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影像志]第二個十年伊始,HEROS黃山賽不止有泥濘
2016年3月26日,星期六,早晨09:00,黟縣宏村,鳴槍,發(fā)車——當都市人還在沉浸在夢鄉(xiāng)里的時候,第十一屆斯柯達HEROS黃山山地車節(jié)第一批選手已經(jīng)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起終點歡呼的人群,穿梭于賽道和會場的攝影記者,在家門前悠然自得坐著觀賽的村民,還有枝頭上的小鳥,共同見證這屬于黃山的傳統(tǒng)盛會。
視頻: 山神們的競技場-黃山賽 | 2016HEROS黃山國際山地車節(jié)
其實,騎車并不難,難的是騎車爬上一個個高坡,翻過一座座山頭,涉過一條條小河,甚至有時還要下車推行,更甚至要扛車翻越,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的極限。王家衛(wèi)執(zhí)導的《東邪西毒》里有一幕讓筆者印象十分深刻的對白:
洪七問歐陽鋒:“不知道沙漠的那邊是什么?我想去看看!
歐陽鋒答:”是另一片沙漠!
洪七終究還是走了,翻越了沙漠,成就了北丐。在山路上騎行的車手,何嘗不是現(xiàn)代版的洪七?不同的是,洪七騎的是駱駝,我們騎的是單車;相同的是,夢想都在未知的天地。在路上的騎手是孤獨的,但絕不是寂寞的。他們有的人在賽場上收獲了掌聲和歡呼,收獲了淚水和歡笑,還有友情,甚至愛情,就如洪七所說:“誰說行走江湖不能帶上老婆?“
筆者作為賽事攝影記者,以旁觀者和親歷者的雙重身份,親身體會了本屆黃山賽的艱辛和最后的歡笑,希望以這篇圖文獻給每一位勇于挑戰(zhàn)的參賽選手和每一位熱愛自行車運動的朋友。
黃山賽途經(jīng)的美景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了,一望無際,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山腳下,偶爾有黑瓦白墻掩映其中,生機盎然。
油菜花田中的沙土路,應該是整個賽道里難度最低的路段了,甚少爬坡,路面也干燥平整,選手們都希望在這花田里騎出最快的速度,爭取時間。
舉目遠眺,如此心曠神怡,山的那邊是什么,還重要嗎?
其實山的那邊,是一條水流緩緩的小河,也是整個賽道唯一的涉水點。水不深,約摸到腿肚子的位置,但水底的亂石卻是選手前進最大的障礙。引用當?shù)剜l(xiāng)民的口述,就是“技術好的‘嘩’的一下子就過去了,技術不好的下來扛車過河,河底石頭滑,也不容易淌過去“。
扛車過河的代表人物是“小四”羅丹志和郭鑫偉,他們在入水前均緊跟在領頭羊馬丁的后頭,但扛車跑過河讓他們順利超越了馬丁,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戰(zhàn)術。
這段河道對于大部分女選手來說是很大的心理障礙,她們基本上都是下車小心翼翼地推行,然而也有女漢子一蹴而就,博得陣陣掌聲。
道卡斯車隊的黃勝安在過河時也稍顯踉蹌,掉出了第一集團,但最終后來居上,力壓對手,一舉奪得男子60km越野組的冠軍。
選手們淌過河水的時候濺起的浪花,在陽光下銀光閃閃,甚是耀目。
如果本屆HEROS黃山賽能設立一個“最佳水花獎”,得獎者非這位選手莫屬。面不改色,動作和表情恰到好處,筆者想象,如果能從高空拍攝,畫面宛如獨孤求敗在湖面上使出獨孤九劍,水柱沖天而起,好不壯觀。為什么他能濺起如此曼妙的水花?只因為他選擇了水較深的位置渡河……哈哈,博君一笑。
正當筆者準備離開趕往下一個拍攝點的時候,臺灣速降女神蔡季伶出現(xiàn)在了水中,慢悠悠地,一邊和現(xiàn)場的媒體記者調(diào)侃,一邊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靥蔬^河水,不愧為黃山賽醬油女神。
濕身以后,選手們進入了第一個古村——盧村。村里寧靜,安詳,雞犬相聞,重在參與的選手們都會一邊騎車一邊和老鄉(xiāng)們打招呼,有的老鄉(xiāng)甚至招呼筆者入屋子里喝水吃飯,但筆者還有任務在身,就婉拒了。
村子里的賽道邊,姐姐帶著妹妹正兒八經(jīng)的坐在凳子上看熱鬧,妹妹發(fā)現(xiàn)筆者的鏡頭對準她們,羞澀地躲在了姐姐的背后。姐姐見狀,還打趣地說:“不怕,咱們這么漂亮,不怕他拍!”頓時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和鄉(xiāng)親們就被逗樂了。
過了盧村,便是一大段的爬坡上山路了,考驗選手耐力的時刻真正開始,而選手們的差距也從從這里逐漸拉開。
塔川全景,是需要經(jīng)過艱辛的爬坡后才能收獲的美景。筆者聽說,這里的秋色是天下一絕,不知道秋天的格蘭楓度是否會再次經(jīng)過這里?
