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前,在折多山頂,冰雪交加。大家把最厚實的裝備統(tǒng)統(tǒng)用上,加衣的加衣,蒙面的蒙面,連手套都要戴上兩副,結果如今看到當時合影的人根本分不清誰對誰。一路下行,連相機都不愿意拿,只希望早點找到暖和的住處,換上干衣,喝上一壺熱茶,暖暖身子。
兩天之后,身在高爾寺山埡口。陽光暖暖地掛在高原湛藍無云的天空上。雖然是一上午的上山爬坡,但天氣大好,騎上車也精神倍增。而當海拔漸升,抵近埡口,天際線上,一排銀白色的山巔矗立遠方,蜀山之王——貢嘎雪山就這樣陪伴著我們一路上行。每次轉彎有好的視野,都會掏出相機拍下藍天雪峰的壯美照片,即使上坡再難,也要停車按下快門,只怕錯過最美的角度,結果每次又都會覺得這次比上次的位置好,而不愿放棄。
當我坐在埡口路旁,望著遠方藍天里,在陽光下反著金色光芒的雪山時,就覺得一路上即使再累,沿途即使再多艱難,當你置身這樣的美景中時,還有什么是不值得的呢?
高爾寺山上的318因為隧道即將貫通,已不再維護,路爛土多,再加上偶遇我們的鋼鐵汽車連,徹底“土豪”了一把。
騎行搭車非好漢?
說了幾篇旅行中的故事,今天談談關于一些問題的隨感。
長途騎行要不要搭車?我想這是每個騎行在路上的人們一直在討論的問題,尤其是入藏的線路上,這個問題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川藏線因為其風景最佳,所以大量騎友會選擇這條線,二其起伏海拔跨度大,氣候變化多端,又使得很多騎行者會面對各種困難而選擇搭車。而面對這些,繼續(xù)騎著的人們會冷言冷語,或開上幾個玩笑,搭車的人們往往會心懷愧疚。
毫無避諱地說,車,我這一路川藏線搭過兩次,一次是剪子彎山—柯拉鄉(xiāng)、理塘—巴塘,一次是從通脈到八一。第一次因為有隊友在剪子彎山變更線路,并且為后面東南亞行程考慮,擔心這段路上的安全;第二次是恰逢通脈連日陰雨,同樣是擔心安全因素,直接選擇搭車趕路。
在到達巴塘的時候也曾被客棧的其他年輕騎友用歌聲好好地娛樂了一把,就因為搭車。有同車的人憤而理論,但我覺得倒不必置氣,旅行畢竟是留給自己的財富,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衡量不同的選擇給自己帶來的不同意義,其他人也大可不必用自己的標準評判別人。對我來說搭車經(jīng)過有危險的地段是為了7個月的旅行全局考慮,而有些人則是將騎完川藏線全程作為自己人生的一次考驗,搭車就功虧一簣。意義不同,選擇自然不同。
但我確實也不贊成雄心勃勃出發(fā),結果沒兩天就一路搭車觀光,直奔拉薩。畢竟你選擇了騎車上路,就要做好準備,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一路上看了太多半途而廢,也見過輕傷不下火線,憑著執(zhí)念帶傷騎行的騎友,旅行對于自己意味什么只有自己清楚,是進是退,三思而后行,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其實,現(xiàn)在每每想起這兩段搭車的路程,也略感遺憾。一來我是一個事求完滿之人,而缺勤這兩段,從而讓川藏線的經(jīng)歷不完整,確實是略有遺憾;二來,我更遺憾沒有騎過那里的山間、谷地、河流、田野,沒有親自一米一米地去親近他們,也就沒有了置身其中,全心投入的感覺,見到美景也沒有了通過努力,終得其所的感覺。我覺得這才是騎行的最大魅力所在。
所以,這幾個月里能騎車的時候,我都會盡量騎行完成每段旅程,不為別的,只為徜徉自然原野間的自在感覺。
責任編輯: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