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對話“騎女子”Cici:不做乖乖女,不安于現(xiàn)狀,我什么都想嘗試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很有想法的姑娘——Cici。其實有很多詞匯都很適合用來形容Cici,像是有趣、可愛、很野、愛玩、有意思、有膽識、有魅力……但如果只能用一個詞,那我覺得Cici首先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這讓她的生活充滿精彩,所經(jīng)歷過的故事可能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那么先讓我們從了解Cici的個人經(jīng)歷與旅行史開始吧。
【Cici簡介】本名黃雙,90后,生于湖南常德。2017年3月從美國辭職出發(fā),首次開始一個人的環(huán)球單車旅行,騎過了美洲、歐洲、非洲數(shù)十個國家。在路上和朋友們一起籌建非洲甘露學(xué)校(類似于中國的希望小學(xué))。喜歡跑步、徒步、自行車、摩托車等,尤其是和“騎”有關(guān)的運動。2020年5月完成滇藏線單車旅行,隨后開始騎摩托車分階段環(huán)游中國,2021年5月完成318線摩旅,目前正在丙察察線上騎行。(個人公眾號:Hi騎女子)
【相關(guān)閱讀】美騎網(wǎng)2018年游記專題《騎女子Cici:一個人騎行世界》
不甘于安逸的現(xiàn)狀,想要探索更多
美騎網(wǎng):先簡單介紹一下你開始環(huán)球騎行前的經(jīng)歷吧。
Cici:以前學(xué)的是商務(wù)英語專業(yè),2012年畢業(yè)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深圳的一家國際教育機構(gòu)當英文老師。后來出國學(xué)習(xí)英語教育,學(xué)成后在美國蒙特梭利學(xué)校當了一段時間的老師,再后來就辭職旅行了。
美騎網(wǎng):這段出國學(xué)習(xí)的經(jīng)歷對你后來的人生是不是有比較大的影響?
Cici:影響挺大的。因為國外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觀念和國內(nèi)大不一樣。
以前我在國內(nèi)就是三好學(xué)生、乖乖女,工作上對自己要求也很高。那樣的狀態(tài)自己當時是覺得挺好的,但其實是一種被周遭環(huán)境推著往前走的狀態(tài),晚上常常加班到半夜十二點甚至凌晨一點多,因為想要做得更好,就一直處在隨時工作的狀態(tài)里。但到了國外之后,發(fā)現(xiàn)哇大家都活得好隨性啊,會把私人時間和上班時間分得很清楚,上班時間高效工作,下班后則享受生活,如果有加班也是因為個人原因要把工作完成,而不是為了表現(xiàn)給老板看而加班。就是很自由的一種狀態(tài)。
其實我內(nèi)心一直有一種不甘心。在美國的時候,去公立學(xué)校應(yīng)聘教師,對著美國孩子們用全英文授課,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和嘗試。但我覺得,自己始終是不甘于安逸的現(xiàn)狀,想要去更廣闊的世界,探索更多。
因為跑步,開始接觸自行車旅行
美騎網(wǎng):記得你曾在一篇文章中分享說,當初之所以接觸到自行車旅行,其實是因為跑步?
