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騎行過程中,車手最大的敵人并非對手,而是在前進道路上需克服例如風阻等各種不可控的阻力;在連人帶車的風洞測試上,車友很重視的自行車在總比僅占了17%,人體由于迎風面積更大,風阻總比上則占去83%之多;換而言之,一套優(yōu)質貼身的騎行服與舒適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頭盔,對空氣動力學的提升比單純器材的更換,更符合經(jīng)濟效益。
亦能從近年大至世界職業(yè)巡回賽,小至地方業(yè)余賽事中可見,越來越多的車手以及車友均開始使用能帶來效能增益,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頭盔參賽,可見“邊際效益”已經(jīng)與自行車運動每一次勝利的掛鉤。
在2016賽季,南非勁旅Dimension Data(達科車隊,前MTN-Qhubeka)正式升級到公路自行車運動的頂尖級別——世界巡回賽車隊;車隊除原有的沖刺班底以外,在新賽季更是迎來卡文迪什以及其御用帶沖手馬克·倫肖等的加入,達科車隊將會是新賽季最耀眼的沖刺車隊,沒有之一!
“亞光黑”與“亮面黑”的分隔,讓頭盔整體層次更為明顯,作細節(jié)點綴
這次進入Biketo美騎網(wǎng)評測的,正是曾輔助哈根獲得2015年環(huán)英賽總冠軍、2015挪威國家公路大組賽冠軍,并且將會是2016賽季達科車隊三大沖刺手卡文迪什、哈根、法拉的首選,最大化發(fā)揮競賽水平的空氣動力學頭盔——MET Manta。
雖然是一款為佩戴者帶來空氣動力學增益的頭盔,但同樣不能缺少舒適性,MET借助風洞的實時數(shù)據(jù),多次反復重塑,讓Manta的盔體外形更符合空氣動力學,并且合理開槽,透氣進風,提供適度的舒適性。
盔體正面的凸筋,不僅是造型的美觀,還能將正面迎風疏流導向至頂部透氣開槽,能迅速通風帶走盔內悶熱,作導風排熱之用
整個頭盔的散熱,則交給由后方排氣槽處理,6個大開口的散熱槽能很好地排走盔內的悶熱濕氣,“十字”結構的穩(wěn)固梁保證了盔體在受沖擊時的安全性;底梁設置的反光貼膠,雖然黑色的它與底梁“融為一體”,但只要遭到光的照射便會反射出高亮度白光,提高頭盔在光線不足環(huán)境的安全性。
頂部延伸的尾翼與計時賽頭盔擁有相似的功能——疏導擾流,提高空氣動力學水平,而短尾的設計亦能降低頭盔在側風、頭部轉動等所造成的額外阻力。
側面便能很直觀地觀察到Rivale的前進風槽與后散熱槽的貫通性,使頭盔內形成一個“進氣排熱系統(tǒng)”
外形極具進攻性,盔體壓縮收窄,讓佩戴者免除“蘑菇頭”的尷尬外觀,但內部卻對太陽穴兩側的加寬,使其對頭型適配的范圍更大,連“亞洲圓頭”也不在話下。
Coolmax襯墊下的盔內體突筋亦是“進氣排熱系統(tǒng)”暗藏的一員,其形狀不僅加強頭盔包裹性,并且能輔助空氣導向排氣槽“換氣”,一舉多得。
相比“同門兄弟”Rivale,Manta在前額位置多附帶了一塊“GEL 02硅膠襯墊”,涼感要比原配的Coolmax襯墊更為明顯,并且膠條上具有防滑紋路,可將前額汗水導流到太陽穴兩邊,避免汗水下流進眼,造成不適。
就與背包的背負一致,頭盔設計如何?懸掛系統(tǒng)見真章,包裹性、舒適性、安全性全依賴這固定著我們頭部的懸掛;MET在Manta的懸掛上同樣適用了Safe-T智能枕骨尺寸調節(jié)系統(tǒng),整個“倒T狀”的懸掛,適應不同高度的枕骨,擁有4段枕骨的縱向固定深度調節(jié),并且通過松緊調節(jié)機構,旋鈕每格0.2 mm的松緊調節(jié),很容易就能根據(jù)自我頭圍、佩戴習慣獲取到最舒適的包裹程度。
