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橫穿歐洲17國之黑山共和國 冰與火之歌的世界
美騎編輯按:flyingwsh是一位崇尚“極簡單車旅行”理念的騎行愛好者,在歐洲騎行之旅結(jié)束后,已經(jīng)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土耳其與保加利亞騎行經(jīng)歷,接下來就到了他此次騎行之旅的第五站目的地——黑山。
經(jīng)過阿爾巴尼亞段的騎行,絲路任我行騎行文化之旅來到第五個國家:黑山共和國。
這次克羅地亞段分為兩個部分,其中因為經(jīng)過杜布羅夫尼克后就去了波黑 ,所以克羅地亞段被一分為二,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便把這個克羅地亞城市的游記和黑山歸為一篇。
路線為:斯庫臺( 阿爾巴尼亞 )-波德戈尼察- 布德 瓦- 科托爾 - 杜布羅夫尼克 ( 克羅地亞 )
D20:斯庫臺-波德戈里察 60km
告別阿爾巴尼亞 ,順利入境到黑山共和國。
黑山的名字很有意思,它并沒有采用音譯的方式叫蒙特內(nèi)哥羅,而是很直接的翻譯,Mentenegro意思就是黑色的山。
剛出邊境站,便沿湖爬升到半山腰,得以站在高處遠眺到 斯庫臺湖 , 斯庫臺湖 是整個巴爾干地區(qū)最大的 淡水 湖泊,位于 黑山 南部的澤塔平原上,靠近亞德里亞海。
這個季節(jié)的 斯庫臺湖 并沒有太多湖水,湖面被很多草甸占據(jù)了,感覺并不驚艷。
通往波德戈里察的路上是規(guī)劃得整整齊齊的莊園,正正方方的,獨棟別墅坐落在正中央,非常氣派。
波德戈里察作為黑山的首都,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但其規(guī)模卻不大,因為發(fā)展一般,所以城市的綠化就顯得特別好。
因此波德戈里察有著城市中的鄉(xiāng)村,鄉(xiāng)村中的城市的稱謂。
在城中心的步行街,竟然還能看見很多擺地上的書攤,其中大部分是人物傳記。
在國內(nèi)全面電子化后,實體書都快淡出我們的視線,不過這里的人們還對紙質(zhì)書籍保留著熱度,過往的人們不時駐足挑選喜歡的書籍。
可能發(fā)展的緩慢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保留了很好的閱讀習(xí)慣吧!
人真少,是我在這里溜達了幾個小時的最大感慨,但是當(dāng)你知道這個國家全國人口加起來才只有60多萬時,你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這里你能感受到異常的安靜,安靜到你騎過這里的街道,你仿佛能聽見輪胎碾壓地面的聲音。
所以我一下午就從新城區(qū)騎到老城區(qū),再從老城區(qū)騎回新城區(qū),我想我騎的不是波德戈里察,而是寂寞。
D21:波德戈里察-科托爾 86km
出了波德戈里察便開門見山,于是終于見到黑山的山。
說起黑山,我第一想起的就是大話西游里的黑山老妖,思路完全亂了。
然而黑山的山并不黑,但是挺難爬,坡挺且長,前45km大部分都和山戰(zhàn)斗,很辛苦,爬到胃痛。
面對無盡的坡,面對未知的埡口,不知道要爬到什么時候,總會帶上一些情緒。
終于在很喪的情緒到來之前,迎來一個大彎道,接著開始下坡,沖出一條隧道,突然之間,完美海景展現(xiàn)在你眼前。幸福來得太突然,就像龍卷風(fēng),所有的辛苦便被拋到腦后,這就是騎行的魅力。
下坡的道路十分陡,在山里幾經(jīng)曲折蜿蜒之后通向大海,在下坡中可以無慮的放飛自我,不一會的工夫便將上午辛苦爬出來的海拔歸零,一切從頭再來,這也是騎行的魅力之一。
這個坐落在山下的海濱城鎮(zhèn)叫做布德瓦,是黑山除了科托爾的另外一座網(wǎng)紅城市。
站在高處望下去,顏值非常高。
去往科托爾的道路,需要暫時告別海岸線轉(zhuǎn)向內(nèi)陸,風(fēng)景也隨之轉(zhuǎn)變,從大海轉(zhuǎn)向遠山。
