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世錦賽名額到手 長距離世錦賽資格賽印尼站之旅(下)
美騎編輯按:本篇隨記是由“石獅子”原創(chuàng),記錄了她參加位于印尼的環(huán)民丹島賽事,在以賽代練的過程中,拿到了UCI長距離世錦賽名額的故事。
接上篇:拉練之旅“撿到”世錦賽名額 長距離世錦賽資格賽印尼站之旅(上)
第二天是140公里公路賽,也屬于UCI granfondo系列世錦賽的資格賽。賽段基本是起伏路,除了中間一段基本沒平路,還是挺有挑戰(zhàn)性的。距離賽道起點有點距離,所以我們4點半就起床準備,6點半就搭上接軌大巴到賽場起點。雖然已經下過雨,但是天氣還是燥熱難耐。女子最早發(fā)車,然后是男子最年輕到最年老年級組。每組間隔10分鐘。奇怪的是雖然間隔發(fā)車但是可以互相組團騎行,但是既然規(guī)則這樣就只能照著玩。在男生追上之前,我們都處在熱身狀態(tài)靜觀后方動作。比賽一開始就下起雨來,而且越下越大。相比昨天的暴曬,今天這場雨一下子把氣溫降下來。天氣舒服了很多(簡直救命雨)。
▲我們在大雨中發(fā)車了
突然兩名男生突圍集團經過,這才正式拉開了比賽的帷幕。經過了爬坡段幾段拉扯前面就剩下這一名男生加上我們年齡組18-34的GC第一第二、我和年齡組40-44的第一。此刻我已經扯到要炸裂,這個男生又發(fā)起了另一輪進攻(我也沒懂為什么,我們又不是一個組的然而也只能follow),經過幾輪狂轟亂炸只有昨天GC第二的新加坡隊隊員Serene跟上了。我們三人順利掉隊,沒過多久就被后方男子集團追上也帶回了幾名女生。然后我們重新進入集團混亂狀態(tài)。然后就這樣拉拉扯扯走了一段路,天氣慢慢晴朗,開始熱了起來,感覺要炸裂。隨即我看到一個牌子70km to go…誒,還有一半。雖然身體已經有點疲憊,但是還沒忘記還有新加坡隊隊員Serene在大集團前面需要追回。因為還有一半的路程我倒是覺得有的是機會。
再次進入起伏爬坡路段,進攻也隨之開始了。一開始的幾下基本上是試一下水。有點強度但都不長。在一個轉彎上坡處真正的進攻開始了,我感覺到如果我能存活這個小集團中,基本上這個賽段就拿下了。跟了一段身體已經有點不受掌控。拉扯又進行了幾波之后終于在過了40km的標志后看到了那位突圍女車手,F(xiàn)在大家又在同一起跑線了,有點意思。進入最后的幾段起伏爬坡。我深知自己的弱點和強項,清楚明白這些坡只要存活下來,后面就沒有問題。好在大家也累了,新一波突圍集團漸漸遠離,大集團追逐的意識也慢慢消磨。離終點越來越近的情況下,大家也開始思考如何在該集團沖刺。出現(xiàn)了幾波突圍但因為臨近賽末大家都咬得很緊沒人能走。最后沖刺階段因為實在太累身體和大腦都已經不是自己的。位置沒卡對,腳也踩不動也算是“沖刺”拿了第三【捂臉】。騎完只想癱倒在地。
NP 180瓦 4個小時;夭閿祿畲20min功率比昨天TT還高(不要問為什么我是tt弱雞)。雖然回頭想來,比賽時還是犯了很多可避免錯誤,有很多地方戰(zhàn)略上可以提高但是就數據而言,現(xiàn)階段我覺得我已經做不到更好了,對結果欣然接受。
值得高興的是,作為前三,我獲得了2017 UCI granfondo 世錦賽的資格。拖著我炸裂的雙腿,我只想說我好餓我要去吃飯。TdBT Stage 2 畢。
環(huán)民丹島 第三賽段,111km的公路賽。今天這站還屬于環(huán)名丹島的一站所以還是黃衫爭奪賽的其中一站,但是并不屬于UCI granfondo系列。所以今天結果如何并不影響你取得世錦賽資格與否。
