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大山的印象---廣東第一峰騎游記(圖文)
在圣誕節(jié)假期到來之前, 我心理上己做好充份的準備, 我要好好地走一次連綿大山的粵北地區(qū). 我想是因為那些大山吧, 如果沒有那些大山, 或許我就不會計劃這次的騎行了. 這些大山對我有甚么特別的意義嗎? 是否我非得要走一次呢?
“我總要親自看一看這些大山, 以確定真實和想象之間的差別, 也就是看看印象中所謂大山的模樣.”如果我這樣回答或許讓人覺得有些奇怪吧.
要說起這些大山對我的意義, 那就要追溯到50年代---那時候, 我還未出生.
故事來自我的母親---50年共和國始建之初, 家母作為第一批響應祖國召喚返回內(nèi)地的海外知識分子, 投入了支持新中國建設的行列, 當時她的專業(yè)知識正好用于展開了充滿挑戰(zhàn)的森林探勘工作, 她在林業(yè)局森林探勘隊那段時間,算得上是她的青春歲月中最有意義的時光吧…有關她的故事, 其實可以說的還有很多. 不過呢, 就像千千萬萬知識分子, 更加上是海外的特殊身份, 在文革期間家母所遭遇的種種,卻又是題外話的題外話---這些往事連家母也不愿意再提起了(所以我也就不必要再說甚么).
粵北, 家母曾經(jīng)探勘過的山區(qū), 那里的大山大嶺中間留下了她青春的足跡---說起甚么徒步呀, 溯溪呀, 野外求生呀等等現(xiàn)代人奉為新潮的玩意, 也就是所謂的戶外, 母親其實早在50年代已經(jīng)開始涉足. 那時候, 應該還未有Goretex吧…我想
. ***
知道我將要騎向那些連綿的大山, 家母顯得有些憂心忡忡: “哎呀, 那地方荒得簡直是不可想象, 大山那個陡啊要找一條上山的路也沒有啊…”
家母對粵北地區(qū)的印象還停留在50年代, 其實公路早已修到了深山.
***
2007年12月22日, 我踏上前往粵北的旅程.
雖然知道, 一個人走山路還是有些風險, 譬如因為身體出故障而暈倒(不惑過后心臟病之類的毛病會突然出現(xiàn)), 又或者失足沖下山坡, 因為只有一個人而無法求救, 結果就可能失救而丟了性命. 游記的還未開始就說不太吉利的話, 真的是很抱歉,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這也是出發(fā)前有想過的問題, 幸好這次騎行都頗算順利).k
我這次的騎行最主要是粵北山區(qū), 廣東第一峰更是此行的精華. 在此順便說明一下這地區(qū)的一些典故.
海拔1,902米的廣東第一峰是南嶺山脈主峰,又稱"天南第一峰",位于于廣東與湖南交界. 論其高度,她俯視黃山、廬山,超越東岳泰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幾與華山齊肩.盡管海拔在絕對值上和西北地區(qū)的大山無法相比,但卻具有可觀的相對高度.
而廣東第一峰所在的粵北山區(qū), 在廣東省的北部地區(qū), 地處我國主要的三條地理分界線之一的南嶺山脈山地,境內(nèi)到處是崇山峻嶺,同時也是粵、贛、湘、桂四省(區(qū))的結合部, 也是多個小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發(fā)達(盡管已有很大的改善),至今仍是省內(nèi)最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也是省內(nèi)的重點扶貧對象.
不過說起這座大山,廣東的叫法為---廣東第一峰或石坑崆,湖南那邊的叫法為---猛坑石或莽山峰.同時,同一座大山,廣東這邊開辟成"南嶺國家森林公園",而湖南那邊開辟成"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即使看地圖,山頭標示的位置也是很含糊,好像在湖南,又好像在廣東.究竟這個山頭是廣東的還是湖南的呢?
這中間還是有一段故事, 不過呢說起來也一點不復雜.
就地理位置上,這里既是南嶺的最高峰又是華南軍事要沖,五十年代起成了軍隊的雷達站,四周軍事設施齊全,周邊一度成為軍事禁區(qū)且在地圖上被刻意隱形---在2000年前這座山在地圖上是沒有標示的,更不提地理性的文字數(shù)據(jù)..
80年代末,部隊撤走后這里才讓旅游者進入,山頭才漸被人知曉.這座大山層巒疊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達30多座,有著巨大發(fā)展?jié)摿Φ牡胤劫Y源.
因此,“1902”就像突然橫空出世,粵湘兩省之間突然就多出了這個山頭,爭奪戰(zhàn)也就從此打響.
兩省都先后在山頂上立碑為記,宣示"主權"---在山頂上一邊是這樣一個石碑,上面豁然大書:"廣東第一峰---高度1902米". 另一邊另一塊大石上針鋒相對刻著:"猛坑石---湖南宜章縣人民政府立". (因此,把山頭叫做"猛坑石"的是湖南人,把山頭叫做"廣東第一峰"的肯定是廣東人)
以前上山的軍用道路比較隱蔽,入口分在廣東和湖南,道路都是迂回曲折的陡峭沙石路,其中一段又要穿入湖南莽山(也就是這次我下山所走的其中一些路段)…湖南方面就在進山的路上設站收費,凡過路者一律撽費.廣東人要上山要借道湖南不提,還要交路費,想一想氣不過,2003年起至2007年期間陸續(xù)投資數(shù)千萬元建成一條以陽山縣秤架瑤族鄉(xiāng)為起點,貫通山腳到山頂?shù)乃喙?直抵1,902米的峰頂.
廣東方面的公路建好后,就連湖南人自駕車上山都借道廣東---不言而喻,山頂?shù)臓帄Z戰(zhàn)勝負已有分曉.
最后,山頂上再建起了第三個碑記,那是一個兩只大手托起一個圓球雕塑,上面寫著:“湘粵同心,共創(chuàng)輝煌”(相傳是湖南方面立的) .
故事告一段落.
接著先跟大家交待一下這次騎行行程, 這樣好讓大家對我的行程先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第一天:珠海---清遠(搭車4小時), 清遠---九龍, 70公里
第二天:九龍---英西峰林---陽山---嶺背, 130公里
第三天:嶺背---秤架---第一峰, 76公里
第四天:第一峰---乳城---韶關, 106公里.
第五天:韶關---珠海(搭車4.5小時)
本文摘自自行車旅行網(wǎng)論壇,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瀏覽:http://www.1gmeiykl.com/BBS/viewthread.php?tid=53355&extra=page%3D5%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26&page=1
歡迎轉(zhuǎn)載 轉(zhuǎn)載請注明自行車旅行網(wǎng)以及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