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ACT大環(huán)線騎行(2)我是騎行線上背得最重的那個大傻瓜
美騎編者按:尼泊爾被譽為“徒步者的的天堂”,徒步路線極多且設施完善,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環(huán)安娜普納地區(qū)環(huán)線(Annapurna circuit trekking,簡稱ACT)和珠峰地區(qū)線路(Everest Base Camp,簡稱EBC),安娜普爾納地區(qū)位于尼泊爾北部,喜馬拉雅山中段。在世界十大徒步路線中,ACT綜合排名第一,沿途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最為豐富,配套設施也最為完善。那么,騎行ACT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從本周三開始,美騎網將更新“沙漠里一棵蔥”的ACT大環(huán)線騎行故事,歡迎點贊、評論和分享。
安娜普爾納ACT騎行
總里程:148.8公里 總爬升:4170米
D1:貝斯薩哈(海拔760米)--布勒布勒(海拔840米),騎行10.49公里
D2:布勒布勒(海拔840米)--杰加特(海拔1300米),騎行34.31公里
D3:杰加特(海拔1300米)--Danagyu(海拔2300米),騎行19公里。
D4:Danagyu(海拔2300米)--茶梅(海拔2670米),騎行12公里。
D5:茶梅(海拔2670米)--上匹桑(海撥3300米),騎行16公里
D6:上匹桑(海撥3300米)--馬南(海拔3540米),騎行15公里。
D7:馬南(海拔3540米)--牦牛場(海拔4050米),騎行18公里。
D8:牦牛場(海拔4050米)--前進營地(海拔4850米),騎行8公里
D9:前進營地(海拔4850米)--坨龍埡口(海拔5416米)—木克提納斯(海拔3760米),騎行16公里
“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不過沒關系,道路就是生活!薄对诼飞稀方芸•凱魯亞克
(一)途中掉鏈子 尼泊爾“阿尼哥“護衛(wèi)到終點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從來沒有得到答案。我不過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冥冥中,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
在歡快的捷安特通過一個個炮彈坑、排骨路、膽寒橋的考驗之后,我曾默默地夸贊:這真是一匹好馬。
對騎慣了硬尾山地車的我來說,盡管有當地專業(yè)租車公司強烈推薦,但我仍對這款初次接觸的“軟尾”、“雙避震”山地車心里發(fā)怵——怕它在我爬山時不給勁,反泄力。
三天磨合,過溝、過坎,躥跳閃躲、爬坡蹬踏杠杠的。在我搜腸刮肚準備夸夸它時,咔嚓一下,后指撥上、下蓋斷裂,捷安特“掉鏈子”在我去往Chame(茶梅)的路上。
撿拾起地下的半邊蓋子,比一分硬幣還小的彈簧不知丟到哪了?就地打開工具包,用扎帶捆綁,半推半騎到了茶梅。
茶梅是馬南地區(qū)的行署所在地,也是安娜普爾納徒步路線中僅次于馬南的第二大村鎮(zhèn)(從村口的瑪尼墻到村尾的檢查站全長800米),鎮(zhèn)里唯一修車鋪—摩托車修理店正好挨著我住的客棧。
干活的小伙子可能是第一次接觸這類業(yè)務,看了半天不知怎么修,還是店老板機靈,讓小伙子打開左邊沒有壞的指撥比對著檢查,古搗半天的結果:丟失的彈簧、斷裂的指撥蓋配件沒有,修不了!
趕緊向加都的朋友求援。加德滿都的紅梅聯系租車公司,得到的回復是:必須等三天,配件由旅游團帶上來。
時間等不起,我開始做到馬南后直接返回的準備。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我由上匹村去往馬南路上,兩位騎行俠從遠處向我歇腳的地方騎來。這是我騎行六天以來,第一次遇到同路人,有些興奮,多聊了兩句。
皮膚黝黑的那位,停下來看了看我的車,說:“這是我們公司的車!
啊,這下可太好了!我向他講述了車的問題,他看了看五花大綁的后指撥,提出了左、右指撥互換的方案,這意味著只有兩個擋可用的捷安特可以變成六個擋騎行。
修車空隙,我與兩位騎行俠聊天知道:給我修車的這位叫都拉,是我租車這家公司的專職騎行陪護員;另一位叫科爾,來自澳大利亞悉尼,是都拉公司的客戶、專程帶著自己的愛車過來騎行ACT。
指撥互換后,我表示了由衷的感謝,要了他們在馬南的住宿地址,說了一句:“不要等我,我到后找你們。”沒想到,在臨近吃中飯時,他們在一個村口的“Teahouse“(茶室)里等我就餐。
此后,我們一路騎行到木克提納斯(我的終點)才分手。
(二)“我是騎行線上背得最重的那個大傻叉”
“你是我在這條線上看到的騎車人里背得最重的?”