Cici:是的。讓我開始放飛自我的一個開關(guān),就是2015年去跑了人生中第一個馬拉松。當時我連馬拉松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只是春節(jié)期間突然有一天看到“深圳第一屆女子馬拉松”的賽事報名表,就覺得過年吃多了,該跑一跑減減肥,于是報了名。一旦報名,我就希望努力達成目標。比賽那天是靠著意志的支撐跑完全程,到達終點后才忍不住嚎啕大哭。
跑馬之前,我覺得自己向來比較聽話、中規(guī)中矩,探險這樣的事情想都沒想過。在那之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只要堅持下去,是可以做成很多事情的。所以后來我開始關(guān)注更多戶外運動相關(guān)的帖子,選擇了騎車去川藏線。當時還是在出發(fā)之前一個月才買的單車,每天練習(xí)騎車。
不過當時身邊人95%以上都不支持我的川藏騎行計劃。特別是騎了五六年的老手都覺得川藏線騎行很困難,沒有人覺得我會成功。
但是結(jié)果如何一定要試了才知道。最終我全程不推車,也沒有放棄,完成了川藏線騎行的目標。
在這以前,我常常因為別人的意見而給自己下定義,或是否定自己。但是在完成了許多一開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后,我發(fā)現(xiàn)如果真的想去做一件事情,那就先把自己“摁在路上”,去試了再說。一切都有可能。
美騎網(wǎng):其實你并不是那種腦子一熱決定了做什么事情就立刻去做的人。你會做很多的準備工作。
Cici:是的。
從自行車到摩托車,我什么都想嘗試
美騎網(wǎng):那后來是因為有什么機緣才喜歡上了摩托車旅行嗎?
Cici:因為酷吧。(笑)騎摩托車又颯又酷。我是一個什么都想嘗試的人,如果有條件,我也想開飛機、開輪船、開汽艇……但這些都不太好實現(xiàn),騎摩托車相對比較容易做到。而且對我來說,不管什么車,都只是幫助我去旅行的工具。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可能一開始我愛的不是這項運動,而是這項運動可以帶我看到更大的世界。
本來我去年一開始還不知道疫情會有這嚴重,已經(jīng)買好了去土耳其的機票,計劃從中東開始走一圈再去非洲。但后來航班被取消,疫情也越來越嚴重,我不得不留在國內(nèi)。所以2020年5月份完成了一個人的滇藏線騎行,后來有朋友慫恿我說可以一起騎摩托車。
在那之前我根本沒騎過摩托車,沒有駕照,沒有車。就朋友教我騎了幾次之后,去考取了摩托車駕駛證,拿證十天之后就出發(fā)騎摩托車旅行去了。
▲2020年滇藏線騎行
美騎網(wǎng):介紹一下你的摩托車吧。
Cici:豪爵鈴木DL250。這個型號可以說是摩托圈公認的“摩旅神器”,很結(jié)實,在路上基本不用操心它會有什么故障。對于我這個完全不懂車的純新手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不過這個型號的車重達400多斤,平時騎慣了較輕街車的人會覺得騎起來很吃力,但我因為沒騎過別的車,就覺得這輛車還挺“穩(wěn)重”的,雖然一開始車倒了會扶不起來,但慢慢地找準了力道也不會有問題。
從入手到現(xiàn)在,這輛車已經(jīng)陪我走過大約45000公里的路途。
美騎網(wǎng):關(guān)于你的愛車,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分享一下?
Cici:它跟我一起摔了好多次跤。騎摩托車的路上,有好幾次突破自我的經(jīng)歷。
比如說我本來一直不敢上大坡,擔(dān)心上到一半上不去往后倒。所以第一次出門選擇從湖南騎到廣西,避開了重慶、貴州這種很多山路的地方。結(jié)果出發(fā)之后就發(fā)現(xiàn),爬坡這種事情是根本無法提前避免的。
出發(fā)第二天我就遇到了一個大長坡,但不像在家里,不敢上坡還可以選擇轉(zhuǎn)身回頭,當時我根本沒時間猶豫,也無法回頭,只能踩一腳油門,轟地就爬上去了。
我就想,其實很多所謂困難,都源自于自己的心理障礙。是自己覺得不行,困難才會成為困難。
還有在西藏,在那里可能是我摔跤最多的一次旅行。因為那一帶以盤旋上坡為主,路面都是碎石,U型彎又多,車輪很容易打滑,光是看著就心里發(fā)毛。踟躕間,偶遇的一位摩友說:“算了,你別上去了,在下面等著吧。”當時我就不服氣了:“憑什么你上得去,我就不能上去?”于是一邊心里瑟瑟發(fā)抖,一邊鉚足了勁兒爬坡。
就這樣,雖然上坡也摔下坡也倒,但車子倒了就扶起來繼續(xù)騎,最終上去又下來,沖到平地的那一刻,整個人仿佛重生一般,在車上大聲歡呼:“天哪!我做到了!”就是那種感覺。
騎摩托車一定要控制好右手
美騎網(wǎng):騎摩托車和自行車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和相似的地方?