灰色束帶扣上擁有精致閃粉漆
懸掛束帶經(jīng)多點固定在頭盔之上,能與Safe-T智能枕骨尺寸調節(jié)系統(tǒng)緊密配合,確保受到?jīng)_擊時,頭盔本體牢牢固定在頭部不移位,并具有多樣化調整,能在灰色扣具調節(jié)束帶包裹貼合度。
追求極致空氣動力學增益,內置EPS加固層一體成型技術,在符合EN1078的安全驗證的前提下,重量仍大幅低于市面上絕大部分的頭盔(包括普通透氣公路盔),MET Manta官方標注僅重200克(實稱211克),甚至比Biketo美騎網(wǎng)過往評測過的《舒適新定義—MET ROAD PRO頭盔》、《全能空氣動力學——MET Rivale頭盔 評測》,有更輕的表現(xiàn),亦為頸椎大大減負。
MET聯(lián)合MTN-Qhubeka(達科車隊前身)車手在風洞中進行嚴格的研發(fā)測試, Manta能為騎乘者節(jié)省3至10瓦的輸出功率,并且最大瓦數(shù)隨速度的上升而增加,換算到現(xiàn)實,也許這可能便是決定最后勝負的差距。
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有“高速風阻”與“低速風阻”之分,即便是遠在環(huán)法的低速爬坡賽段,亦不難見到職業(yè)選手在佩戴空氣動力學頭盔,并非如部分車友所說“速度不夠,氣動沒用”, 而Manta設計著重的正是“中低速風阻”優(yōu)化,相信亦是大多數(shù)普通車友的所騎行的強度;當然,在大逆風或是高速的情況下,這種優(yōu)化則將會在碼表的功率數(shù)字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人無完人”,Manta與Rivale扣分之處同樣亦在懸掛之上,雖然整個Safe-T智能枕骨尺寸調節(jié)系統(tǒng)能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為頭盔大幅減重,但枕骨位置僅四級調整幅度,小編頭型使用僅剛剛好而已。
由于追求空氣動力學的原因,MET在設計懸掛時,利用佩戴者的下巴遮擋懸掛束帶卡扣,降低其造成的空氣擾流,提高空氣動力學水平,正確佩戴頭盔后,卡扣位于下巴正下方,其位置實在比較尷尬,對懸掛的舒適性有所降低,亦是Rivale與Manta“有得必有失”中的一點。
在透氣性方面,正面兩個主開槽能往涼感體現(xiàn)最為明顯的前額,輸送清爽的空氣降溫,看似悶熱的Manta有讓小編出奇的表現(xiàn);而Rivale的透氣性能更是毫不亞于普通的大組盔,甚至同比某些大品牌的頭盔涼爽,表現(xiàn)出“透氣氣動”的真諦(這亦是未來頭盔的趨勢)。
MET Manta擁有優(yōu)良的空氣動力學效能,現(xiàn)時同類型空氣動力學頭盔羽量級別的重量,除了能完美融入各種公路大組賽以外,鐵人三項(自行車項)、自行車場地賽同樣亦是它多樣化用途的戰(zhàn)場!
MET Rivale 與 MET Manta
MET在公路大組賽的空氣動力學頭盔共有兩款:極致空氣動力學的Manta(官方指導價:1580元),性能表現(xiàn)綜合的Rivale(官方指導價:1050元);除了這次評測的全黑M碼(54-58CM)Manta以外,還有L碼(59-62CM)以及多種配色涂裝可供選擇。
MET Manta性能更綜合的同門兄弟:《全能空氣動力學——MET Rivale頭盔 評測》
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責任編輯:Kent