今天顯然沒有昨天這么幸運,到出發(fā)點時已經很熱了。你熱大家也熱只能硬搞。就這么發(fā)車了。相對于昨天,今天的開頭到基本中段都還是非常保守的,有一些動作但是都不夠有力與持久,所以也沒成氣候。在一個直上坡段前方有人摔跤,這一段毫無技術毫無理由的摔跤也足以證明大家其實都已經很累都踩著自己的極限上面了。還有幾十公里搞完就結束!這樣心里暗暗鼓勵自己。然后我們進入最后起伏路線,這就是我認為真正的比賽開始。有一個非常有力的進攻開始,我下意識的覺得完蛋,開始了,可是我在龍尾,大哥大姐們你們千萬前面給我hold住不要斷龍。然而前面就斷,斷,斷。當時立馬覺得自己蠢炸了跑那么后,也沒辦法只能狂追趕。又是300瓦3分鐘的節(jié)奏,總算是稍微接到領先集團。一個集團這個時候已經甩掉了一半。此時我又處于新的領先集團的龍尾。進攻之強烈集團里只剩下我們三。
但我知道這才是真正開始的時候,接下來會有無窮的進攻和反進攻。要咬牙挺住。果不其然,又來一波。我剛接軌,沒有時間恢復;可人家不管你,踩準時機就干。昨天的乳酸和疲勞我已經覺得有點頂不住。然后great,又有一個坡。別無選擇低頭咬牙,撐過一個噩夢。以為過去了又來了一個坡,然后一位車手選擇這個時候在我前面掉隊。我簡直是給自己的智商下跪怎么又到了龍尾那也只能繼續(xù)追趕,勉勉強強接軌,然后又來了一波進攻,一波上坡。簡直撐不住了。我已經熱炸了,雙腿也不聽使喚了,最后幾公里起伏進入itt模式取下第三。黃衫順利易主(然而她們是隊友所以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我還是第三。
NP174瓦3個小時基于昨天已經炸裂的雙腿我覺得強度相當。官方路線顯示的爬坡跟第二天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我騎起來的感覺要比昨天難度高很多,可能跟疲勞度也有關系。反正我很開心。終于結束了。我好餓我要吃飯!最終總成績第三。算是滿意。
最后po幾張賽事官方圖片。
后話,車子在比賽完之后的溜腿中鏈條斷裂。我的糟糠之妻不負我望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旅程。洗洗干凈掛墻。
朋友圈已經解釋過了這里也補充一下,這里UCI比賽并不是你們所理解的UCI世巡賽,而是UCI sanction。職業(yè)和業(yè)余交融,各種級別都可以參加。其實全世界都是職業(yè)和業(yè)余交融,只有國內一定要分開職業(yè)業(yè)余,業(yè)余賽規(guī)章還會專門標明“專業(yè)選手不允許參加”。我很好奇的是怎么去定義職業(yè)還是業(yè)余?就靠那張執(zhí)照的有無?那執(zhí)照用錢就可以買到如此隨意可以作為標準?有些車手靠打“業(yè)余”賽為生的那不是職業(yè)?所謂“職業(yè)”選手一年露不到幾次面那是職業(yè)?而且我想說就說因為這項規(guī)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車手的發(fā)展。專業(yè)車手得不到足夠的賽事訓練,業(yè)余車手又見不到世面也得不到足夠的鍛煉的一個雙輸的局面。(個人覺得積分分級別比賽可為一種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刀切誰能參賽而誰不能,當然這需要一個強大的監(jiān)管機構,anyway,小小的吐槽發(fā)聲希望國內賽事也能越辦越好)
2017年,美騎將UCI世界長距離公路自行車系列賽(UCI Gran Fondo World Series)帶到中國。這是中國地區(qū)唯一一場可以拿到UCI認證、頒發(fā)UCI獎牌以及代表冠軍彩虹衫的業(yè)余公路賽事。詳情點擊這里。
責任編輯:Feyn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