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異國邂逅:從獨自騎行的單身汪,到路上生了兩個娃
【前言】大洋洲島國瓦努阿圖位處南太平洋西部,面積僅有1.219萬平方公里,共83個島嶼,據(jù)傳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美騎車友翟二喜今年3月溜達到瓦努阿圖,意外邂逅環(huán)球騎行的一家人,于是寫下了下面這篇日記。在此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了解騎行的另一種狀態(tài)。
異國他鄉(xiāng),邂逅每年有八九個月在路上騎行的一家子
來這小島國前覺得沒有必要帶自行車,走著溜達就好,背著包環(huán)主島三四天足可以。但是飛機落了地就后悔了——熱死了。
背著包只能帶有限的行李,這樣帳篷睡袋墊子一帶就根本沒法帶灶具食物和水了。東西帶的少還要背在自己身上,大熱天就都貼在身上,想一想都懶得動。于是多次后悔沒帶自行車來。
那天,突然注意到旅館第一間屋住了一家人,夫妻倆帶著兩個孩子,還有兩輛看上去很專業(yè)的旅行車。不過這幾天失眠搞得眼睛累、視力下降、精神恍惚,就一直沒去搭話。
昨天孩子媽媽來找多人間住客,借電腦從相機卡里復制照片到移動硬盤,這才在一個桌前聊了聊。
我下午從外面回來的時候,向孩子爸爸打個招呼,孩子爸爸注意到我背的是Ortliebs自行車頭包,主動開口問我:“你是騎車旅行的嗎?” 這才打開了話題。
(接下來,就是這家人牛X的騎行經歷。)
- 大概二十年前,德國小伙開始騎車旅行。
- 騎行路上認識了俄羅斯姑娘,后來成了他的妻子。他倆一起騎車旅行。
- 騎行路上,他倆生了第一個兒子。
- 騎行路上,他倆生了第二個兒子。
- 他們一家在俄羅斯有季節(jié)性工作,每年工作三四個月,出來旅行八九個月。每次回家再出來,他們會去上一次中斷的地方繼續(xù)騎行。
這一家人的生活,還上了日本電視臺新聞
- 媽媽跟倆兒子說俄語,爸爸跟倆兒子說德語,倆兒子也在學英語。
- 兩個兒子還太小,不能自己騎自行車,所以他們有個大的自行車拖車,里面可以坐兩個孩子,而這個自行車拖車折起后看上去就是一個兒童推車,而小孩大多時候可以享受免費搭乘飛機的待遇。只有一次在德國的機場時,被人發(fā)現(xiàn)這是個自行車拖車。
- 他們的自行車由ROTOR贊助,用的寬車架內變速;車包由Ortliebs贊助。
- 孩子除了可以坐在拖車里以外,還可以坐在車梁上的小板凳上,前叉兩邊安有腳踩支架。
- 帶著孩子旅行能夠收獲很多不同的體驗,能迅速和當?shù)丶彝ゴ虺梢黄;在新西蘭這樣都是獨立庭院的白人國家很容易能找到人家借空地扎營住宿,因為帶著孩子的一般不是壞人。
帶著兩個熊孩子去旅行,或許也是一種挑戰(zhàn)
一家之主在中國,與高蹺隊的一張合影
他家這一次的騎行路線是從俄羅斯出發(fā)經中國,由天津乘船到韓國,然后去日本、菲律賓,現(xiàn)在開始進行環(huán)太平洋跳島騎行,包括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斐濟,還有許多我說不上來也記不住的國家名,跳躍無數(shù)島國后他們將到南美,由南往北貫穿美洲。說不定我們下次會在美洲相遇。
第二天,他們準備好行裝,把拖車寄存在旅館,準備搭船去Tana島了。
【美騎君寫在最后】我們聽說過許多旅途中的艷遇,也欣賞過許多旅人拍攝的美景,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愿意享受這樣的人生并付出相應的代價。不管怎樣,每一種不一樣的生活狀態(tài)都有其美好之處。
(本文轉自二喜個人公眾號“騎車出發(fā)”,對原文略有改動)
責任編輯 BAM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