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復古之路(1)絲綢之路的幻想 序章
姜野仍在路上。多年前美騎網(wǎng)報道過勇敢逐夢的年輕人姜野,環(huán)騎亞洲后,現(xiàn)在開啟《復古之旅》騎行,這一站是最后一站新疆站,美騎網(wǎng)每周連載,看看他眼中的這個真實美妙的世界。
報道回顧:車友故事丨即將環(huán)騎亞洲,勇敢追夢的年輕人姜野
歷時一年的《復古之路》終于將迎來最后一段旅程,從去年夏天的《復古之路》第一季,到去年隆冬的《復古之路》第二季,我已經(jīng)帶大家一起走過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qū)。而我的終極目標是我國的最西端:新疆。
對于一個熱愛西部旅行,熱衷探索絲路歷史文化的旅行者而言,首選一定是新疆。
但我卻將它放在了《復古之路》的最后一季,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去年是疫情爆發(fā)的第一年,新疆屢遭疫情影響,進出都十分不便。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俗話講的:好飯不怕晚。好戲一定要放到最后壓軸出場。
說起新疆,那可有的是話題,就我個人而言,新疆就像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我人生中第一次獨自長途旅行,目的地就是新疆,2013年-2014年,我從北京出發(fā),一路依靠招手搭車的方式,搭乘52輛順風車抵達新疆,并游歷了南疆和北疆,那是一次初識新疆之旅。
2019年夏天,我在結束了騎自行車橫穿美國的旅行后,再一次來到新疆。每一次到來都像是第一次,因為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收獲。對于新疆的喜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于絲路的著迷是難以抗拒的,我的內(nèi)心始終有著一份新疆情結。
記得十幾年前從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找到新疆這把鑰匙,就打開了世界文明的大門!
新疆就像一個十字路口橫亙在東西方交流通道的中間,它承載著千年古史,編織著四方文明。東接中原,西達羅馬,北與草原游牧部族相連,南抵古印度王國。在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四大文明體系,可以了解三大宗教歷史。
與我們今天息息相關的許多元素都是通過絲路經(jīng)新疆傳入漢地,比如我們每天都會吃的洋蔥,胡蘿卜,大蒜,西紅柿,葡萄,西瓜......還有我們所聽的音樂,所彈奏的樂器,都有西域中亞樂舞的影子。
就連我們每天的交流對話,都離不開由西域東傳佛教的影響。這么說你可能不太能夠理解,我舉幾個例子。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漢語詞匯,由相當多來自佛教詞語的轉(zhuǎn)譯,比如:勝利,方便,安心,正宗,下課,作業(yè)......
成百上千的這樣的詞匯是由佛教中誕生而來的,而這都是新疆和絲綢之路將佛教傳入中原所立下的汗馬功勞,不然我們現(xiàn)在連說話恐怕都說不周全。
好了,說了這么多,你該知道新疆和絲綢之路對于我們有多重要了吧?