Cici:騎摩托車好像不太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但是挺虐的。
騎自行車可能騎著騎著身體就熱起來了,騎摩托車會越騎越冷。我去年騎摩托去了西藏、新疆、內(nèi)蒙古那些地方,基本上把所有的厚衣服都穿身上了,但還是很冷,手腳都凍到?jīng)]有知覺。
騎自行車更能鍛煉身體素質(zhì)。因為需要靠人力去蹬。騎行在路上,哪怕眼前的風(fēng)景平平無奇,你也能夠感受到來自內(nèi)心的呼喊聲,那種荷爾蒙迸發(fā)的興奮感。
而騎摩托車,更多的享受來自眼前的美景。摩托車一天可以跑三五百公里,在更短的時間內(nèi)帶你去更遠的地方,感受更多層次的風(fēng)景變化。
而相同的感覺,就是都很自由。開車旅行的話,感覺只是身體在路上。而騎自行車或摩托車,享受270°寬闊視角,能真切感受到靈魂在路上,感受到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由。所以我騎行的時候,常常在路上大聲吶喊,仿佛與天地對話。
在成本方面,二者其實不相上下,一樣豐儉由人。騎自行車可能在吃住方面花費較多,而騎摩托車,花在維修保養(yǎng)和油耗上的錢也相當于好幾天的吃住費用了。但如果自行車旅行以露營、自己做飯為主的話,相對會更省錢一點。
另外摩托車和自行車一樣,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比較大,甚至比自行車更依賴好天氣。
美騎網(wǎng):騎摩托車旅行,有哪些方面要特別注意嗎?
Cici:在出發(fā)之前,有很多朋友就特別告誡我:一定要控制好右手。
一開始其實我不是特別明白,但真正上路去旅行,騎行在廣闊天地間,是很容易放飛自我的。從一開始的20km時速,到幾個月后的70km、100km時速……當膽子越來越大,車速越來越快,危險系數(shù)隨之提高,我才漸漸明白為什么朋友再三告誡我要控制右手。(注:因為右車把可控制油門)
路上最常遇到的故障包括剎車、鏈條……出問題的頻率可能要高于自行車,所以出發(fā)之前一定要仔細檢查。
美騎網(wǎng):你會喜歡享受速度帶來的快感嗎?
Cici:會,哈哈哈……以前我覺得自己不會享受騎快車,但現(xiàn)在騎熟練了,腦袋里就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過于享受那種極速自由的感覺。
我覺得這是大部分摩托車手都要注意的吧。雖然那種感覺挺好的。
美騎網(wǎng):就摩托車旅行而言,一群人騎,和一個人騎,或是兩個人騎,你喜歡哪種?
Cici:以前我騎自行車的時候,還蠻享受一個人的騎行。那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自己和自然的聯(lián)結(jié)。而和別人同行的話,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安定,遇到問題時不會覺得孤立無援。但也會讓你多一份依賴性,而很難感受到來自未知的恐懼,更不會因為恐懼而驅(qū)使自己去探索、去成長。其實我更喜歡一個人旅行,去最大限度地感受旅途中的內(nèi)心變化。
而且一個人旅行,有機會結(jié)識更多的人。因為當你獨自一人,別人會更愿意和你溝通。所以我喜歡獨自旅行,把自己完全交給路上、交給世界,交給陌生的環(huán)境。
而且和騎單車一樣,每一位摩友的騎行速度都不一樣,偶爾結(jié)伴還好,但更多時候,一個人會更自由,而不用彼此遷就。
▲蒼茫天地間一人一騎
美騎網(wǎng):路上遇到摩友,你們會彼此停下來打招呼嗎?
