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作死青年的騎跡之旅[1]辭職后我要騎車去珠峰大本營!
美騎編輯按:本篇連載游記是由騎友“行走中的錦字”所原創(chuàng),作者個人公眾號“行走中的錦字”,美騎網(wǎng)獲得轉(zhuǎn)載授權(quán)。本次連載游記記錄了作者騎行川藏南線的點點滴滴,語言風(fēng)趣詼諧。眾所周知川藏南線自東向西,是穿行于西藏東部的高山峽谷區(qū)的一條路線。川藏南線跨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和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四川境內(nèi)的大渡河、雅礱江、二郎山、折多山、高爾寺山等,被譽為世界最難的騎行線路之一,在這里,身體和心靈都需要承受巨大的考驗。
【前言】
總有人做著你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凌晨5點,身在北上廣的你也許正在夢鄉(xiāng),而此時中國的另一端,有一位年輕人正騎著單車走在路上,看你不曾看過的風(fēng)景,走你不曾走過的路!
我,31歲,對于人生過去的31年時間里,我看似自由自在,其實一直都不知道自已真正想要什么,漫無目的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練武如此,當兵也如此。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所以我毅然辭職,離開了工作6年7個月零4天的地方。
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么自由的生活,第一次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這是我以前無法做到的。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你此時此刻做的哪怕一個小小的決定都將會對你今后的生活影響深遠。
如果我說,我要從成都一路騎到珠峰大本營,大數(shù)人都會覺得我瘋了。包括我的前老板,她既是老板也是親人,不夸張說她比我母親還要了解我,所以有時候我會叫她“娘”,在我臨行前兩天她還打電話把我大罵了一頓,當年她與我一起入藏,一路嚴重高反,在珠峰大本營那夜甚至都要寫下遺書交待后事了,她對于西藏的感觸比大多數(shù)人都深,所以這種罵更多的是關(guān)心。不過她現(xiàn)在也不用擔(dān)心了,如今我已順利結(jié)束了這段騎行,從珠峰大本營平安返回了上海。
我這31年里住過很多的城市,也站在過這些城市高樓的頂端,北京國貿(mào)330米,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492米。我雖然能站在高處俯瞰整座城市,可我知道起點不同一切將會是另一種感覺,我應(yīng)該去挑戰(zhàn)更高遠的未來。
318國道川藏南線,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從成都天府廣場至拉薩布達拉宮,全程2142公里,中間需要翻越無數(shù)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那里缺氧、空氣稀薄、荒無人煙,被人們稱之為“生命的禁區(qū)”。
▲川藏南線海拔示意圖(僅供參考)
當你沒有站在海拔5280米的珠峰大本營,你無法感受到那時候陽光照在身上,毛孔是一種什么感覺;風(fēng)吹拂在臉上是什么感受;在稀薄的空氣中彌漫著什么樣的味道;你也不會明白騎著車上坡時身上的汗水如瀑布一樣從背上滑下是什么樣的感覺。
紀錄片《進藏》里有一句話我至今都記得:進藏的收獲,不是大美的風(fēng)光,不是奇異的民俗,不是缺氧的感受,而是我們的意志又磨出了一層繭。大家在進藏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獨立、更加果斷、更加堅韌,這就是進藏的意義。
▲《進藏》紀錄片之定日——珠峰大本營
騎行入藏更是如此,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經(jīng)歷烈日灼心、暴雨傾盤、冰雹砸身、大雪肆虐,撐過這一切,你才能到抵達目的地。
2012年,我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就在路上看到了許多騎行川藏線的人,在風(fēng)雨中他們依然沒有停下。當時坐在車上的我只有一種沖動,下車和他們交換,我騎車,他們坐車。
只是現(xiàn)實不允許我這樣做,作為一名上班族沒有多余的時間花在騎行上。但一顆渴望騎行的種子已經(jīng)悄然在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從辭職后決定騎行到最后付諸實踐我花了整整半個月時間,中間需要安排的事情太多了,單車、車票,騎行裝備全都需要購買。對于一個已經(jīng)多年沒有騎過車的人來說,從一開始決定騎車到拉薩到最后把行程改成到珠峰大本營,這是一種“作”,而且是要往死里作的節(jié)奏,不過我就是愛這個作死的自己。
志在珠峰丨啟程只為自由
作為川藏線的起點——成都,我把大部份需要帶入藏的物資、拍攝設(shè)備都寄到了我成都的第二個家里。在張小四爸媽家里,小野和段老師,還有我和我的小伙伴小天天都一同寄宿在那兒。
段老師,混跡于影視行業(yè),具體做什么我也沒搞清楚,一會當司機,一會當制作人,一會當文案寫手,噢對了,我圖片中“騎跡”這個水印就是出自于他手。