科托爾,這個黑山腳下最迷人的中世紀古城,前依湛藍的海灣,背靠陡峭的峻嶺,使得它毫無懸念的成為黑山的顏值擔(dān)當(dāng)。
如果在黑山只選擇一個旅游地,它一定是科托爾。
鳥瞰古鎮(zhèn)最好的視角是在山上的城堡要塞(fortress),這是我爬過最艱難的城堡。
這座城堡需要先沿著一段漫長的古城墻石梯向上攀登,這段石梯在山間折來折去,并且缺少樹蔭,下午時段去攀登非常鍛煉人的意志,爬到后面,你能看見男打著赤膊,女的穿著比基尼,穿成這樣不是在海灘曬日光浴,而是在爬山,這真是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
而科托爾的古城內(nèi)部、最好的欣賞方式就是散步閑逛。
行走在彎曲的街道,踩在中世紀的石板路上,去體會老城人民的日常生活,這是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透過古城城門便能看見停泊在岸邊的游艇和郵輪。
這些滿載游客的巨大游輪將駛向哪里呢?下一個目的地一定讓船上所有旅行者很期待吧!
D22:科托爾-杜布羅夫尼克 92km
從科托爾出發(fā),首先要繞著一大片海域畫圈。
整個大山將科托爾圍了起來,使得這里成為天然的避風(fēng)港,如果不是在要塞上方看到全貌,還會以為這里是一片湖。
早晨站在科托爾對岸,看著陽光一束束透過背后的大山,照亮對岸的山脈和海面,別有一番景象。
沿海岸線騎行,會經(jīng)過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小鎮(zhèn), 比如 佩 拉斯特 ,在海中央有兩座孤立的小島,上面修建了房屋和教堂,搭配著海景和山景,堪稱賞心悅目。
在進入克羅地亞前,會經(jīng)過最后一個黑山的城鎮(zhèn)-新海爾采格。
這些城鎮(zhèn)雖然沒有科托爾有名,但是擁有和科托爾一樣海景和背靠大山的優(yōu)良環(huán)境,喜歡安靜以及小眾旅行地的驢友完全可以考慮到這里來度假。
離開黑山之后,需要爬很長一段坡才到達克羅地亞的邊境站,路上排滿了車隊,蜿蜒幾公里。
憑申根多次簽證在有效期內(nèi)也可以免簽入境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被稱為亞德里亞海的明珠,擁有漫長得海岸線,也最不缺少美麗的海景。
杜布羅夫尼克,克羅地亞東南部港口城市。
這里曾經(jīng)作為權(quán)利游戲君臨城的取景地,使得這個城市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旅游勝地。
在到達杜城前也是需要翻越一座高山,而當(dāng)你站在山頂上,你就知道為啥這個古城被叫成君臨城了。
杜布羅夫尼克幾乎所有看點都圍繞著這座古城。
杜城是克羅地亞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也是西歐人民的后花園,權(quán)迷眼里必打卡的網(wǎng)紅地。
以上眾多因素使得這里成為克羅地亞物價消費最高的區(qū)域,當(dāng)然第二印象就是人多,人爆多,人超級多,人史無前例的多。
D23:杜布羅夫尼克
今天,君臨城下。
昨天見識到了熱鬧非凡的杜城,熱鬧得沒法愉快的拍照。
一個人玩自拍就得找人少的時候,所以今天我五點半就起床,打敗了99%的游客, 成功守住了10點以前的君臨城 。
雖然我不是權(quán)迷,但是能把自己拍進劇照這種事情我還是很有興致的。
其實我也差一點就中毒這部劇了,只因為看了一季之后,完全沒有記住各個家族的關(guān)系和各個主人公的名字。外國人的名字是真的難記啊,每次看劇時都會是不是一臉懵逼的想:那......那是那個誰呢?這個人......好面熟。他是誰??他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然后我愚蠢的記憶力成功被劇情拖垮......