“是嗎?”
布勒布勒客棧老板說的這句話起初我沒覺得,后來不斷被人用異樣眼光打量、越背越沉后開始相信了。
安娜普爾納ACT大環(huán)線,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十大徒步線路之首。而我有在ACT上騎行的想法,最早是因為看到了這樣一張照片。
“一身短打扮,巨瀟灑!“與加德滿都單行線探險公司聯絡租車事宜時,他們的建議讓我瀟灑不起來。
“ACT線上有大量陡坡、甚至臺級路段,不要用后貨架的硬尾車,那樣有可能在你推車、扛車時失去重心配比,后貨架也有可能顛斷!斑@也是我此行放棄帶后貨架的硬尾山地車,選雙避震捷安特Anthem的重要原因。
沒有了后貨架,意味著我所有的東西都要背在雙肩上(騎這一路發(fā)現,大部分老外都是團隊出行,單個的也有專職騎行陪護員、背夫隨行,我是光桿司令一個,ACT垂直四季所需要的裝備我都得背在肩上)。
行前,我為要帶哪些裝備糾結過。東西帶的太多背不動,帶的太少吃虧受苦只有自己知道。
出發(fā)前,看了哪邊有過水路段,也問了尼泊爾的朋友“要不要帶涼鞋“,為了減重最后還是沒帶(連拖鞋都被裝進包又扔出來)。結果,開騎沒幾天每天烤鞋、光腳進浴室。到茶梅,實在扛不住了,花了900尼幣(相當60元人民幣)買了一雙Made in China拖鞋。
最后悔的是我長途騎行必帶的電吹風這次沒帶,害得開頭下雨的那幾天沒有干衣服穿;最英明的是買了補充能量的鹽丸還有維生素C泡騰片,每次給壺里來一片,立馬滿血復活!
(三)阿尼哥“三條妙計“助登頂
結識都拉、科爾,意味我獨騎的結束。
在馬南,都拉給我三條建議:一是請一個背夫,這樣你能輕裝上陣,更有益于登頂;二是翻海拔5416米坨龍埡口,最好用兩天時間,每天提升7、800米來適應高原環(huán)境;三是到了前進營地,務必在第二天早六點前出發(fā),這樣可以趕在下午強風來臨之前翻過埡口,順利下撤。
都拉長年在這條線上服務,他的建議應當相當專業(yè),我沒有理由不照辦。
沒了雙肩背,腳下蹬踏跟著輕松了不少;海拔4050米的牦牛場客棧與海拔4850米前進營地,我們都是下午兩點就到,到后趕緊睡覺。
大部分人在這兩晚會出現高反,我在牦牛場頭部感覺有些發(fā)沉,通過下午打盹、睡一會兒,起來小范圍適應就頂過去了.
翻越坨龍埡口的那一天我們六點出發(fā),一路植被非常少,都是盤桓向上的小路,非常陡峭,離埡口還有兩、三公里時,看見有身體不適應者在往下撤。遇到下山的馱夫,在這樣高的海拔上,“高山之子“仍興致盎然試騎我推上來的山地車。
登上埡口,景致非常震撼。北、南兩側都是6000米以上的雪山,從沿Great Barrier分布的安娜普爾娜群峰,到貧瘠的卡利甘達基峽谷——風景異常壯觀。
事后看,翻越坨龍埡口的難度并不在攀登中,而是在之后的下撤。從海拔5416米速降1700米,會是什么樣的感覺?腿肚子發(fā)軟、發(fā)顫。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一路放坡時,我心里默念著貴州拉力車王魏紅杰說的這一名言,安全、順利地抵達終點!
待續(xù)……
推薦閱讀:
美騎網長期征集優(yōu)質騎行游記及自行車相關稿件投稿,求稿求兼職!美騎在尋找愛騎車愛寫文章愛拍視頻的你,歡迎各位作者大大掃碼添加“美騎小七”微信,進行詳細溝通。
責任編輯:蝦餅
癡迷歷史,酷愛旅行,戶外運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