至于怎么認識小野的呢,其實是我當年在成都救了一只貓,需要找一位領(lǐng)養(yǎng)者,最后從30多位領(lǐng)養(yǎng)者里選中了她,事實證明我選對了,現(xiàn)在小貓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
到成都后,段老師公司的幾個同事,也是我的朋友,偉哥、郝導(dǎo),蔡總一班人帶著我和小天天去吃柴火雞,說是給我們餞行,飯間大家說了無數(shù)段子。
“去西藏給我?guī)б绘せ貋怼?/span>
“別被西藏的妞給留下來當壓寨男人了”
“等你回來的時候,也許我們會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網(wǎng)上太多這種進藏前后對比照,的確會讓人恍若隔世。
▲臨行前的餞行餐,大家來一場合影留念
原定2016年8月17號出發(fā),不過由于我覺得總有一些事情還沒有準備好,所以出發(fā)日期一再推延,最后總算在8月21號決定出發(fā),出發(fā)前來了一張準備的物資圖。
圖片中,最后除了那臺大飛機實在沒法帶得上,其它物品最終都裝備在兩臺車子上了。
寫到這,我覺得有必須把我進藏的主要物資加攝影裝備都寫出來,可供各位以后騎行入藏參考。
騎行車輛:
車型:開朗318系列,一輛28寸紅黑款、一輛26寸黑色款。
馱包:同樣是開朗自家產(chǎn)的全防水馱包,每輛車都掛有6個包:4個掛包,1個車首包,1個頂包。
在這里說幾句,先說車吧,在騎行之前我對于車是什么都不懂,現(xiàn)在騎完了也沒懂多少。在川藏南線上騎行最多的車型基本上就是山地車了,不過很多人都有著一個非常大的誤區(qū),就是看大家都騎著山地車入藏,就一窩蜂買山地車,但對于長途騎行來說,山地車其實并不適合,它最開始的設(shè)計是為了適應(yīng)山地道路的使用。長途騎行,盡量選擇旅行車尾號,它能讓你騎行得更舒適,結(jié)實的車架和貨架能讓你掛載更多的行李。
至于馱包,我在到達林芝前40天里基本天天都受到暴雨,大雪或冰雹的襲擊,可它一直都很好的保護著我的裝備和器材,從沒進過水。
如果要騎行進藏,一款長途旅行車和防水馱包最好都備著,至于品牌,看個人喜好就行。
攝影器材:
相機:尼康D5
鏡頭:14-24/2.8G 、70-200/2.8G 、 50/1.4G
航拍器:大疆小精靈4
車載穩(wěn)定器:靈眸
運動相機:GORPO4 兩臺
錄音機:ZOOM H6
三腳架:捷寶
濾鏡:天利星光十倍ND鏡、漸變鏡
其余:神牛V860閃光燈X2
數(shù)碼電子產(chǎn)品:
電腦:ThinKpad X1Carbon 頂配
硬盤:索尼2T移動硬盤*3
平板:ipad
服飾:
始祖鳥:沖鋒衣、沖鋒褲、皮膚衣、
牧高笛:沖鋒衣、沖鋒褲、皮膚衣、徒步鞋、高山帳篷、戶外燃爐
最后除了那臺大疆“悟”因為實在太大沒法裝包,別的你所看到的所有裝備都裝到了兩臺車上,天知道我是怎么裝進去的......
Day1:成都--邛(qiong)崍(lai)市臥龍鎮(zhèn)(騎行81公里)
臨行前一晚段老師給我理了一個發(fā),說這樣可以從頭開始,然后我就成為了他的第一位剪頭對象。
臨睡前我和小天天說,我們要一早出發(fā),就定在7點吧,結(jié)果睡到9點半才起來,把段老師叫醒,段老師非得親自給我們下廚做個早餐,說吃飽好上路。
等到正式出門的時候正好頂著大太陽,那幾天也是成都最熱的幾天,室外溫度高達35度。在這種情況下,稀里糊涂的兩個作死青年就這樣開始了一段騎跡之旅,頂著烈日載著重裝上路了。出發(fā)時段老師又非得送我們一段,就這樣一路跟隨在我們后面,把我們護送到了新津縣,不說了這都是真愛啊。
▲太陽簡直晃眼睛,感覺人都要被烤蒸發(fā)了
第一天騎行就頂著烈日上路,對于身體的消耗是非常的大的。我們只騎了40多公里就胸悶有種要中暑了的感覺,著實感受了一把烈日灼心的感覺,看時間也差不多下午3點了就找了家面館坐下來把中飯吃了。由于我們流汗過多,身上的衣服都泛著一層白白的晶鹽,老板給上了整整一壺?zé)崴,不過幾分鐘就被我倆全喝完了!
休整了大半小時,準備重新出發(fā),忽然看到眼前有一小哥騎著車風(fēng)一樣的劃了過去,原本我以為我們已經(jīng)是最晚出發(fā)的人了,沒想到還有比我更晚的。不過看那車速,也不是我們這種重裝騎行的人能追上的。
路經(jīng)安西這正是葡萄成熟時,我知道這樣的騎行強度需要補充鹽分、糖分,所以就停了下來買了串葡萄吃,這時候看著剛剛經(jīng)過的小哥出現(xiàn)了。明明之前在我們后面的,現(xiàn)在又在后面現(xiàn)身,作為一個獨立的騎友,他索性加入到了我們這個群體里,至此成了三人小分隊,就這樣一路騎行去下一站。
按標準行程,我們第一天應(yīng)該騎到雅安市(成都--雅安153公里),結(jié)果因為我們出發(fā)晚了,到晚上7點的時候只騎到臥龍鎮(zhèn),當機決定今晚就留宿在這,不去雅安了。然后找了一個小館子與結(jié)識的第一個騎友小盧一起邊吃飯邊聊聊天。
現(xiàn)在回看剛開始騎行的時候伙食是真心好,到后面是越來越慘。
從這一篇開始“騎跡”連載就正式開始了,我之所以騎行西藏,記錄西藏,除了為了自由和夢想,還為了留下一個生活的痕跡,待老了以后還能再翻翻。
更多內(nèi)容,請戳作死青年的西藏騎跡之旅專題鏈接:http://www.1gmeiykl.com/s/xizangqiji/
如果你還想關(guān)注更多的美騎旅行資訊,可以掃一掃我們新成立的公眾號和微信群喔,在微信上與我們一起互動吧!我們很期待大家的投稿和留言。
美騎旅行欄目公眾號:
如果你還有興趣了解更多,與更多的騎友交流,可以掃碼添加小編的微信,我們會邀請你加入美騎旅行頻道官方車友交流群:
文:錦字丨行走中的錦字
圖片攝影:錦字
責(zé)任編輯:tommy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