臨高遠眺,新舊徽派建筑錯落有致,田園樹木相互掩映,陶淵明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也就是如此吧。在如今的中國,田園生活已成了一座圍城,村里的人想出去,城里的人想進村,真讓人費解。
當然,我們不能被塔川的美景所蒙蔽——在賽事第二天的越野賽段,塔川的竹林里隱藏著最為兇殘的下坡路,坡陡,路窄,彎急,許多選手在完賽后提起這段路時還心有余悸,樂此不彼地描述自己當時下坡的場景。
第一集團呼嘯而過后,這段賽道便炸開了鍋。大喊讓路的,下車推行的,扛車奔跑的,甚至在坡頂猶豫不決的,五花八門,但選手們還是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看到有其他選手不慎摔倒,都會上前扶一把,或者在旁邊做保護,提醒路過的選手注意避讓。
下坡基本功扎實的選手當仁不讓,奮力追趕第一集團。
女選手為了后面的比賽不敢冒險,基本都是推車下坡。
女子60km組冠軍鄧湖平原本是一路騎下坡的,但受到前面下車推行的人群影響,也只能下車跑。
這段路讓許多男選手也望而卻步,猶豫不前。
有選手的號碼牌被樹枝蹭掉了,然而他卻全然不知。
就連實力較強的王學麗,面對難度如此高的下坡路,也只能推車跑步前進。
這樣的下坡,讓筆者不禁想起蔡季伶來。筆者等待了良久,蔡季伶才不緊不慢地從坡頂下來,視覺上和想象中的“速降表演”相去甚遠,不免有點失望了。
這位“戰(zhàn)神”好不容易通過了殘酷的竹林下坡,進入了鄉(xiāng)道。
然而從殘酷的竹林下坡出來后約摸一公里,選手們迎來了距離很長的茶園石板臺階爬坡,據(jù)筆者觀察,至少有2公里這樣的路段,考驗的已經(jīng)不是體力和耐力,而是意志力了。
這段石板上坡路,沿著山坡蜿蜒而上,最適合城里人來這里找虐了。
一位外籍車手背著車拾級而上,氣喘吁吁。
小伙子經(jīng)此一役后,估計以后一口氣爬15樓腰不酸腿不疼氣不喘了。
在自家門前氣定神閑觀看選手扛車爬山的大叔,是否在回憶自己年輕正當時的時光?
賽道中另一個要穿過竹林的路段位于木坑竹海景區(qū),這里是當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電影《臥虎藏龍》的拍攝地之一,也是本次賽事第一天經(jīng)典賽道的一部分。清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竹竿吱呀低語,置身其中,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心中的浮躁也隨之而去,在這里洗的不是肺,而是心。而能在這當中騎行,如果不是比賽,肯定是一件極其享受的事情。
然而竹海里頭的賽道是長距離連續(xù)的臺階下坡路,考驗著選手們的膽量和技術,稍有不慎便人仰馬翻。但在比賽中,幾乎沒有選手望而卻步,技術實在不到家的,也把車子扛在肩上跑完這段路,絲毫不言放棄。
這段臺階下坡路段被選手們戲稱為“蛋碎路”,一路顛簸下來,手臂和屁股都會很麻。
竹子是黟縣的主角之一,山里的鄉(xiāng)民一整年的收入都依仗這片延綿起伏的竹海。春季的竹筍是極其美味的佳肴,成材的竹子又是建筑或者工藝品的原材料。
大媽很霸氣地說,眼下這整片竹林都是他們家的。但當問及家里的年輕人的時候,她卻有點黯然神傷,因為年輕人都不愿意干農(nóng)活,都外出打工或者求學了。談到以后竹林怎么辦,大媽只是淡淡地說了句:“以后再算唄。可是這里的單車比賽可熱鬧咧!”大媽的話鋒轉得很快,但筆者心里感覺到,她是在轉移她對竹林未來無法預知的憂愁。或許每年經(jīng)過她家門口的黃山賽選手,是她見過最大規(guī)模的城里人了。
賽道的最后階段,會經(jīng)過宏村,這里享有“中國畫里鄉(xiāng)村”的美譽。青瓦白墻,垂柳依依,水平如鏡,炊煙裊裊。
如今這里已經(jīng)被開發(fā)成一個旅游景點,是“文藝青年必游之處”的其中一個目的地。不變的是,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來到這里寫生,宏村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工作者。