Cici:會的。尤其在邊疆地方,遇到騎摩托車的很多是摩旅騎友,還會搭伴共騎一段路,或至少是向?qū)Ψ截Q一下大拇指,鳴一下喇叭。這些都是很暖心的舉動,也是摩友之間最普遍的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以前我騎自行車旅行的時候也有遇到過為我加油打氣的摩友,當時就覺得騎自行車和騎摩托車的都是一家人。
賺錢是幫助我達成目標的一種方式
美騎網(wǎng):除了經(jīng)常能在你朋友圈里看到的自行車、摩托車,還有別的興趣愛好嗎?
Cici:2020年在內(nèi)蒙古實現(xiàn)了騎馬的愿望。我想用“騎”的方式去感受不同的世界,讓“騎女子”的世界更豐富一些。比如說騎自行車,騎摩托車,騎馬,騎駱駝,騎毛驢……我在摩洛哥遇到過騎毛驢的日本人,在沙漠里遇到過牽著駱駝旅行的澳大利亞人,這些方式我都很想嘗試。
去年我就在錫林郭勒草原上騎著馬兒穿越草原、沙漠、河流,用兩天時間跑了120公里去到另一座城市。那種策馬奔騰在滾滾紅塵中的感覺,特別好。
我和朋友還約定了,等夏天的時候再去騎馬,可以的話,用兩個星期的時間去完成一趟更長距離的穿越。
除了騎馬,健身、擼鐵算是我持續(xù)最久的愛好了吧。之前哪怕是在非洲沒什么條件的情況下,也會扛著馱包做下蹲鍛煉。讓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隆起來的感覺很好。
其實,只要是比較激烈的運動,我都挺喜歡的。但如果要說能堅持做一輩子的事,應(yīng)該就是運動健身和看書。最近在看一些心理學(xué)方面的書。我算是一個運動細胞比較發(fā)達的人,看書是唯一能讓我喜歡的“靜”的事情,它能讓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美騎網(wǎng):現(xiàn)在靠什么賺錢?是否算是把興趣和工作相結(jié)合了?
Cici:現(xiàn)在算是在做代購賺錢?其實以前我還挺排斥朋友圈代購,對物質(zhì)沒什么追求,覺得夠用夠吃就OK,但在旅行當中認識的那些朋友基本上都在做代購。環(huán)球旅途結(jié)束后,我從非洲回到國內(nèi),剛好那時候媽媽因病做手術(shù)花了不少錢,我對于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規(guī)劃開始感到迷茫,一方面想要有錢,一方面還是自由之心未死,不甘心回到按部就班領(lǐng)工資的固定工作模式。剛好,旅途中認識的不少朋友都做代購,不愁一手國際貨源。
剛開始我最擔(dān)心的是,做代購可以讓我用很簡單的方式賺到錢,可能就不會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失去了不斷進步的動力。所以我平時還是會抽時間多看書,包括走路、跑步的時候也會聽一些課程,希望能從中汲取進步的力量,讓自己保持思想上的不退伍。
賺錢只是幫助我達成目標、實現(xiàn)自由的一種方式、一個途徑,而不是終極目的。
▲朋友圈里“白天的我vs晚上的我”——旅行途中現(xiàn)身說法做代購
美騎網(wǎng):關(guān)于未來,還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嗎?
Cici:教育和心理這兩個方向,是我希望繼續(xù)堅持下去的。今年其實在騎摩托車旅行的時候,也有走訪了一些學(xué)校,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國內(nèi)的很多山區(qū)學(xué)校都不再是我想象中很破爛的模樣,可能物質(zhì)層面已經(jīng)不是問題,但還是存在諸如老師人手不足、傳統(tǒng)教學(xué)思維存在局限性等等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想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不一樣的教學(xué)方式,希望自己將來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生活平平淡淡,有趣的事情總是在路上
美騎網(wǎng):過去一年做了哪些自己覺得很有趣的事情?
