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丁勇HEROS邵武站回顧】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2016年7月16日,2016斯柯達HEROS中國自行車系列賽其中的一站,在張三豐的故里——邵武圓滿落幕,在這條80%是山路的賽道上,最終成績差強人意,只獲得了總成績的第二。
在結束了7月9日矮寨爬坡賽和7月10 日安順越野賽的比拼后,我于7月12日傍晚抵達了邵武,經(jīng)過一晚的休息,7月13日我去試騎了賽道。
賽道原定長度為120公里,后來更改了起終點的位置,賽道總長度變更為103.8公里。賽道起點設置在嚴羽公園,全程一共有6處難度比較大的爬坡。第一處爬坡在10公里處,長度700米左右,平均坡度10%左右。第二處爬坡在13公里處,長度3.5公里左右,平均坡度6.5%左右。第三處爬坡在22公里處,長度16.4公里左右,緩坡3%,陡坡11%,平均坡度7%左右,山頂也是爭奪爬坡圓點衫的地方。第四處爬坡在49公里處,長度2.5公里左右,平均坡度7%左右。第五處爬坡在55公里處,長度3公里,平均坡度5%左右。第六處爬坡在80公里處,長度3公里,平均坡度9%左右。所有爬坡段結束后的下坡都是窄路加各種類型的急彎,充滿挑戰(zhàn)。而終點前的3公里是平路。
試賽道的時候,我詳細記住了所有爬坡適合進攻,下坡適合突圍的點,F(xiàn)在只要耐心等待比賽的開始。
但是15號晚上,選手們突然接到組委會的通知:考慮到天氣原因和參賽人員的安全,將原來總長為103.8公里的賽道分割為兩個賽段,中立了中間25公里的下坡危險路段。第一賽段的終點在第三處爬坡的山頂。第二賽段的發(fā)槍點在距離起點63.2公里處。
針對賽程的更改,我和隊友們也商量了新的戰(zhàn)術:第一賽段,我在第三處爬坡進攻,爭取搶下圓點衫,并爭取較大的時間差。第二賽段的比賽,可以根據(jù)第一賽段的成績再在起點處商議。
16號早上7:30,精英組發(fā)槍。
在各種突圍與追擊的節(jié)奏中,集團行進速度很快。經(jīng)過了第一、二處爬坡的拉扯,主車群的人數(shù)還是很龐大。當集團來到22公里處時,諾飛克車隊的齊奇發(fā)動了進攻,我隊王炯馬上跟進,RTS的蒙古選手羌巴也緊跟他們二人。而我則隱藏在大集團中RTS蒙古選手圖克罕蓋的身后,因為我認為圖可罕蓋會是今天RTS的GC車手。前面三人一共突圍了至少4次,但是最后他們各自都又回到了集團里。這也讓我放松了警惕。三人的第五次突圍,是王炯帶出的,這次突圍在25公里處。而這時早主集團的車手們依舊不緊不慢地騎行在山水間。在26公里處,齊奇退回了集團,我依舊休閑騎。到了27公里處王炯也退回了集團。這時,我才意識到,再不進攻就來不及了,因為在視線可及的賽道上,已經(jīng)找不到羌巴的身影。此時距離山頂終點只有11公里了!我馬上展開進攻,并且成功與主車群拉開了距離。暴走了3公里后,我的身體到了極限點,在我調(diào)整的間隙,周克強貼住了我。帶著一條“小尾巴”的我,不得不放慢了追擊的速度,因為后面的路段時不時會受逆風的影響,如果全力追擊,導致消耗過大,就算追上了羌巴,我也肯定會在最后的三人拉扯中處于下風。在保守心態(tài)的作用下,最終我落后于羌巴,第二個到達山頂,丟了圓點衫。
在第二賽段的起點處,我得知羌巴領先我55秒到達山頂。聽到這個時間差,我很興奮——這次遇到了一個實力相當?shù)膶κ至!如果在我進攻之前,他已經(jīng)先于我30秒開始爬坡,就是說11公里的爬坡,他比保守戰(zhàn)略的我快25秒!以這樣的時間差,在今天這種按時間計算總成績的比賽中,我已經(jīng)奪冠希望渺茫了。
所以第二賽段,我有兩種戰(zhàn)術選擇:一、待在集團中,跟著集團過線,輕松地完賽,拿個不累的亞軍;二、在第六處爬坡和羌巴硬磕,并且在隨后的20公里下坡也和這位蒙古國家隊選手學習學習。
10:35,第二賽段發(fā)槍。我選擇了第二種戰(zhàn)術,雖然經(jīng)過第一賽段的陡峭山路今天的總成績已經(jīng)基本上確定了,但是集團依舊非常躁動,因為很多爬坡失利的選手選擇不停地進攻和拉扯,希望能獲得翻盤的機會。集團行進速度非?,場面也一度白熱化。我也一直在觀察羌巴的反應,他已經(jīng)牢牢盯住了我。這也是我想要的。很快,集團行進到了第六處爬坡的山腳下,所有人都在喘著粗氣,我順勢全力加速,超越圖可涵蓋,來到了集團的最前端領騎。我身后厚重的喘息聲越來越輕,我知道,很多人掉隊了。我用余光一瞥,發(fā)現(xiàn)只剩羌巴一個人在我的右后側,我停了一下腳,往左側打道,羌巴加速,想甩開我,我馬上加快節(jié)奏,和羌巴并排騎著,可是羌巴選擇躲到了我的身后,這時我知道,我想要的爬坡死磕不會有了。爬坡結束之后,是20 公里的急彎下坡,路很窄。在沒有危險的路段,我三次打手勢想換羌巴領騎,但都沒有得到回應。我想著看來今天學習的機會也不會有了。爬坡之后剩余的賽程,包括終點前的2900米平路,是屬于我一個人的TT賽段。我本來有機會可以贏第二賽段,但是我更想表達的是——中國的純業(yè)余車手絕不差勁!
最終比賽結果如媒體報道的一樣,羌巴在最后一百米從我身后抽身而出率先沖刺過線,以2個賽段第一穩(wěn)穩(wěn)奪冠。而我則是兩個賽段第二獲得總成績的第二,好好“二”了一把。
也感謝天公作美,大暴雨在比賽結束之后才一股腦地從厚重的云層中宣泄下來,邵武的比賽,沒獲得冠軍也并沒有那么糟糕,全隊的小伙伴都很享受這讓人精疲力盡的賽道。
責任編輯:Car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