好了言歸正傳,我是從E方向入城的,在進入古城之前會經(jīng)過一個城堡要塞。城下的海灣碼頭也是取景地哦,不要走過了。
今天讓我?guī)銈儚默F(xiàn)實走進冰與火之歌的世界吧。
這里在權(quán)利的游戲里也是作為一個港口,劇中三傻和小指頭就是站在我的位置上。
游艇很出戲,不過將就一下吧,因為我也很出戲,哈哈哈哈。
而在這里,君臨護衛(wèi)隊把勞伯國王的私生子扔進水里淹死了。
君臨城的樓梯,追過劇的應(yīng)該非常熟悉了。
這個臺階應(yīng)該還是熟悉的,波隆在君臨城里看到反抗者代表在這里演講。不過為了體現(xiàn)君臨城貧民區(qū)的破敗,門上的羅馬柱被后期做成了接地氣的木頭門。
古城的另一個入口,蘭尼斯特和波隆在這個城門下談話。
接下來我選擇蹬上城墻。
蹬城墻是需要門票的,150庫納。
城墻圍繞古城一圈大概2km,站在城墻上是欣賞古城最佳的位置,這也是游玩古城的游客必打卡的地方,所以我為魚肉,刀俎門票已經(jīng)肆無忌憚漲了一波又一波。
杜布羅夫尼克城墻是圍繞在老城周圍的防御性石墻,從7世紀起就矗立在克羅地亞南部,被認為是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防御系統(tǒng)之一,從未被敵軍破壞過。
城墻上也有去景點,劇中丹尼莉絲的龍被偷走后,找到這座沒有門的塔。
正對古城內(nèi)的主干道,可以遠眺到對面的杜布羅夫尼克市鐘樓。
這個鐘樓建于1444年,上面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小銅人在整點的時候用小錘子敲鐘報時,被人們稱為杜布羅夫尼克的雙胞胎“Maro 和 Baro”。
此時游客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到達,但是對比10點以后的主力部隊,算是可以接受的。
在這里提里昂和瓦里絲在君臨城城墻上,商討如何抵擋斯坦尼斯的進攻。
當(dāng)然你也能看出后期的不同。
10點后的游客大軍來襲,入口的門都已經(jīng)開始擁堵,看著來往的游客滿懷期待的表情涌進去打卡,我揮一揮衣袖準備離開,深藏功與名。
D24:杜布羅夫尼克-莫斯塔爾
從杜城到莫斯塔爾,是從海邊回到內(nèi)陸的一段路,在巴爾干從海邊往內(nèi)陸騎行必定會有很多山等著你去征服。
告別君臨城之后,下次再見到大海應(yīng)該是在安特衛(wèi)普或者鹿特丹 了。
大概35km的沿海騎行后,才開始轉(zhuǎn)向內(nèi)陸,并且開啟今天要翻的第一座山。
這段山路并不太難,通向這個邊境站的路非常狹窄,讓我一直有種走錯路的錯覺。
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克羅地亞的群山和海岸線。
杜布羅夫尼克作為克羅地亞的領(lǐng)土,其實是被波黑隔開了,有點類似飛地的感覺。
而進入波黑有兩個口岸,我選擇的比較近的,這個邊境站是我目前見過最簡單的沒有之一。
兩個國家公用一個邊境站,每個國家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同時負責(zé)出境和入境,哪邊有車輛過境就坐到這個方向來,不過好在來往車輛不多,并沒有耽誤多少時間。
關(guān)于黑山和杜布羅夫尼克的游記到處結(jié)束,我們波黑篇再見!
延伸閱讀:
責(zé)任編輯;Sy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