Cici:有趣的事情好像都是在摩托車旅行的路上發(fā)生的。其他時候因為疫情的原因,只能待在家里,平平淡淡。
摩旅給我?guī)砹怂季S上很不一樣的改變。
2015年開始出國旅行以來,2020年是我唯一一年在國內(nèi)待這么長時間。在此之前我對國內(nèi)的認知還停留在五六年前的樣子,以為大多數(shù)人也是像過去的自己一樣按部就班地生活著,以買房買車結(jié)婚生子為目標,但在摩旅路上去了一趟景德鎮(zhèn)之后,發(fā)現(xiàn)這里就是一扇我認識國人另一面的小小大門。
比如說,我第一次聽說有“景漂”這樣的詞匯,以前就只知道滬漂和北漂。很多懷揣著陶瓷夢想的年輕人來到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xué),免息貸款,開個小店,只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收入并不高,但活得灑脫,錢掙多掙少都不是問題,開心就好。
還有福建的屏南縣。有一位叫林正碌的老師在屏南的一座小村莊開設(shè)了一家公益畫室,特別的是,在畫室里作畫的都是一些社會上的邊緣弱勢群體,如自閉癥患者、身體殘障人士等,他們通過畫畫重新找到了內(nèi)心的力量、治愈了自己和別人。林老師的公益畫室也吸引了很多有藝術(shù)才華的年輕人來到村里,帶動周邊形成別有格調(diào)的藝術(shù)村落。
▲福建屏南縣的公益畫室,林老師說“人人都是藝術(shù)家”
所以我想,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局限的,永遠不要以自己的固有思維去評判這個世界。你看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現(xiàn)在都不敢說我了解的中國就是全部的中國。
美騎網(wǎng):你去過那么多地方,如果要推薦最有意思的旅行路線,你會推薦哪里?
Cici:國內(nèi)旅游的話,我建議一開始先選擇自然景觀豐富的西部地區(qū),后面可以逐漸轉(zhuǎn)向人文景觀豐富的城鎮(zhèn),去和當?shù)厝松钊虢涣。我想人文比自然景觀更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面貌。
其實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喜歡清凈,像我喜歡自然風(fēng)光美的路線,所以比較推薦各類進藏路線,還有青海湖周邊的騎行路線,例如317國道、318川藏線、青藏線、滇藏線,等等。還有新疆的路線也很不錯,都既適合單車旅行也適合摩托車旅行。
這些路線相對人少,可以看到更多自然景觀,也有一定的人文景觀,而且需要收門票的風(fēng)景相對不多。
國外的話,我推薦非洲。這里有許多的未知,讓每一天都充滿樂趣?赡茏疃嗟暮煤妥疃嗟牟缓,都在非洲。
尤其是西非,窮到羊都只能吃紙片,沒什么旅行者過去。但相對就能感覺到人的淳樸。至于東非的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火山、動物大遷徙等景觀非常豐富,游客也非常多,但旅行感受相對不那么純粹。
不過騎摩托車去非洲旅行的話,萬一摩托車損壞就很麻煩。因為摩托車必須使用專門的配套工具去修理,而不像自行車,不管什么車型或品牌都可以用相同的工具做維修保養(yǎng)。而非洲當?shù)貛缀鯖]有維修點,更別提專賣店。但在歐洲就沒有太大問題。
此外歐洲的瑞士、丹麥也都很值得推薦。
美騎網(wǎng):不考慮疫情的話,下一個遠行的目的地希望是哪里?
Cici:我希望是南極,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但是這需要大量的資金與體能儲備。可能短期內(nèi)不會實現(xiàn),但我想未來某一天或許可以。
▲很喜歡Cici這張尼泊爾EBC線上徒步的照片,青春、熱烈而張揚
【采訪后記】
美騎網(wǎng)對Cici的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的訪談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而她的旅途還在繼續(xù)。每天看Cici的朋友圈,就好像在跟著她“云游”大美河山。大家可以關(guān)注微信視頻號“騎女子Cici”,了解她在路上的新鮮故事。小心不要一時沖動辭職去旅行噢!
責(zé)任編輯:BAM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