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獨行圣地大朝臺(一)初遇南臺
背景提要:公元67年,漢明帝劉莊夢見了釋迦牟尼,于是,白馬西來,佛教正式傳入中國。佛門弟子說: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二年,五臺山就有了赦建大孚靈鷲寺。但歷史學家又說,五臺山有史可考的最早寺廟建于北魏年間。始建年代無論是東漢還是北魏,這都不影響五臺山成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及佛教信徒們趨之若鶩的朝拜。
按照佛家的說法,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是佛祖釋加牟尼的兩大協(xié)侍,文殊菩薩專司智慧,五臺山即為文殊菩薩的演教之區(qū)。
五臺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頂平緩有如壘土之臺而得名。在這五座臺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法身,又稱五方文殊。東臺望海峰,海拔2795米,有寺名曰望海,主供聰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聰明。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有寺名曰靈應,主供無垢文殊,拜之可心地純凈、一塵不染。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臺頂遍布龍翻石,有寺名曰演教,主供儒童文殊,他是西方宗教中國本土化的典型產(chǎn)物。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米,有寺名曰法雷,主供獅子文殊,拜之可使人勇敢。南臺錦繡峰,海拔2485米,有寺名曰普濟,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使人獲得無窮智慧。此外,在佛國中心臺懷鎮(zhèn),還有一座黛螺頂,則集文殊菩薩的五種法身供于一寺。
朝拜五臺山是許多佛教信徒的夢想。他們稱朝拜黛螺頂為小朝臺,上五個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為大朝臺。最虔誠的佛教信徒們往往以徒步甚至一步一叩的方式來完成大朝臺。在這大朝臺的隊伍中,除了佛教信徒外,還有很多戶外運動的徒步或騎行等愛好者們也會懷著虔誠的心,來朝拜這佛教圣地。本文作者就是這么一位騎行者。
我在心里一直惦記著太行山深處豬圈溝的坡道,可翻過去后,該去哪里卻沒有方向。正好十一期間回東北家鄉(xiāng),幾天沒有騎行,實在憋著難受。于是查了下天氣預報,臨時決定用四天時間,翻山越嶺去朝臺。臨行前打電話給資深騎友咨詢路況,他們建議我走南臺下的水泉凹村的小路。實際上這段路的確好走的多,除了最開始的一段路外。
第一天,準備翻過豬圈溝,住在耿鎮(zhèn)。于是一路不停歇,按計劃到達豬圈溝時,困難才算剛開始。雖沒趕上雨過爛泥路,但陰坡處的路被大車軋的深溝根本沒法騎行。推了最長的一次車(后續(xù)兩天不時推車,但也沒有這次長)之后,終于天黑前爬到埡口。晚宿耿鎮(zhèn)。
第二天和第三天是如同夢游的兩天。好天氣加好風景,所有的付出都值了。騎行在各個臺頂之間時,一人心雖然靜靜的,但腦子里卻又胡思亂想。南臺頂?shù)乃{天藍的讓你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想融化在這藍天里;西臺頂?shù)某筷嘏c狐仙;中臺至北臺的徒步;北臺頂?shù)拈L嘯與激動;東臺望海寺前自行車成了游客的道具。完成朝臺后,一路狂歡沖到門限石,翻過省界,夜宿平山縣西部第一村——黃土臺。
無語的還是第四天從駝梁回程,在山頂望著遠處霧靄中的群峰,不知哪里是人間,哪里是仙境?
10月16日出發(fā),天氣還是不錯的。至豬圈溝景區(qū)、西沙嶺村,我走的是莊里騎友常規(guī)路線,約136公里,然后翻過約15公里的土地至山西。由于穿著抓絨衣,帶著馱包,實在騎不快。加上豬圈溝沒去過,對大體情況不明,心里一直糾結著,不敢過多耽擱。
轉入清水口,在營里用午餐。沿途有山有水,空氣清新,是極佳的騎行線路
14:38到達豬圈溝,15:10至西沙嶺去東沙嶺路口,3.7公里的路程感覺有點累,也許是前半程沒怎么休息的原因。沒辦法,為了天黑前翻過埡口。在圖示坡道入口處,左轉開始正式爬坡,直行去最里面的一個村——三條占。
前半程坡度不大,基本是細沙與碎石路面,能騎的情況居多。轉到背陰處之后,路面基本都是被大車軋的深溝,伴著大塊石頭,坡度也隨之加大,只能開始推車了。
不過這樣也好,可以休息一下,拍拍風景
不敢過多的停留,一個人的山谷好安靜啊,靜下來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秋日的山上,樹葉都變的五彩斑斕,滿山遍野像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盤似的,讓人放佛置身畫中
終于在天黑之前爬到了埡口
第二天:耿鎮(zhèn)(1000m)——靈境(1580m)——水泉凹村路口(1982m)——南臺(2463m)——金閣寺路口(1993m)——獅子窩(2317m)。
今日行程雖短,但海拔起伏較大。所以昨天趕了175公里的路,給今天的行程預留了時間。早上七點準時出發(fā),從耿鎮(zhèn)直奔靈境。爬坡之后以土路和碎石路為主。
這個季節(jié)太行山已是以灰色為主基調(diào)了
這段路從耿鎮(zhèn)至西門口約38公里,一路都是上坡。佛學文化在五臺山周邊的影響,從紅石頭村口的觀音像可見一斑。
海拔提升,喬木也漸漸變多起來
現(xiàn)在正是豐收的季節(jié)
靈境村是個好的補給點。村里有個靈境寺正在大修,村民多是老年人。帶我進村的一位老哥說,他是最年輕的了,但也已過六十。
責任編輯:Max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