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騎闖天路正式開賽前一天。組委會再次召開車手會議,裁判長賀波對比賽規(guī)則和路書再次詳述了一遍。在介紹線路的時候,對于某賽段的駐扎營地,賀波說這是花十萬元也體驗不了的壯闊美景,但是假如那天天氣不好,那將會成為大家的地獄!疤焓埂芭c“魔鬼”,“天堂”和“地獄”在318川藏公路上僅是一線之差。而各位參賽者也率先在比賽前一天體驗了318川藏線的魔性。
川藏線上變化莫測的天氣,記者一早略有所聞,不同海拔、不同地段,在318上騎行,你將會遇到春夏秋冬四季,甚至極端氣候。但這“魔性”沒想到在開賽前就開始摧毀各位參賽車手的雄心壯志。
在10月9日,折多塘地區(qū)的氣溫進一步下降,而本來的毛毛細雨更是變成了白雪紛飛。折多塘地區(qū)色彩斑斕的秋裝瞬間變成了白色的棉衣。雖然,這番景色依然壯麗,但是對于參賽者來說并不是好事。首先是氣溫的降低,車手需要低溫騎行,失溫將是車手的頭號殺手;雨雪下的公路變得濕滑,而根據(jù)摩托師傅探路,在22公里外,海拔達到4000米的折多山的公路上已經(jīng)有結冰現(xiàn)象,對于在開放公路上比賽的車手更為危險;越往高海拔的地方,降雪量逐步增強,能見度也越來越低。
面對惡劣環(huán)境,在下午進行的訓練活動中,很多車手都選擇缺席。而參與活動的參賽車手也沒有按預期完成10公里路程,眼看風雪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選擇回到客棧。
比賽即將開始,車手并不想在賽前耗費太多體力,因此在惡劣天氣前選擇更多地休息和保存體力,也是很明智的抉擇。但在首個開賽日的天氣預報顯示,天氣并不會轉(zhuǎn)好。在首個賽段中,對于所有參賽的勇士的挑戰(zhàn)非常巨大。
首個賽段從折多塘出發(fā),目的地是新都橋。途徑折多山、康定機場以及塔公寺。折多山海拔最高,達到了4301米,隨后車手進入長距離的下坡,最后抵達的新都橋,海拔為3450米。各位車手、家屬以及想關注比賽的朋友,可以登錄“極限追蹤”網(wǎng)站實時觀察各位車手的比賽進展。
騎闖天路開賽前一天,大雪降臨3200米的折多塘地區(qū)。
色彩斑斕的大地變成了水墨畫
觀景臺上的牛頭披上白雪
牦牛在雪地中覓食,身上的毛變得濕漉漉。
優(yōu)美的雪景并不遜于歐陸小鎮(zhèn)
清理車頂?shù)姆e雪
中午剎那的陽光,讓地面積雪瞬間融化,但是山上的松樹銀裝依舊。
因為大雪緣故,因此組委會將車手會議提前在上午進行。
裁判長賀波為大家詳細講解賽事章程和路書
這次騎闖天路有兩名女子車手。大家稱為“神仙姐姐”的黃玉霞是其中一位,但是她堅持以“爺們”自居。
丁濤在9月份進行了第13次川藏線騎行,為車友探路。在會議上,丁濤給大家詳盡講解了賽道上詳盡的路況。
本次比賽中的四位裁判。但是因為本次線路很長,因此媒體、工作人員以及摩托車師傅都有義務監(jiān)督車手是否有違規(guī)現(xiàn)象。
下午進行10公里的訓練活動,當記者達到離客棧約10公里,海拔3500米的地方。山上又飄起了雪,能見度較低。
318國道上充滿著這樣的180度拐彎
318不愧是中國車友的“朝圣之路“,就算下雪,依然能看到車友的蹤影。
雪越下越大,大家可以通過這張圖去感受。
攝影師等待著訓練的車手。
感受一下在開放路面中的騎行
車手進行了全方位的保暖,比賽的時候只能通過貼在頭盔上的號碼去辨認各位參賽者。
組團訓練的參賽者
在雪中敢露“顏”的車手
路面濕滑,下坡要注意控速。
在訓練后,記者“活抓”車手陽光。他說訓練中感覺還不錯,身體也挺暖和,只是這次帶來的手套不夠厚,感覺有點冷。
明天比賽依舊會受到雨雪影響,尤其在4000米海拔以上的賽道可能會有結冰。因此,組委會也由原來的7點出發(fā),推遲至9點進行。祝愿每一位車手明天好運。
責任編輯: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