接下來我們聊聊這次旅程的細節(jié)。這次行程我將用我最熟悉的出行方式去完成:自行車。
和上兩次一樣,和我并肩同行的依然是來自西安的老王。為什么還是老王呢?只因為我和他比較熟悉,配合起來也比較輕松,并且老王有一顆對未知好奇的心,和堅韌的精神以及能吃的苦中苦的體魄。簡單說,我們屬于同一類人。
老王從來沒有過自行車長途旅行的經(jīng)歷,但我想這些都不是關鍵,當初我騎車去東南亞時連補胎都不會,所以說擁有一顆決心比什么都重要。更何況他已經(jīng)一個人走過了那么多國家,其中的方法是相通的。
嘉峪關-瓜州-哈密-吐魯番-焉耆-庫爾勒-若羌-且末-于田-和田-皮山-葉城-莎車-英吉沙-喀什-塔什庫爾干-阿圖什-巴楚-圖木舒克-阿克蘇-阿瓦提-溫宿-拜城-庫車-輪臺-巴音布魯克-新源-特克斯-昭蘇-鞏留-伊寧-霍城-精河-塔城-克拉瑪依-奎屯-沙灣-石河子-呼圖壁-昌吉-烏魯木齊-阜康-吉木薩爾-奇臺-木壘-巴里坤-伊吾-哈密
總行程約8000公里,這個距離相當于從北京到瑞士的直線距離。期間我還會安排幾次徒步穿越的計劃,例如到嘉峪關黑山尋找?guī)r畫,穿越東天山。
和《復古之路》前兩季一樣,這次查閱新疆的遺址分布同樣花費了很多精力,要知道新疆在歷史上經(jīng)過了眾多政權的統(tǒng)治和影響,其遺址分布非常廣泛,甚至有許多已經(jīng)被大漠深埋,至今沒有被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個人能力有限,不能把所有遺址都深挖一遍,只能到訪一些較為容易到達的遺址。將它們帶到大家面前,講述它們的故事。
攻略分享:騎自行車去新疆,這一次我?guī)Я四男┭b備呢。
▲這次還是騎著我的小藍DOGGY靈犬旅行車
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收拾行囊準備遠征了,內(nèi)心仍然興奮不已,和第一次不同的是,現(xiàn)在準備起來得心應手。記得第一次長途騎行時,總是覺得裝備不夠用,最后竟帶了一堆沒用的東西,給旅途增添了沉重的負擔,現(xiàn)在也算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了, 所以在出發(fā)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還是有自己的一套習慣和方法的,今天分享出來,與大家切磋交流。廢話少說,直接上圖,一目了然。
▲這次和以往的長途騎行還是有些區(qū)別的,我放棄了兩個前車包,只帶了兩個后車包和一個頂包,另外還有一個小背包,一個大背包。小背包每天背在身上,大背包在騎行期間徒步穿越時使用,騎行時則寄存在某地
▲因為時間久,有季節(jié)跨度,所以要充分考慮各種天氣來準備衣物
▲戶外露營裝備必不可少
▲個人洗漱用品和其他,這次我打算邊走邊畫點速寫,所以就帶了些繪畫工具
▲徒步裝備和攝像裝備
▲自行車周邊
▲小背包里面裝著每天都能用到的東西,方便取存,重要證件隨身攜帶,以免丟失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旅行習慣,我也不例外,每次準備出行時,都會在本子上把需要攜帶的裝備一一列出來,因為我容易馬虎,所以這樣就不會丟三落四了,這樣的習慣值得推廣借鑒。
▲2017年去非洲騎行前的物品列表
▲2019年去美國騎行前的物品列表
在外旅行,安全第一,為了更有保障的完成一次旅行,我除了準備相應的物品以外,還會準備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購買保險,辦理簽證和相關手續(xù),還有一樣必不可少:個人重要信息頁。
2019年騎行美國時隨護照攜帶的個人信息頁,2016年騎行亞洲各國時隨護照攜帶的個人信息頁。這個小東西看上去沒什么用,但在你遭遇車禍和其他危險時也許能夠救你一命。上面用英文清楚地標識著自己的姓名,國籍,護照號,血型,保險單號,緊急情況聯(lián)系人電話......它就像是軍人的軍牌。
除此之外,很多人旅行時還喜歡帶一些稀奇古怪的小東西,我在以往的旅途中帶過一些國旗,給大家分享幾面國旗,這都是曾懸掛在我的自行車上的國旗,旅行結束后,我也帶回家了。
▲這三面國旗是2019年在美國和加拿大騎行時懸掛的,一路風吹日曬, 國旗都已經(jīng)有些褪色且起毛了
▲2016年在約旦騎行時用過的約旦國旗
以上就是我在準備騎行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的一個縮影,僅供參考,你在出發(fā)旅行前有什么特殊的物品是一定要帶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那么,我們路上見!
轉(zhuǎn)載自公眾號《姜野》
責任編輯:張半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