺遺址,我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不遠萬里來到佛寺遺址,來到佛祖面前,這正應(yīng)證了心誠自然靈,也許是佛祖點化保安為我們開門吧!
離開小佛寺遺址,騎行30公里,抵達策勒縣。次日又在風沙中跋涉了一天,從策勒縣到達了洛浦縣,距離和田25公里,風實在太大了,不過和田就要到了,這是離開庫爾勒市以來,所到達的第一座大城市,著實令人激動和期待。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張半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