宏村是游人們最能近距離欣賞徽派建筑細節(jié)的地方了,無論新老,都保持著傳統(tǒng)的風格,例如馬頭墻就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青瓦上的神犬獸面雕刻。
進入宏村之前,是一段平路下坡,各位選手都會選擇在這段路盡情加速,希望以最短的時間殺進宏村,向終點沖刺。
圖為男子20km體驗組冠軍蔡云龍在這段路上加速,努力甩開背后追擊的對手。
穿過這條公路,選手們就進入宏村了。交警對這段公路進行了封鎖,也派足了人手在路口負責安保工作,讓賽事的最后階段能保持順利進行。
這位選手的號碼牌掉了,他就將其叼在嘴里,一直到完成比賽。
通過公路時地面有一點落差,表演欲望強烈的選手會在這里抬車,讓車子跳起來。這位選手只有17歲,從北京遠道而來參賽,獲得了男子20km經(jīng)典組第15名,后生可畏。
車手經(jīng)過宏村時,鄉(xiāng)親們和游客們都不約而同地為他們吶喊助威。
這位選手在進入宏村前發(fā)生了爆胎,只能硬咬牙推車跑到終點了。
圖為女子60km越野組前三名的頒獎儀式。在終點主會場處,除了激動人心的頒獎禮以外,還有很多好玩的花邊。
悉尼奧運會山地車冠軍馬丁作為本次賽事的邀請選手,自然受到各路媒體的集體圍剿。雖然剛完成60km的賽事,但依然面帶笑容接受記者們的采訪。
馬丁沖線時的標準慶祝動作,在山地自行車界就大概與克洛澤進球后前空翻的慶祝動作一樣經(jīng)典。
不是猛龍不過江,來自廣東的新一代“山神”郭鑫偉首次來參加黃山賽輕松拿走越野40公里組的冠軍。
廖彬彬、朱曉云、唐景燕和胡汝在本屆黃山賽各有斬獲。帶著特色獎杯回家,對她們來說會是一場難忘的黃山賽。
合工大的車手楊洋完賽后直接躺在地上,筋疲力竭。這次黃山賽對他來說一定是個挑戰(zhàn)自身極限的任務。
這位絕對是本次賽事最“重量級”的選手,超寬的輪胎和他的身型搭配起來毫無違和感。
現(xiàn)場主持人王大嘴和當?shù)匦∨笥褌兺嫫鹆嘶佑螒,又送花又合影,逗得臺下一片歡樂。
這位小女孩年齡最小,所以她獲得了最多的鮮花,笑逐顏開。
王大嘴身后的大型LED屏幕進行了XLIVE的直播,F(xiàn)場觀眾進行互動的游戲同時,可以看到領先車手的比賽進度。觀眾既可以投入玩游戲,也不會錯過車手沖刺的那一瞬間。
有小美女的地方當然也有大美女,HEROS寶貝也擔任了頒獎禮儀的工作。
讓人血脈僨張的Muc-off寶貝謀殺了不少攝影師的快門。
寶貝們到各個贊助商的展臺合影逐漸發(fā)展成為黃山賽的一項傳統(tǒng)。
黃山賽能發(fā)展到11年有賴于各個贊助商的鼎立支持。其中崔克已經(jīng)連續(xù)11年贊助黃山賽,其市場部經(jīng)理崔凱更是每年都會現(xiàn)身黃山賽。
然而,井然有序的賽事組織和強有力的賽事后勤保障,必須歸功于奧林體育可愛的工作人員們。
奧林體育的在場員工們一起歡呼跳躍,慶祝本屆黃山國際山地車節(jié)圓滿結束。
第十一屆斯柯達HEROS黃山國際山地車節(jié),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兩天的賽事一眨眼的功夫便結束了。我們看到的,不僅僅賽道上的塵土飛揚,泥水亂濺,還有參賽選手們的堅強的意志,公平友愛的競賽精神,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溫情畫面,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黃山賽越來越成熟,主辦方無論是策劃、組織、執(zhí)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越趨全面,首先考慮人,再考慮賽。如此,這些業(yè)余參賽的選手們在賽事當中有了專業(yè)比賽甚至是職業(yè)比賽的體驗,他們所追求的已經(jīng)不是賽事的名次,而是賽事本身,享受比賽過程,體驗騎行的樂趣。
有過這次黃山賽的體驗后,筆者更期待第十二屆黃山賽的到來,希望在更精彩的第十二屆賽事能夠看見更多的騎行愛好者參與其中,樂享其中。
文:完顏吉破
攝影:完顏吉破/Nel/Feynman
責任編輯:完顏吉破
上一篇:“勇”闖黃山:我心中的黃山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